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媛媛 莫陶微
關鍵詞:群文閱讀;統編教材;小學語文;教學實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雙減”政策的提出,小學語文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當前小學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與群文閱讀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首先,在群文閱讀中,學生需要閱讀多個文本,這些文本在語言風格、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方面可能存在差異。通過比較和分析這些文本,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語言規律和表達方式,進而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素養。其次,在群文閱讀中,學生需要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活動,進而理解文本之間的聯系和異同。這些思維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和提升。與此同時,群文閱讀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最后,在群文閱讀中,學生可以通過比較和分析多個文本中的美學元素和藝術特色,進而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和藝術素養[1]。
首先,群文閱讀教學具有多文本性、探究性和集體性等基本特征。多文本性是指群文閱讀教學是在多篇文本的閱讀和比較中進行的,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探究性是指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需要進行探究性的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集體性是指群文閱讀教學是在班級中進行的,可以促進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集體意識。
其次,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包括問題解決式、主題探究式和比較鑒賞式等。問題解決式是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篇文本的閱讀和比較,解決問題。主題探究式是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篇文本的閱讀和比較,探究主題。比較鑒賞式是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多篇文本,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鑒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2]。
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文本,既要保證文本的適宜性和可讀性,又要保證所選文本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教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秋思》時,教師可以選擇與其相關的其他古詩作為群文閱讀教學文本,如《夜雨寄北》《江雪》等。這些古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
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活動。同時還需要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例如:在教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可以選擇與動物尾巴有關的多個故事進行群文閱讀。通過比較不同故事中動物的情感和行為,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后延伸活動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群文閱讀教學知識。這些活動可以包括課外閱讀、寫作練習、討論交流等,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授《四季之美》時,教師可以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閱讀其他作者描寫四季的文章,并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和思考。通過這樣的課后延伸活動,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群文閱讀教學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方面的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群文閱讀的推廣和應用,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福蓮.基于群文閱讀的小學語文單元整組教學初探——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1):152-154.
[2]余衛華.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研究——以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J].教師,2023(11):24-26.
本文為河池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1+X理念下的群文閱讀教學研究”(課題批準號:2022B1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