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娜
[摘 要]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主題,語文要素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共選編了四篇課文。何捷老師在教學其中的《梅蘭芳蓄須》一文時,設計精妙,通過目標問題導向、單元統整思維、探究文本細節等策略,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學習、掌握、運用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同時,在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梅蘭芳的民族氣節,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這樣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建構語言體系,而且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得到發展。
[關鍵詞]教學目標;問題導向;單元統整;探究細節;遷移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1-0072-03
戲劇家田漢曾賦詩“八載留須罷歌舞,堅貞幾輩出伶官。輕裘典去休相慮,傲骨從來耐歲寒”吟詠梅蘭芳。梅先生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京劇大師,更是一位有著傲骨氣節的愛國人士。面對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的鐵蹄,這位宗師蓄須明志,拒絕登臺,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抗戰之中。他的故事被編入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題目就叫《梅蘭芳蓄須》。
何捷老師在教學《梅蘭芳蓄須》一文時,設計精巧,教學過程徐徐橫向展開、步步縱向深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何老師對學生定位準確,教學目標明確——“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引導學生圍繞目標對文本進行解讀,使學生親歷知識的探究、發現、建構的過程;同時,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片段一:目標先行,初識先生
(一)明確目標
師:學習課文前,先要看清本單元的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生:(讀)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師:重點要求和習得本領分別是什么呢?
生:重點要求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習得的本領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師:沒錯,主要內容包括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二)初識先生
師:同學們,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呢?
生:梅蘭芳。
師:他被稱為“一代宗師”,讀讀相關資料。(課件出示)
【評析:教學目標承擔著明確教學內容、提供教學活動設計方向及教學評價依據的作用,是建構課堂教學活動的先決條件。何捷老師在教學伊始就關注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明確了課堂的主要活動是對主要人物的認識;同時,主要事件的概括和主要內容的把握,也促進了“教師有目的地教,學生有目的地學”的高效課堂的建構。這樣,通過目標問題導向,鏈接梅蘭芳的資料,讓學生初步認識梅蘭芳先生,了解事件的主要人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片段二:借助“支架”,落實目標
(一)根據“交流平臺”,梳理方法
師:“交流平臺”給我們提供了三招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請同學們梳理一下。(課件出示“交流平臺”的內容)
生1:題目提示。
師:根據題目可以直接看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生2: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師:老師稱這個為“經典模式”,是一種通用的方法。
生3:文章不只寫一件事時,需要串聯幾件事的內容,進行總體概括。
師:對,這是特殊情況,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如此。
(二)學第一招——借助課題
師:誰能借助課題講一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4:為拒絕為日本人演戲,梅蘭芳蓄須明志。
師:簡潔明了,說明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三)學第二招——弄清起因、經過、結果
師:課文哪些段落是寫“蓄須明志”的?
生5:第三到第八自然段。
師:誰能具體說說“蓄須明志”的起因、經過、結果呢?
生6:起因是為拒絕日本司令官的騷擾,梅蘭芳蓄須明志。經過是戲園老板勸告梅蘭芳登臺演出,梅蘭芳不聽;日本侵略軍強迫梅蘭芳演出,梅蘭芳打針裝病不演。結果是抗日戰爭勝利,梅蘭芳當即剃須,宣布演出。
師:看來弄清起因、經過、結果,能夠清楚具體地概括事件的主要內容。“經典模式”果然是經典。
【評析:何捷老師針對“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教學難點,梳理出“交流平臺”中的方法,分條理、分步驟地為學生搭建支架,化難為易,在引導學生運用方法的過程中落實教學目標,使學生邁向了文本的深度學習,收獲了學習的成功體驗和學習的樂趣。】
片段三:讀練得法,達成目標
(一)學說“拒絕騷擾”,引出方法
師:同學們,日本司令官的騷擾和日本侵略軍的強行逼迫,二者程度一樣嗎?
生1:不一樣,日本司令官的騷擾與侵略軍相比,態度沒有那么強硬。
師:仔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中看出的呢?
生2:我從“親自出馬”“多次逼迫”兩個詞中,感受到日本司令官對梅蘭芳還是客氣的,只是多次騷擾。
師:面對一次次騷擾,梅蘭芳先生是如何做的?
生3:拒絕的借口都用盡了,梅蘭芳只能蓄須明志,拒絕演戲。
師:是啊,先生拒絕演戲的最高明的方法便是蓄須,與日本司令官斗智。你們可以將日本司令官的騷擾與梅蘭芳的機智應對串聯在一起,說說“拒絕演戲”的主要內容嗎?
生4: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日本駐港司令官親自出馬,多次騷擾、逼迫梅蘭芳演戲,梅蘭芳拒絕的借口都用盡了,只能蓄須明志,以表決心。
師:很準確,看來用第三招——“串聯法”來概括主要內容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二)試說“勸告不聽”,提煉方法
師:同學們,再仔細讀一讀“勸告不聽”的部分,用“? ? ? ? ? ?”畫出梅蘭芳是如何做的。
(學生交流。教師課件出示)
(1)長期不演戲,沒有了經濟來源,又要養家,梅蘭芳準備賣掉北京的房子。
(2)但是,無論戲園子老板開出的條件多么優厚,梅蘭芳全部拒絕了。
(3)他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登臺演出。
師:提煉關鍵詞,概括梅蘭芳的所作所為。
生5:“賣房度日”“拒絕金錢”“決不演出”。
師:能否串聯組合,說出事件的經過?
生6:長期不演戲,沒有了經濟來源,梅蘭芳準備賣掉北京的房子,很多戲園子老板勸告他演出,并用金錢誘惑他,梅蘭芳全部拒絕。他寧可賣房度日,也決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統治下登臺演出。
師:梅蘭芳以賣房來拒絕誘惑,是又一次的智斗!同學們,發現了嗎?在使用串聯法概括“拒絕騷擾”“勸告不聽”的主要內容時,我們先做了什么?
生7:仔細閱讀相關片段。
師:對,細讀內容。接下來呢?
生8:在文中找到關鍵詞句。
師:沒錯,提取關鍵。最后呢?
生9:將這些關鍵的詞句串聯起來進行概括。
師:最后串聯組合。看來,用串聯法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大家都掌握啦!
(三)練說“裝病不演”,遷移運用
師:讀一讀“裝病不演”的部分,試著用串聯法概括主要內容。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見表1)并交流補充。
師:同學們都能靈活地運用串聯法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梅蘭芳與日本侵略軍斗智斗勇,差點兒丟了性命。那日本人派誰來探病?
生1:軍醫。
師:仔細讀一讀課文,軍醫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寫軍醫動作的詞。
生2:作者用“闖進” “用手摸” “只好認定”這三個詞來描寫軍醫。
師:好,關注“闖進”,日本軍醫像什么?
生3:像強盜、惡人、魔鬼……
師:同學們說錯了,這些都太輕描淡寫了,軍醫就是一個兇手啊!
(課件出示)
1936年~1945年,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在東北哈爾濱組建完成,他們以軍醫的身份假借研究防治疾病和凈化水的名義,實則使用活體中國人、朝鮮人、聯軍戰俘進行生物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效果試驗,進行人體解剖、生物戰、毒氣戰、細菌戰,殘殺生命,后果十分嚴重。
師:看完資料,你認為,梅蘭芳與日本軍醫斗的是什么?
生4:斗的是智、斗的是勇。
師:沒錯,以生命為代價拒絕為日本人演戲,梅蘭芳斗智斗勇,更斗的是狠,他真是一位錚錚鐵骨的大師。梅蘭芳有著藝術家的文化自信,更有著——
生5: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深切的愛國情懷。
師:同學們,梅蘭芳先生不僅是一代宗師,更是一位民族英雄。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他當即剃須,登臺為人民演出。在歷史的長河中,為國犧牲的民族英雄還有很多很多,是他們贏得了現在的和平與幸福,我們應銘記歷史,珍惜當下,砥礪前行。
【評析:何捷老師的教學設計精妙,在學生學會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后,舉一反三,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適時撤離支架,由扶到放,引導學生抵達目標;同時還增補資料,植入革命文化,讓學生的情感在學習課文和閱讀資料中得到升華,使學生銘記歷史,樹立文化自信。這凸顯了高超的教學藝術。】
總評
課堂中,教師成為學生與梅蘭芳先生對話的橋梁,引導學生穿越歷史時空,圍繞學習目標展開探究,不僅讓學生習得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形成了能力,而且讓學生感受到了梅蘭芳勇敢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深厚的家國情懷。何捷老師的教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思考和啟迪。
(一)目標問題導向,教學互促
“目標問題導向式教學”是通過明晰目標、問題設計、課堂教授、答疑解惑、研討交流等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的一種教學方式。何捷老師在上課伊始,便明確單元目標、拆析目標,圍繞目標設置問題,并結合“交流平臺”為學生搭建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支架。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掌握、運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而且對梅蘭芳先生的高尚品格也有了更深的感知。這樣教學,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達成了教與學相互促進的效果。
(二)單元統整思維,學用扎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教師應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明確核心素養導向,整合課程內容,基于核心概念進行進階設計,從而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何捷老師基于單元目標,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從整體的角度對文本內容進行調用,使得目標引領、問題導向和任務驅動有機統一。課堂上,何捷老師引導學生先梳理總結語文園地“交流平臺”中的方法,再將方法反復練習、鞏固運用,舉一反三,從而使學生扎實地掌握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探究文本細節,解析情感
文本的細節,是人物思想品質的載體,是品味文本與體驗情感不可或缺的內容。這篇課文雖是略讀課文,但仍有一些細節不容錯過。何捷老師通過問題導向,讓學生理解日本司令官和日本侵略軍的騷擾與逼迫,感受梅蘭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抓住日本軍醫“闖進”這一動作細節,通過增補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日本侵略軍的殘忍可恨,進一步感受梅蘭芳先生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愛國情懷。通過探究文本細節,學生在琢磨、品味文字的過程中獲得了情感的升華,從而銘記歷史,產生了熱愛祖國之情。
何捷老師這樣教,在學生心中深深地埋下愛國的種子,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責編 蔡宇璇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