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 ?要】體驗式教學,以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理論基礎,符合當下“學生中心”教育理念的要求,在實際音樂鑒賞教學中展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逐漸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同時,在體驗式音樂鑒賞教學中,也存在著不少弊病,如各環節的體驗式教學不充分等問題,這些問題反映了音樂教學中教師施教能力的不足和學生音樂基礎的薄弱性。在本文中,教師堅持以生本課堂為出發點,憑借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素材翔實豐富的音樂鑒賞教學,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彰顯體驗式音樂鑒賞的育人能力。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高中音樂鑒賞;生本課堂
大衛·庫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體驗式教學理論,此后,關于體驗式教學的研究和創新實踐策略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學》中提出的“在做中學”也是一種體驗式教學,從二十世紀的下半葉起,逐漸成為全球范圍內都較為認可的一種教育理念。在我國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動下,符合我國國情和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體驗式教學越來越多地被教師應用于教學之中,其強調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高中音樂鑒賞課存在的問題
(一)聆聽環節感受性差
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施教環節包含聆聽、感受、創排等多個環節。音樂是一種以聲音振動傳播為媒介的藝術,因此聆聽是學生直接接觸音樂、感受音樂的方法。然而在現實教學中,由于教學手段和策略的不足,許多教師往往會忽視這一環節,認為學生在后續的創排等多個環節依然會反復地進行聆聽。在對于聆聽環節的教學設計上亦有所不足,教師往往傾向于在播放結束后,通過提問互動等簡單的問題,就直接利用文字性或口頭語言較為確切地向學生灌輸樂曲或歌曲的立意,而非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感受分析和交流,藝術作品獎賞的多樣性被同質化教學所取代,因此聆聽環節的感受性不足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學生間進行交流和學習。
在湖南藝術出版社《音樂鑒賞》中《少女的祈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初步聆聽后向學生提問,音樂給予了學生怎樣的感受,由于《少女的祈禱》是波蘭鋼琴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其了解不足,因此大部分學生無法一下子準確地說出感受,其余學生的感受敘述也比較簡單,如“溫柔”等等。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少女畫面和音樂相搭配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啟發,并通過PPT展示了教師的感受,因而使學生在尚未感知清楚時就先入為主地得到了“正確答案”,實際上不利于學生的音樂鑒賞。由此可見,學生的聆聽能力與教師教學設計之間存在的矛盾會嚴重影響音樂鑒賞課程的效果。
(二)課堂參與感不足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逐漸趨同于成人,也積累了更加豐富的個人經驗,因此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成為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然而部分教師依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舊灌輸式地、線性地進行音樂教學設計,使音樂課堂氣氛缺少藝術感染力和參與感,學生不能投入到音樂鑒賞中,從而對于后續的音樂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就教材編制而言,高中階段的音樂學習具有更加明顯的模塊化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編制時,如果不能及時地發掘教材內容的特性和學生個性發展之間的聯系,就很難實施叩擊學生心靈的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不能切實地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此外,由于長久以來音樂課在學校系統教學中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學生的音樂基礎大多較為薄弱,許多學生甚至不認識簡譜中常見的音樂小節、音樂符號,這也是造成學生課堂參與感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兩種情況下,教師機械式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音樂教學并不能實質性地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素養,反而可能挫傷學生音樂鑒賞的積極性。
在湖南藝術出版社《音樂鑒賞》中《1812序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未能考慮音樂所表現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時代性有著較大的差距,對于1812俄法戰爭的補充內容太少,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一問三不知”,從而影響到了學生感知音樂魅力。由于序曲由序奏、不同主題部分組成,因此整個樂曲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和場景描繪性,但教師并未準備相應的畫面或是影像,這加深了學生音樂感知的困難,使學生的聽、分享僅僅停留于表面,課堂參與感不強,缺乏個性化、創新性的表達。
二、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
(一)構建生本課堂,拓寬學生審美視野
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情境塑造能力,在中國古代,情境交融是一種常見的文學藝術創造手法,其中不乏通過音樂來寫景抒情的名篇。由此可見,一節好的音樂鑒賞課程,必須回歸音樂鑒賞的本質。學生既是音樂教學中的主體,也是音樂發生無數種可能的載體,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應當引領學生進入音樂世界,而非將學生禁錮于傳授刻板音樂知識的囚籠。生本課堂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下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心思想在于強調學生在學習和課堂中的主體性,在音樂教學中,讓音樂浸潤學生的身心,以音樂載入學生,以多種形式輸出音樂是建構音樂鑒賞生本課堂的中心。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以此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擔當起主體地位。首先在音樂教學素材的選擇上,教師應破除陳舊的教學論,不僅選用國內外傳統的、經典的音樂素材,更要增添時代性因素,利用當下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新媒體、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圖文結合地提供音樂鑒賞素材。此外,教師還應設計相應的教學環節,使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夠得到有效的抒發,不將音樂鑒賞局限于音樂理論性之中,允許學生在音樂鑒賞中個性化地表達,通過音樂陶冶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全面而和諧地
發展。
在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鑒賞》中《學會聆聽音樂》這一單元,著重從音響感知、情感體驗、聯想與想象、理解與認知等四個環節為學生提供了進行音樂鑒賞的大致思路,在學習《梁山伯與祝英臺》一課時,學生們往往對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耳熟能詳,教師在互聯網上下載了電影《梁祝》的“樓臺相會”經典片段,利用電影《梁祝》飽含哲理的臺詞、構圖合理的畫面和經典配樂《梁山伯與祝英臺》,給予了學生良好的審美體驗,學生很快地沉浸到了劇中的世界。緊接著,教師請學生分享一下配樂對于電影和故事有著什么樣的意義?這一問題難度較大,學生的回答也比較簡單,如“渲染氛圍”等等,教師請學生閉上眼睛,再聽一遍《梁山伯與祝英臺》,從音樂鑒賞的角度看能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少學生提出了“曲調哀婉、旋律交織、首尾呼應”等感受,在學生充分分享后,教師進一步為學生指出了音樂特點背后所潛藏的音樂知識,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運用了大提琴和小提琴兩種樂器進行“對答”,因此學生才會有纏綿悱惻、互有交織的感受,再比如小提琴適用于抒情的音樂特色等等。在生本課堂的音樂課上,教師充當著引導者的身份,孔子有云“不悱不啟,不憤不發”,教師要先利用有效式提問引起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帶著問題聆聽音樂,在學生得出答案后再幫助學生不斷地豐滿和優化這一答案,從而實現學生個性化的、深入的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
(二)強化情感體驗,增強鑒賞活動任務性
音樂鑒賞的本質是主觀上樂曲對于個人情緒的激發,對于學生而言,音樂鑒賞活動并非通過多么精深的音樂理論或音樂技巧來凸顯音樂的魅力,而是通過音樂旋律、歌詞等內容較為主觀地進行判斷。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音樂鑒賞中教師也應注意到這一點。生本課堂中,教師作為音樂鑒賞課堂的組織和發起者,教師所選擇的教學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從音樂樂曲聆聽中的所得,因此教師主觀選擇的教學素材不一定能夠激起學生的共鳴,其次由于人生閱歷不同,學生從教師處所得并非百分之百地轉移,而是有選擇性地在學生原有知識結構上進行延展。基于以上兩者,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當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教師集體間的交流等多種形式來為學生展現音樂的多樣性,讓學生在多樣化的音樂中獲得良好的音樂鑒賞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變化。在確定了教學素材的基礎選擇原則后,教師應妥善處理教學活動的策略選擇,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應以任務式教學活動為主,驅動學生的音樂鑒賞主體地位,使學生在體驗式音樂教學中通過自發的探索和深入,獲得獨特的音樂鑒賞體驗。
在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鑒賞》中的情感體驗模塊,正是幫助學生建立起從情感入手感知音樂的教學內容,其中《快樂的女戰士》和《松花江上》是兩首不同情感的音樂選篇,教師請學生聆聽了兩個選篇的片段樂章,并請學生說一說對于兩段樂章的第一印象,在學生分享后,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了舞劇《紅色娘子軍》,學生受到舞劇的感染,對于女戰士多了一絲敬佩之情,因此能夠理解音樂由歡樂情緒推向宏大婉轉的高潮。由于舞劇有劇情、人物和神態上的表現,從而變相地肯定了學生對于《快樂的女戰士》的情感分析,此時教師請學生想一想從音樂的角度看,這首樂曲是如何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感染力的?學生根據之前的學習提出了節奏、節拍、旋律、調式等音樂要素,教師通過音樂合成網站,將樂曲旋律線可視化地展示給學生,并按照學生的分享對于音樂進行改編,如改編節奏和調式后,音樂情感是否發生改變,學生發現用小調演奏的樂曲較為憂郁,而大調則相對舒緩一些,再如,歡快樂器往往節奏律動比較鮮明等等。依托現代化的音樂實驗,教師將較為抽象的樂理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強化了學生音樂鑒賞的基礎,使學生具備基本的音樂鑒賞素養。由此,學生在未來面對不同風格、調式的音樂時,不再感到茫然,而是能夠從情感和專業性兩方面找到切入點,從而進行音樂鑒賞。
三、結束語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是“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重要實施路徑,音樂鑒賞的美育作用能夠在其他各育之間起到疏通和融合作用,使五育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學生的思想提升和身體發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體驗式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能夠提升音樂教學質量,帶動教師和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實現共同成長,其與音樂學科的固有屬性存在著共同基礎,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發掘體驗式教學的精髓和創新辦法,理實結合地共同優化體驗式教學模式,拓寬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從而推動音樂教學和音樂教師的不斷更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雅倩.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明日風尚,2019(9):88.
[2]王大治.試論課堂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10):79.
[3]王娟.音樂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8):16-17.
[4]孫洋.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