馮龍燕
【摘 要】英語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體現。英語教學也應該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譯林版英語教材Cartoon time板塊故事性強,適合學生表演,教師應在戲劇表演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文章重點探討在戲劇表演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 真實語境 思維品質
【案例背景】
本案例主要發生在筆者執教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第三課時Cartoon time板塊復習鞏固環節中。該板塊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Tina的好朋友們來參觀Tina和Bobby的家,Tina高興地帶他們參觀Bobby的臥室時,發現房間又臟又亂,Bobby也不見了。Tina非常生氣地吼叫著尋找Bobby,然后Bobby從床底下爬出來,Tina讓他趕緊把房間整理好。該故事短小有趣,深受學生喜愛。
通常在教學每個單元的Cartoon time板塊后,筆者都會讓學生在小組內排練并表演該故事,并評選出最佳表演獎。學生參加表演的興致都很高,但是他們的表達力、想象力等都有所欠缺,只會按照書本上的劇本去表演。因此在每次排練時,筆者都會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加故事情節,創編不一樣的結局,讓他們的思維不受限。
【案例描述】
課前學生已經開始在小組內排練Cartoon time板塊了,有的在分配角色,有的在制作道具,有的在背臺詞,有的在指導表演動作。
在學生興致勃勃地排練時,筆者巡視課堂,時不時地加入他們的探討中,根據他們的排練,提出建議,充當“軍師”的角色。其中一個小組在表演場景三和場景五,表演如下。
場景三:參觀Tina房間。
Narrator: They go into Tinas bedroom.
Tina: This is my bedroom.(扮演的女生, 伸開雙手,開心自豪地大聲介紹自己的房間。)
Tinas friends: Its small, but its nice.
場景五:Tina尋找Bobby,讓他整理房間。
Narrator: They cannot see Bobby.
Tina: Bobby, where are you?(扮演的女生大聲地吼叫著尋找Bobby。)
Bobby: I am here, under the bed. (扮演的小男生躲在桌子下,小聲地回答道。)
Tina: You should put your books and toys in order. (該女生雙手叉腰,生氣地訓斥Bobby。)
兩個場景中,幾個學生的表演都很到位,但是筆者發現旁白的語言略顯單薄,沒有體現人物的情感變化,影響了表演的效果。然后筆者順勢運用戲劇中定格畫面的形式加以引導。定格畫面類似于視頻播放的暫停功能,是指在學生表演話劇的過程中,教師讓某一個瞬間靜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體會人物情感和當下的情境。筆者進行了如下的引導:
T:Cut!
T: You two did a good job. You showed the emotions of Bobby and Tina. But pay attention, how did Tina say ‘You should put your books and toys in order.?Did she say it happily?
Ss: No, she said angrily.
T: Yes, you are right. So where can we add this?
S1: Maybe the narrator can say it.
T: Nice! Where else can the narrator add adverbs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s actions?
S2: When Tina say ‘Bobby, where are you?,the narrator can add ‘she shouted at Tina loudly.
T: Wow, you got this. ‘Shouted loudly very vivid.
之后,筆者叫停了排練,帶領全班學生按照上述步驟關注整個故事中人物的情緒,豐富了旁白的語言。在此過程中正好用到語法板塊學習的副詞修飾動詞的表達。舊知豐富新知,讓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知識。定格畫面不僅讓學生關注了人物的情感,而且用舊知形象地表達出來,豐富了旁白的語言,增強了戲劇表演的效果。學生聽完筆者的講解后,立刻在小組內重新豐富戲劇的語言。
在巡視學生排練的過程中,筆者還發現其中一個組增加了幾個場景,非常符合生活實際,便加入了他們的探討,啟發他們走向更真實的生活。設計引導如下:
Narrator: Tinas friends come to see her.
Tina: Hi, little rabbit and cute duck. Welcome to my home.
Rabbit: Hi,Tina. Your pink dress is so beautiful.
Duck: Hi,Tina. You look so pretty today.
Tina: Thank you, my dear friends. Let me show you around my house.
這個開頭非常好,彌補了教材上語言的空白,學生知道去朋友家時要打招呼的禮儀習慣。筆者及時肯定了該組學生的創意及拓展場景的好想法。緊接著該組學生表演完Tina介紹家里的客廳后,又增加了一個廚房的場景,設計的場景如下:
Narrator: Then they go into the kitchen.
Tina: This is our kitchen.
Tinas friends: Its clean and tidy.
故事發展到這里,筆者認為他們既然想到了廚房,就還可以增加更多的真實生活情境。于是,筆者嘗試著提了幾個問題:“Who maybe is in the kitchen?”“What? is she/he doing?”該組學生立刻反應過來,可以增加Tina父母在廚房準備午餐的場景。因為往往去朋友家做客時,到了飯點,家長們都會邀請來家做客的孩子一起吃飯。此外,該小組在此基礎上,還拓展了大家一起吃午飯的場景。
學生排練完后,按照老規矩,依次上臺表演,競逐最后的最佳表演獎。大多數小組設計的結局是Bobby感到抱歉,聽從了姐姐的建議,自己收拾整理房間;有的小組設計的結局是Tina和她的朋友一起幫助Bobby整理房間,Bobby真誠地感謝大家。這些結局都是Bobby承認錯誤,及時糾正了壞習慣。而其中一個組設計的結局卻比較特別,表演如下:
Narrator: They cannot see Bobby.
Tina: Bobby, where are you?(扮演的女生大聲地吼叫著尋找Bobby。)
Narrator: She shouted at Tina loudly.
Bobby: I am here, under the bed. Why do you yell me?(Bobby從桌子下爬出來,把桌子搞翻了,也很生氣不耐煩地回答。此處桌子即代表故事中的床。)
Narrator: Bobby said wearily.
Tina: You should put your books and toys in order. (Tina運用命令的口氣,訓斥Bobby。)
Narrator:Tina shouted angrily.
Bobby: You cant order me. This is my bedroom! (Bobby生氣地吼道,拒絕接受Tina的建議。)
Narrator: Bobby shouted angrily too.
此時,臺下的學生先是一驚,然后都哈哈大笑起來。當筆者和其他學生還在期待接下來的劇情時,卻被該組學生告知表演結束了。結局出乎意料,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學生都很吃驚、茫然和不解。筆者抓住時機,以戲劇表演中的“坐針氈”的活動,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坐針氈”是指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角色,把該角色請到座椅上。于是,筆者讓Bobby和Tina的扮演者坐在板凳上,等待大家的提問,同時引導學生用Why、Who、Where、What和How等疑問詞進行提問。“坐針氈”戲劇活動的場景如下:
T: I think you have a lot of questions about the ending of this group. Now, I invite Bobby and Tina to sit here. You can ask your questions to them. Dont forget to use “Wh-” question words to ask. They are Why,Who,Where,What and How.
S1: Bobby, why are you under the bed?
Bobby: Because I am looking for my favorite book.
S2: What is your favorite book?
Bobby: It is Harry Potter. I like it very much. I dont want to lose it.
S3: Why dont you listen to your sister Tina?
Bobby: Because she didnt talk to me in a nice way. That is very rude for me, especially in front of her friends. Even though I made a mess in my room, I had the reason. I was looking for my favorite book.
Ss: Oh.(臺下的學生若有所思,恍然大悟。)
S4: Tina, now you know why your brother didnt listen to you. How can you do now?
Tina: Sorry, brother. I misunderstood you. Your room is messy and dirty now. Why dont we clean them together?After cleaning, maybe we can find your books.(Tina擁抱了Bobby,友好地邀請弟弟一起收拾房間。)
Bobby: Id love to. Dear sister, I promise you that I will keep my room clean and tidy from now on.(此時全班同學鼓起了掌聲。)
這樣的結局可能是該組學生排練時未曾想到的。他們只是按照潛在的意識表演出了Bobby的反抗。如果故事在反抗的結局中戛然而止,學生勢必茫然,為什么會這樣?從而反問:自己是否也可以像Bobby一樣反抗姐姐、哥哥、爸爸、媽媽呢?為了讓學生搞明白,筆者組織了“坐針氈”的戲劇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人物行為,找出沖突背后的原因,達到情感上的和解,讓學生明白溝通問題,指出錯誤,展示正確方式,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
【案例反思】
一、創設真實情境,豐富語用輸出
英語新課標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循序漸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在本次的戲劇表演課上,通過定格畫面的活動,讓學生定格在Tina怒斥Bobby的真實情境中,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引出舊知,豐富了旁白的語言,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增加了去朋友家做客的開場白和參觀廚房的場景,教師深受啟發,進一步引導學生增加貼合實際生活的真實情境,讓Tina的父母為孩子們準備午餐,從而豐富戲劇故事情節,增強學生的語用表達能力。出現“意外”的結局后,教師抓住課堂上的真實情境,引發學生質疑并思考結局,讓學生融入情境,鉆研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圍繞著真實發生的問題,發展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活動中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二、質疑追問審問,提升思維品質
英語新課標指出,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現在大多數的課堂仍然以培養學生的低階思維為主,無法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尤其是鄉村的學生平時不愛動腦思考,筆者通過“Did she say it happily?”“Who maybe is in the kitchen?” “What is he/she doing?”等問題,質疑并追問學生,引發他們深入思考,提升學生分析、比較、推斷的能力,從而提升思維品質;在最后的小組表演中,教師退出提問主場,讓學生根據Bobby反抗的“意外”結局,主動發問,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問題,讓學生在“針尖對麥芒”的激烈問答中,提升邏輯、辯證和創新思維品質。
三、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學習能力
英語戲劇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凝聚學生的合作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本案例中,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故事發展情節的走向,分角色扮演排練戲劇,給予同伴支持與幫助,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戲劇排練環節,筆者能明顯察覺到那些學困生的進步,他們在小組內同學的幫助下,能熟練地將臺詞背出來,聲音也變得洪亮了,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這便是共同努力的結果。除此之外,英語戲劇的趣味性,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主動參與戲劇表演的活動。課堂應該是彰顯學生能力的大舞臺,而不是教師唱“獨角戲”,只有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主宰課堂,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英語戲劇表演恰恰給予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為其提供了表現自我的舞臺。
教育戲劇的成功實施取決于教師的有序組織,鼓勵學生勇于展示自我。在本戲劇教學案例中,筆者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表演氣氛,把課堂交給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提高其學習能力;創設真實情境,激發表達欲望,豐富語用輸出;以問題為引領,在質問追疑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以簡單的戲劇表演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他們可以演繹別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