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承蘭
摘? 要:一個人的道德素養對其今后實現生命價值具有正面的作用。初中生處在身心成長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雖然對事物有獨特的見解,但是還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且容易受他人干擾。為此,在初中時期對學生展開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有助于學生能夠將知與行統一起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道德觀的學科,但是就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作用并未完全體現。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深入研究影響教學成效的問題,創新教學路徑,以此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道德修養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未把握教學的本質
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要求初中時期的語文、美術、歷史等學科教學都要將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與身體、心理素質為核心,要切實服務于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是如此。但是就當前的實踐教學情況看,有少數教師還是被禁錮在應試教育的思想中,以“滿堂灌”教學方式為主,致使道德與法治教學和素質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未能夠給學生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指引,限制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展。所以,在素質教育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唯有讓教師學習先進的技術、引入先進的思想,將學科的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夠把握教學的本質。
(二)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雖然擔負著引導學生思想的重任,但是教科書中概念、定義非常多,要想讓學生吃透這些定義、概念,不僅需要細心講解,還需要在探究式教學、情境式教學的方式的輔助下,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實質上,目前少數教師在講解含義、概念等知識時,還是覺得應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會達到理想的效果,且應用頻率非常高,但是未能認識到“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會降低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所以,無論是從課程改革的視域,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探究,該教學方法的應用都呈現出了不適用的情況。
(三)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穩步發展,而教師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推動者,其教學技能的高與低,會對講授的表現有一定的影響。專業性強、技能高的教師,通常在課堂上能起到正確引導學生的作用,讓學生的學習不僅充滿樂趣還有效,反之,會讓課堂氣氛散發著沉悶、緊張的氣息,學生在課堂中提煉關鍵知識的能力受到限制。但是就我國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并未意識到提升自身教學技能的必要性,最終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成效受到了影響。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解讀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并非簡單地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思想、教學手段,而是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的宗旨,這樣才能夠在科學的教學中,讓課堂更加高效。教科書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主要依據,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解讀教科書有助于教師探尋到新的教學方向,也就是確立教學的宗旨。
人教版教科書旨在讓學生對自我和社會有正確的認識,引導學生對周邊的人和陌生的事物有一個客觀的認知。例如,教科書中的課程有“認識自我”等,主要是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精準地完善自我;“家的味道”等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父母形成客觀的認知,并對他們進行客觀的評價;“守護生命”等課程,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含義,生命的價值所在,以此幫助學生樹立生命觀,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生命的精彩”等課程,主要是促進學生形成人生觀,讓學生形成敢于面對學習困難的習慣。具體而言,學生對教科書中的每一個課程內容的探索,都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生命觀,并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確立學科的價值,巧妙運用教科書的課程內容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的提升路徑
(一)借助探究式教學,提升學生思想認知
初中時期,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氛圍都有了變化,遇到了更多的同學,和他人一起交流和探索知識的頻率也會增多,學生若想在探索知識的同時處理好和同學、教師之間的關系,就勢必要提升自身道德情感、道德認知等素養。但是對剛步入初中的學生而言,單憑被動地吸收知識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產生主動探尋知識的意識。為此,在實際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應該給學生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目標,并依據學生的實情進行正確的指引,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切實消化在課堂中學習到新的知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交友的智慧”這節課時,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和同學、朋友進行交往,構建起同學間真摯的情誼,不斷地擴大交友圈是教學的要點。為此,教師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朋友的了解,然后利用教科書交朋友的基本原則進行探討,讓學生能夠在了解到交友含義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交友觀念,迸發出多種交朋友的智慧。此外,在學生高效地達成探究任務以后,教師要進行最終的總結,讓學生通過這個環節,深度地理解和交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內化知識,并促使學生形成交友的習慣。
(二)實施情境教學,激發學生思想品德情感
初中的學生處在情感豐富的時期,但也是極容易被他人影響的時期。所以,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在情感上的特征,在課堂中采用能夠激發學生在情感上達成共鳴的方法,幫助學生吃透教科書中的要點,以此強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性。通常而言,教科書在每一節課程內容中都會進行探究板塊的設計,一般是采用情境的方式導出,學生在情境中討論,既能夠豐富學生在情感上的體驗,還能夠讓學生將知識轉變為行為。
例如,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愛在家人間”這節課,讓學生體會家庭中親情的溫暖、理解與父母發生矛盾沖突的原因是主要教學目標。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讓學生體會到親情,感受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初中生的父親、母親通常正處于事業發展的高峰時期,大多數家長的工作特別繁忙,甚至有一些父母為了讓兒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會外出務工,這些情況致使父母和兒女之間缺乏溝通。基于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春節”作為主題,給學生創設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意識到親情的可貴。很多學生和家長交流和溝通的時間較短,而到了春節,學生和家長的交流時間便會增多,在這樣的情境設計下,讓學生理解到了家的內涵,也能切實明白父母對自己的陪伴較少的原因。
(三)利用榜樣示范,堅定學生思想品德信念
思想品德信念對學生形成思想品德的素養有巨大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意識和行為舉止等方面。樹立思想品德信念一般和學生的情感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其中,通過讓學生親眼看到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越發確定自己所看到的知識,這有助于堅定學生思想品德信念。榜樣會影響學生的行為舉止,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在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同時,需要發揮好自身的榜樣作用。對初中時期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而且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給學生起到模范作用的人數不勝數,除了教師、其他同學以外,還包含教科書中的人物。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一課“少年有夢”這節課時,感受到夢的力量,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教學的要點,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生展開理想信念的教育。教師可以依托教科書中的人物,譬如萊特兄弟等,讓學生初步地了解萊特兄弟等人物,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品質,將榜樣作用發揮出來,從而有助于學生將自身的人生理想結合起來,理解到要想切實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需要做什么樣的準備工作,又該如何去實現。在榜樣的作用下,學生會更加認真地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引入個人理想的內容,可把學生的發展和國家未來的發展融合起來,給學生發展生命價值打下了的基礎。
(四)注重實踐鍛煉,培養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
思想道德行為能夠映射出人的修養和道德品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把所學到知識內化為行為舉止,促進形成學生道德修養。其中,實踐鍛煉活動是讓學生實現知行合一教學目標的主要路徑之一。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實踐鍛煉活動的環節,以此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活出生命的精彩”這節課時,理解生命的內涵和意義是教學的要點。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實際的案例教學方法,讓學生把學習知識和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聯系起來,以此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從而產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在講解課程內容以后,教師還需要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化理解生命的內涵價值。譬如,教師可以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當地的博物館、紀念館等多個場所進行參觀,讓學生在和名人、生活中不同類型人的觸碰中,確立生命存在的意義所在,進入認知、創設美好生命的層面,從而讓學生確立每一個人都需要有意識地為國家和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的精神,以此凸顯出生命的價值。
(五)巧用信息化教學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化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強化了課堂教學模式,將多種多樣的形式呈現出來,也更符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技術,展現出真實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善用法律”這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法庭、原告、被告、律師等法律基礎知識,并理解法律的意義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意識到對違法犯罪等不正當的行為進行打擊是每一個公民所擔負的責任,給學生講解維護自我權益的方法和對應的路徑,促使學生遇到問題的時會積極地應對,運用法律來保護自我,強化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喜愛,讓學生成為一個遵守法律的公民。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師可以從微課視頻著手,在正式講課時,為學生播放出相關的視頻,在課堂中融入現實案例,啟發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這不僅是在普及法律常識,更是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
(六)積極引入時事熱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的教科書包含著現階段時代發展的特點,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熱點,并把其滲透到教學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同時,教師需要把教學資料結合起來,注重時事熱點中隱藏的道德精神。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引發學生的思考,并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創新改變生活”這節課時,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是教學的主要目標。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和科學技術結合起來,講解其對我們國家產生了影響的知識。教師講述科學技術的影響力,點燃了學生創新科學技術的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并試圖讓學生學習科技,使其在今后進行實踐,將自身的能力發揮出來。通過教學內容和時事政治,告知學生熱點和知識的關聯,大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是凸顯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價值的主要路徑。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從探究式教學、開展情境教學、利用榜樣示范等多個方面著手,強化學生認知思想品德能力,激活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讓學生的思想品德的信念更加堅定,保證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實現知與行的統一,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生命觀等,為學生提升自身的生命價值奠定基礎。文章僅根據教科書的內容提出了強化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舉措,教師還需要深度地探究道德與法治的教科書和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出多樣化的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切實為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素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勝利.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J]. 讀與寫,2021,18(01):34.
[2]張玉萍.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研究[J]. 學周刊,2022(34):58-60.
[3]文雯. 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 讀寫算,2021(04):149-150.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