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芳
【摘要】將歷史故事恰到好處地運用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歷史故事具有比較高的實用價值,教師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歷史故事,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更用心地學習歷史知識,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歷史知識。文章就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歷史故事;運用;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9.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24—0098—04
歷史故事作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通過生動的講解可以把抽象難懂的歷史事件轉化成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故事,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一、運用歷史故事進行教學的重要性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照搬課本,將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要點羅列,并且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削減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會引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厭惡情緒。這種教學模式只會適得其反,使學習效率下降。所以,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授課模式,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譬如,在歷史課堂中,授課教師可以在講授歷史事件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相關的有趣的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更加認真聽教師講解,也可以使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使上課的氛圍越來越熱烈。除此之外,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將歷史教學內容由抽象轉變為具體。初中歷史教材主要由兩大模塊組成,一個模塊是世界歷史,另一個模塊是中國歷史。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需要記憶的相關知識點實在是太多太長。若學生只是靠死記硬背掌握知識點,背誦的速度會明顯很慢,而且就算有些知識點好不容易背過了,幾天后就有可能忘得一干二凈。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講述歷史故事的辦法,通過講述歷史故事有效地簡化知識點,將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具體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識記和理解起來更加方便、快捷,幫助學生強化記憶。這樣,被強化記憶的知識點就成了學生不容易忘記的知識點。
比如,教師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時,就可以為學生講述《完璧歸趙》的故事。《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趙國和秦國之間,故事里有以藺相如為代表的趙國與以秦王為代表的秦國之間對峙的過程,能夠真切、生動地反映出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紛爭情況。因為春秋戰國時期是距今天非常遙遠的時代,學生理解相關內容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如果像傳統教學模式一樣,只是一味地給學生講述知識,而不做恰如其分的引導,學生就會覺得這節歷史課上的實在是無趣至極。但若將這樣的歷史故事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3.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歷史課堂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入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在一些比較難以記憶的歷史事件講解中加入一些通俗易懂、容易記憶的歷史小故事。通過這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使學生記住其中的知識點。從長遠來看,在歷史課堂上引入有趣的歷史小故事使我國的歷史文化得到了傳承,有益于我國歷史文化的不斷發展。透過這些歷史小故事,初中生可以更加了解該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過程、影響等要素,還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當時的歷史背景。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方式也使得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不斷加深。在這種歷史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不斷高漲。
另外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部分準備得好,一定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有高度的注意力聆聽授課教師所講的歷史知識。為此,在課堂導入部分,教師可以抽出一少部分上課時間給學生講述跟所學知識相關的歷史故事,當作本節歷史課正式開始前的“小熱身”,使學生通過傾聽歷史故事進入學習歷史的最佳狀態,并根據一定的步驟進行分析研究歷史故事的相關史實。學生在認識研究相關史實的過程中,精力是集中而且充沛的,能夠將新課導入中聽到的歷史故事和教學內容相聯系,不但可以加深對歷史史實的印象,而且還可以提高聽講的效率。
授課教師所講述的歷史故事來源多種多樣,既可以是文學作品中涉及的歷史故事,也可以是古詩詞中提及的歷史典故等等。譬如,教師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時,就可以先給學生講述《草船借箭》的經典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中的一個故事。主要講述孫劉聯合抗曹后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諸葛亮憑借聰明才智,想出了草船借箭的巧妙方法,三天之內就“借”夠了十萬支箭,證明了自己出眾的能力。結合這個故事,學生熟讀課本內容后就不難看出,當時魏、蜀、吳三國就是最大的三個政權,三國力量勢均力敵,從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通過這個歷史故事的穿插講述,教師就可以流暢、自然地過渡到本課知識的傳授,使學生不那么排斥歷史教學,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發揮歷史教學應有的作用[1]。這樣,學生在記住了歷史事件的同時,也了解了更多歷史故事。除此之外,歷史故事的引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也使得課堂氣氛不斷升溫,有利于師生在愉悅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歷史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引用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針對性引入歷史小故事,需要在引入前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都會做相應的準備,在做準備時要分析所引用的故事是否符合當堂課的主題[2]。譬如,在講到鴉片戰爭的時候,要將林則徐虎門硝煙的故事詳細、生動地講解給學生,使學生清楚了解到當時的鴉片毒害了多少民眾,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多大的危害。在這種背景下,很多的愛國民眾都參加到禁煙硝煙中,并且一部分愛國人士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種故事的引入在使學生了解歷史的同時,也增強了愛國情感。
2.注意引用史實故事、文學故事以及民間故事。歷史課堂引入小故事的類型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史實類的故事;二是文學方面的歷史故事;三是民間流傳的故事。這些歷史小故事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恰到好處地引用這三種歷史故事可以更好地使學生學習、了解歷史,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使課堂的內涵得到不斷升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歷史教師在引用時一定要注意保證歷史故事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譬如,在講到史實類故事時,要先將歷史事件的原型找出,向學生講解清楚。在講到文學類故事的時候,注意平衡情感和歷史事件的關系,注意對其進行恰到好處的取舍,以保證故事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另外,在講解民間流傳的故事時,注意發揮想象力,以表達出當時人們對于生活的渴望和向往,同時也要注意盡力展現當時的文化時代背景。
3.深入歷史故事,再現歷史情境。之前的歷史課程都是由歷史教師引導學生熟讀歷史教材,使他們對于本課所學歷史事件有所了解,然后再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的進步。隨著多媒體不斷應用到教學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再現歷史小故事,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歷史事件中的人物,從而可以進行換位思考,更加清晰地了解當時的背景,理解該事件發生的必然性。譬如,歷史教師可以將歷史事件做成有圖有文字的課件,并且將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整個歷史故事發生的經過,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記憶。
4.感悟歷史故事,提升教學內涵。學習歷史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影響等要素,還應當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人類歷史的發展有更深的認識,從而提高對歷史的學習熱情[3]。以前的歷史課程很難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升華學生對歷史的認識。而如今,教師通過引用歷史故事,可以使學生得到深入思考,因此,可以更好地感悟歷史。譬如,在講到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抗戰——百團大戰時,可以引入彭德懷將軍的歷史故事,讓學生產生敬佩感,為他的英明睿智所折服。同時,引發學生對戰爭的思考,在不知不覺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三、運用歷史故事教學的注意事項
1.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提高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首先,應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視野更開闊。教師在講解歷史事件的時候,可通過引入相關歷史故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應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來搜尋相應故事,從而調動積極性。譬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前提前翻閱《史記》《后漢書》《資治通鑒》等史書,這樣可以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歷史,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再者,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提高搜索歷史資料的相關能力。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尋歷史方面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搜索的過程中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不斷提高搜索資料的能力。歷史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搜索資料的渠道,帶領學生一起到圖書館搜尋歷史資料,或者到書店購買歷史方面的圖書,再者要引導學生積極利用網絡來搜索歷史資料等,為初中學生學習歷史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2.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通過學習歷史,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能說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從而可以深入了解、探索歷史事件。但是在實際的歷史教學工作中,大部分的教師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歷史學科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從而導致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停滯不前。首先,大部分歷史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只是按照課本羅列相關的知識點,并沒有認真整合教材,從整體上將歷史事件進行串聯講解,從而導致學生對歷史缺乏整體的認識。因此,歷史教師應當通過相關的歷史小故事將歷史事件相互聯系起來,使學生可以從宏觀方面認識歷史,不斷提高學生歷史方面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自己搜索歷史資料的時候難免遇到各種困難,歷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解決遇到的難題,進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在課上,學生準備的歷史小故事僅僅需要展示幾分鐘而已,但是這幾分鐘的歷史故事是學生課下經過漫長的準備、不斷搜多相關歷史文獻的結果。學生在準備歷史故事的時候,由于缺乏相關的歷史知識儲備,大部分靠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獲得。因此,學生查閱的資料越多,相關的知識儲備也就越多,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從而使學生對歷史課有更深的認識。因此,積極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習歷史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4.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盡管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歷史小故事不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但歷史小故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增強對歷史事件的記憶。其次,歷史小故事還對歷史教學有著相當重要的積極作用,歷史故事在引導學生建立良好歷史思維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歷史小故事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譬如,著名的歷史故事《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精忠報國》等等,可以讓初中生通過學習從中獲得更多的積極力量,幫助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質,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歷史故事對于歷史教學工作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初中生通過歷史故事的學習可以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對歷史課程產生濃烈的興趣。同時,這種歷史授課方式也會對學生的三觀建立產生持久而深遠影響。因此,歷史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大膽地運用歷史故事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歷史課程。
參考文獻
[1]黃琴.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58-59.
[2]白紅梅.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N].發展導報,2018-07-06.
[3]季娟.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14):59-60.
[4]張佩佩.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師,2018(S1):56.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