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聚焦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主要探討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路徑。首先分析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關聯,之后結合教學實例闡述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原則、具體策略,涉及讀前激發興趣與背景鋪墊、讀中多元活動促理解、讀后拓展延伸強應用等環節,為一線教師優化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閱讀教學;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張琴,安徽省廬江實驗中學。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關聯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指學生在聽、說、讀、寫各維度精準理解、流暢表達信息;思維品質關乎邏輯、批判性、創新性思維養成,助力學生深度剖析文本;文化意識引領學生理解多元文化差異,尊重包容異域文化;學習能力賦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技巧,使其終身受益。
(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關聯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意義非凡。一方面,契合新時代育人目標,助力學生成長為兼具語言能力、創新思維、跨文化交際本領與終身學習潛力的復合型人才,使其未來無論是升學深造,還是步入職場、走向國際舞臺,都能應對自如、脫穎而出;另一方面,賦予閱讀教學全新活力與深度,扭轉傳統閱讀教學重知識輕素養弊端,讓課堂從知識單向傳輸變為師生深度互動、思維多元碰撞、文化充分交融的 “知識盛宴”,教學成果不再局限于成績提升,更體現在學生綜合素養全方位提升,為英語教學長遠、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內生動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原則
(一)情境性原則
創設貼合文本情境的活動。如學習旅游主題時,模擬旅行社咨詢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沉浸于語境汲取語言知識、激活背景知識,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二)層次性原則
依據學生認知規律設計活動,從基礎詞句認讀、文意理解,到高階思維拓展、文化深度剖析,層層遞進,確保不同層次學生皆有收獲,契合個體發展需求。
(三)互動性原則
組織小組合作、師生對話,討論閱讀過程中的疑惑,分享各自的見解,實現思維碰撞,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溝通能力,集思廣益攻克閱讀難關。
(四)開放性原則
問題設置、任務布置跳出固定答案框架,鼓勵學生多元解讀文本,形成個性化觀點,激發創新潛能。例如,通過改寫故事結局、重新評價角色,賦予閱讀更多可能性。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一)讀前:巧妙導入,激活儲備
1.情境導入。
教師依據閱讀文本主題,巧妙營造沉浸式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如播放契合主題的視頻片段、展示震撼人心的圖片或播放引人入勝的音頻。此策略旨在瞬間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其從日常學習氛圍迅速帶入特定文本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2.知識鋪墊。
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收集與文本主題緊密關聯的詞匯、概念等基礎知識;或在課堂教學起始階段,以思維導圖、知識卡片形式,快速梳理重難點詞匯、關鍵語法及文化常識。此策略能有效填補學生的知識漏洞,消除閱讀障礙,確保后續閱讀過程順暢無阻。學生自主梳理知識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的契機,使其學會自我識別知識短板,主動彌補不足,這與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相契合。
3.預測誘讀。
給出文章標題、副標題、關鍵配圖等線索性素材,要求學生基于已有知識、生活閱歷,大膽推測文章大致內容。此舉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促使他們主動挖掘線索、評估各種可能性,嘗試勾勒文本輪廓,帶著預設期待與疑問開啟閱讀,使閱讀目標更加明確,專注力更為集中,從而實現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尋的轉變。這一過程悄然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推理判斷能力,為深層次理解文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讀中:多元活動,深度剖析
1.略讀抓大意。
限定時間,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著重搜尋主題句、小標題、關鍵數據這類凸顯文本主旨與結構的要素,借此勾勒文章大致框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核心內容。訓練學生聚焦關鍵信息,篩除冗余細節,提升閱讀效率,養成抓大放小、迅速定位重點信息的閱讀習慣,強化信息整合歸納能力;思維層面,學會提綱挈領把握全貌,為后續深度剖析筑牢思維基礎。
2.掃讀尋細節。
教師精準設計一系列細節問題,涵蓋人物身份細節、事件具體時間地點、關鍵事物特性等,學生運用掃讀技巧,快速掃描文本,精準定位答案所在語句、段落。頻繁訓練能磨礪學生眼力與反應速度,使其對細節信息敏感度提升,閱讀精準度進階;同時強化短期記憶,記住關鍵細節,為文本深度理解、前后邏輯關聯建立提供素材,夯實語言與思維基本功。
3.精讀品語言。
聚焦文本長難句,利用語法剖析、句式拆解、成分標注等手段,助力學生明確復雜語法結構;賞析優美詞句修辭手法、詞匯精妙搭配,感悟語言魅力;鼓勵模仿創作,實現從輸入到輸出無縫銜接。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深度內化語言規則,提升詞匯儲備量,打磨語言運用精細度、地道性,夯實語言能力;沉浸語言藝術賞析,陶冶文學審美情操,提升思維活躍度,培養語言敏銳感知與創新運用能力。
(三)讀后:拓展延伸,遷移應用
1.情境再現。
挑選故事性、對話性強的文本,組織學生分組排演短劇、情景對話,從角色揣摩、臺詞打磨到舞臺呈現全程雕琢。此過程學生沉浸式代入角色情感、語言情境,口語表達流利度、自然度顯著提升;反復演練情節,加深文本理解記憶;團隊協作過程中學會溝通協調、優勢互補,同步鍛煉語言與合作能力,將書本靜態知識轉化為鮮活交際能力。
2.主題寫作。
緊扣閱讀主題布置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回顧文本框架結構、寫作手法,借鑒行文邏輯、論證方式進行創作。寫作是語言輸出活動,學生整合所積累素材、語法知識、表達技巧,錘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梳理寫作思路,強化邏輯思維;個性化表達融入個人觀點,激發創新思維,實現閱讀輸入到高質量輸出良性循環,彰顯核心素養培育成果。
3.文化交流。
圍繞異國文化主題閱讀成果,組織文化分享會,模擬跨文化交際場景活動。學生展示其對異國文化的調研成果,分享文化差異趣事;模擬真實場景進行實操糾錯,沉浸式體驗跨文化交際流程,深化對文化意識的理解,將文化知識從理論轉化為實操能力,培養學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拓寬其國際視野,彰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四、教學實例分析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7“Happy Birthday!”的閱讀板塊為例,全方位分析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全程,彰顯教學策略如何巧妙應用于課堂,助力學生素養拔節。
(一)讀前
情境導入。教師播放一段全球各地小朋友歡慶生日的混剪視頻,視頻中既有中國孩子圍坐吃長壽面、長輩送禮物,歡聲笑語不斷的場景,也有西方孩子頭戴生日冠、圍在蛋糕旁唱生日歌、吹蠟燭的歡樂畫面。播放結束,教師拋出問題“Boys and girls,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what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have you found about birthday celebrations?”,引導學生踴躍分享直觀感受,借機激活學生有關生日的記憶,點燃其對本單元“生日慶祝” 主題的探索熱情,讓學生迅速融入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知識鋪墊。運用思維導圖,在黑板中央寫下“Birthday”主題詞,分支拓展出與生日相關的常見詞匯,像cake、candle、present等基礎單詞,以及longevity noodles、make a wish這類蘊含文化特色的詞組;同步簡單講解celebrate、tradition等關鍵動詞、名詞,關聯學生已學語法知識進行例句示范,為學生順暢閱讀文本清除詞匯、語法障礙,喚起學生知識儲備,助力后續文本理解。
預測誘讀。呈現閱讀文本中論壇發帖界面截圖,隱去具體內容,只展示發帖人姓名、發帖時間及標題“Happy birthday! Share your ways”,鼓勵學生根據標題推測帖子大概內容,提問 “From the title and the information we can see, what do you think the posters will talk about their birthdays?”,啟發學生依據生活常識、文化認知大膽設想,帶著好奇心與疑問,迫不及待翻開課本進行閱讀,從而鍛煉他們的邏輯推測與自主思考能力。
(二)讀中
略讀尋脈。限時3分鐘,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兩篇帖子,圈出主題句、關鍵日期信息,梳理文本框架。學生不難發現,兩篇帖子均圍繞生日日期、慶祝方式鋪陳內容。隨即請學生用簡短語句概括每篇帖子的大意,如 “Yu Xiaoming's post is about his Chinese traditional birthday celebration and his new plan this year.”,訓練學生迅速抓取關鍵信息、提煉核心內容,提升閱讀效率,強化其信息整合與歸納能力,為精細閱讀筑牢基礎。
掃讀定位。教師拋出一系列細節問題,如“When is Yu Xiaoming's birthday?”“What does Judy Clark's mother do for her birthday every year?”,學生運用掃讀技巧,定位答案在文中位置,精準作答。頻繁訓練能磨礪學生的眼力與反應速度,使其對文本細節敏感度大幅提升,閱讀精準度進階;同時記住關鍵細節信息,利于深層剖析文本邏輯關聯。
精讀咂味。聚焦文中長難句,例如“Every year, I take a family photo in front of the big tree in our village.”,剖析句子結構、時態運用,闡釋“take a photo”短語含義;賞析描述性優美語句,如“My father marks my height on the door frame.”,體會一般現在時的生動表意效果;對比中西方生日慶祝方式表述差異,玩味文化特色詞匯。引導學生模仿文中句子結構、時態,現場口頭描述自己過生日的場景,實現語言輸入到輸出即時轉化,夯實語言基礎,提升語言運用熟練度、地道性,同步培養文學審美與語言感知能力。
(三)讀后
情境再現。將學生分組,分別模擬Yu Xiaoming和Judy Clark家庭生日聚會場景,從角色設定、臺詞設計到場景布置精心籌備,還原文本情境。表演過程中,學生精準運用與生日相關的詞匯、句型,口語表達流利度、自然度顯著提升。學生沉浸式體驗角色情感,加深對中西方生日文化差異的理解。團隊協作中,學生學會溝通協調、分工合作,全方位鍛煉語言實踐與合作能力。
主題寫作。緊扣“How do you make your birthday meaningful?”
核心問題及文本語境,布置寫作任務 “My Meaningful Birthday Plan”。要求學生借鑒文本框架,開篇點明生日時間,中間詳述慶祝方式,融入傳統或創意元素,結尾表達生日愿望。寫作時運用所學詞匯、語法,合理借鑒閱讀文本中的句式表達。寫作不僅是語言輸出活動,更是綜合素養的體現。通過訓練,學生能夠梳理思路強化邏輯思維,個性化表達彰顯創新思維,整合知識展示語言能力,實現閱讀到寫作的高效遷移。
文化交流。組織“Birthday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文化分享會,各小組進一步深挖不同國家生日習俗,制作手抄報、PPT 展示成果;模擬跨文化生日派對,設定交際場景,如外國朋友參加中國孩子生日宴,實操應對文化差異。學生借此深化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將文化知識從理論轉化為實操能力。
五、結論
教師秉持先進的教學理念,依循情境、層次、互動、開放原則精心謀劃,在讀前、讀中、讀后開展多元活動,使得核心素養培養在教學全過程得到潛移默化的滲透,能扭轉傳統閱讀教學弊端,喚醒學生閱讀熱情,全方位錘煉學生語言、思維、文化、學習等方面能力和素養,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助力他們成長為適應全球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后續相關教師仍需持續探索優化,靈活應變課堂上出現的各種情況,確保核心素養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張獻臣.基于核心素養目標的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原則和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6):12-17.
[2]徐思恩.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閱讀教學實踐[J].中學生英語,2023(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