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嬌
摘? 要:學校教育的開展,主要是在班級中完成的,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做好班級管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變化,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根據目前的管理現狀來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弊端。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做好表率,應用利于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班主任需要牢牢把握好這一關鍵期,正確引導學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引導學生的同時,班主任需要明確學生的發展目標,創新自己的管理方法,進一步提高管理學生的水平,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基于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充分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長處,發揮其優勢,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
一、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問題
(一)課堂紀律較渙散
課堂紀律不僅影響著初中生的學習,還影響著班級管理的正常開展。然而,在少數初中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課堂紀律比較渙散的現狀,這種情況存在的主要誘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有些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難以集中注意力,經常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交流,面對教師的教學,不愿意學習,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情況頻出;另一方面,少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教學任務的完成,不評價學生的違紀行為,導致學生肆意妄為、課堂紀律越來越差,影響了教學效果。長此以往,課堂紀律問題愈發嚴重,學生對班主任制訂的班規熟視無睹,甚至出現了破壞班級公物的行為,營造了混亂的班級氛圍,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課后作業實用性低
課后作業,是課堂導入、新授課、課堂總結后的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開拓學生的學習思維,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少數初中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往往是練習題的形式,作業內容單一,習題量較大,這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加之這樣的課后習題后面會有答案,學生在自己心理作用的驅使下,會存在抄寫答案的情況。這不僅難以發揮課后作業的實際作用,還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對考試缺乏正確認知
對教學的開展而言,學校需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方式就是考試。但部分學校、教師和家長僅重視考試的次數,想盡各種辦法讓學生考高分,這樣的思想和現狀,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甚至有極少數學生,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會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作弊,這不僅會使學生的成績退后,還不利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難以實現其健康、全面的發展。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校摒棄了以往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究出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班主任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需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即通過新型的管理方法,致力于小組合作下的班級管理,減少在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以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小組合作學習,強調通過發揮小組中每個人的優勢,帶動小組內部其他人的進步,進一步提升小組全體成員的能力。
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如果班主任能夠合理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將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組建了小組之后,還可以建立健全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進一步減少學生因觀念出錯而對考試產生的錯誤認知,使學生能夠長遠地看待問題。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科學合理分組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科學地分組尤為重要。在分組前,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在學生性格特點、愛好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分組方式。具體而言,班主任要針對班級里的全體學生,確定合作小組的數量。小組一般是4—6人為一組,根據班級小組的需要,班主任來選擇對應數量的組長。班主任選拔的組長,必須有以下特點:學習成績好,性格活潑、開朗,善于表達,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在選擇完組長后,班主任需要將班級里擅長不同領域的學生分到一組。如,有的學生雖然成績好,但是思想不夠活躍;有的學生雖然是學困生,但是他們有創新的點;有的學生能夠活躍小組氣氛;還有的學生能夠穩定全組成員的情緒。這樣劃分下來,保證了組內每個成員的特點不同、擅長的領域不同,可以達到組內的共同進步;保證了小組間的水平一致,進一步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圍。教師將小組劃分好后,在班級里進行公布,鼓勵學生提出建議,在不影響整體的情況下,可以對小組成員進行微調,從而使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更加順利。
(二)有效開展合作
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對教學的主要內容展開討論。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學習問題,這樣的方式,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可以使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參與其中,還能夠使學生對研究的內容印象深刻。在學生彼此出現了分歧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小組合作,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于學生往往想讓他人認可自己的意見,因此學生會和他人進行觀點的交流,這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觀點。此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即讓意見相同的學生結為一組,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提出該小組的觀點,呈現論據,并和持不同意見的學生進行討論,這能夠使小組在討論的過程中,堅持自己的觀點。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有利于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將他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從而進一步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辯論時,也可以通過與小組成員的溝通,激起思想的碰撞,這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觀念。由此可見,班主任有效、合理開展小組的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
(三)創建小組文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成為學校順利運行的一部分。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班級文化作為一種思想,與課堂教育有所不同,它是對學生一種無聲的教育,能夠發揮強大的育人作用,促進學生長遠發展。從精神上而言,班級作為一個整體,能夠引導學生的思想,班級文化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需要營造符合班級學生的班級文化,進一步促進學生發展。同時在創設合作小組后,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還需要重視小組文化的創建,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進一步營造出符合小組需要的環境,創設出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
在這樣的氛圍下,小組成員需要深入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小學成員的性格、愛好等特點,創建出符合合作小組需要的小組文化。小組文化可以通過小組名稱和小組口號表現出來,這些要素體現了小組的智慧,為班級營造了積極的文化氛圍。創設小組文化作為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小組和班級的進步有所幫助,更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開端。所以,這兩種文化建設都很重要,小組和班級的文化建設需要同時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體現,主要是教室的環境和教學空間的布局;而小組文化則是精神的創建。
(四)給予每個學生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的背景與學生的獨立思考并不沖突。班主任在開展教學時,不要將兩者融合在一起,需要正確地看待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生的獨立思考。班主任在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時,主要是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好的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出班主任提出的問題,而沒有給學困生思考的機會。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只停留在了表面,容易使班級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違背了新時期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初衷。基于此,教師需要在課前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制訂一定的規范,保證在提問時,能夠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思考,同時給予每個學生發言的機會,進一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組內其他成員進行交流。通過討論,班級全體學生有了自己的答案。這樣的方式給予了每個學生思考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有所收獲,鍛煉了每個學生的能力。
(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想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學生之間的交流尤其重要,而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小組學習的重要補充。如果小組缺少交流或者交流不到位,就會導致合作學習出現問題。目前,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座談等形式,無論是哪種形式,班主任都可以鼓勵小組內的學生進行交流,促進小組成員間的理解,拉近小組成員之間的距離。學生能夠通過合作交流調整自己的心理,發揮自己的長處,從而進一步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提高小組的交流能力、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創新自己的思維,得出不同的結論和見解,雖然有時學生得出的結論可能會與題目不符,但這是學生經過思考得出的結果,對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想法,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使學生勇于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也是研究的開始。
(六)提高組長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選擇小組長時,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的能力,在充分考量后,選擇出各個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學生。管理小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班主任需要重視培養組長的管理能力,定期培訓組長,通過一系列的班級事務,給予學生一定的管理空間,使小組長在掌握管理技能的同時,通過觀察班級的狀況,達到處理班級事務的目的。少數初中生在步入校園后,雖然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識,但是缺少科學的管理能力,這需要班主任進行系統的培訓。學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之后,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在培訓小組長時,需要強化組長的管理和領導意識,引導小組長形成責任意識,進一步幫助小組長規范和管理自己的小組,要將管理意識和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學生中。
(七)制訂小組評價機制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的行為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反饋到實際的教學中,同時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調整教學策略。在一系列的評價之后,班主任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以及學生的思想品德,以進一步形成完善的班級管理評價機制。在現階段的班級管理中,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下,班主任需要站在不同的立場,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這能夠進一步發現每個學生對班級的貢獻。因此建立健全小組評價機制,能夠促進班級學生的進步,在實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還實現了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班主任對合作小組進行評價時,需要采用新型的評價方法,在考慮學生個人特點的同時,考查小組的綜合情況,以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關注學生的合作過程,結果固然重要,但是過程對學生而言,尤其重要。因此班主任不能片面地評價學生,應在開展評價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這需要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以進一步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使用此種學習模式,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之間的信任度,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合作,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曉鳳.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 基礎教育論壇,2022(16):110+112.
[2]張盼盼. 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21.
[3]田寧輝. 初中化學課堂管理及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策略[J]. 中學教學參考,2020(36):53-54.
[4]李權. 小組合作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2(23):128-130.
[5]張燕國. 小組合作學習管理模式在中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探索[J]. 求知導刊,2022(20):26-28.
[6]宋霞. 小組合作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06):117-119.
[7]何曉鳳.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 基礎教育論壇,2022(16):110+112.
[8]魏瀟. 初中班級小組互助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學,2022.
[9]紀榮閃. 關于小組合作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2021(26):169-170.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