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菊莉?車文才?和建華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問題式教學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關注和應用。以問題為導向,以生活情境為載體,設定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并將教學內容以問題鏈的形式呈現出來,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巧妙利用現實情境,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思考、解決問題,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始終圍繞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獲取知識、啟迪智慧、潤澤心靈,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理解學習的真諦,培育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關鍵詞】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真實情境;核心素養
問題式教學是用問題整合相關內容的教學方式。問題的設計需要依托情境。而所選擇的情境不僅要貼近生活實際,易于學生理解,并且要體現規律性、哲理性和關聯性。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探究空間,讓學生在情境中發揮想象力,拓展思維。
一、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式教學介紹
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置身于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以問題作為探究和學習的起點。在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教師會通過提出問題和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學習,將真實情境融入課堂中,讓學生能夠理解問題產生的實際背景和解決問題的意義、價值。同時,學生會充分參與到課堂中,在問題的驅動下,通過思考、合作和實踐,積極地解決問題,在交流與探討中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更好地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生活,促進思維的綜合發展,使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落地生根[1]。
二、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式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石油與國家安全”是魯教版選擇性必修3第一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探究對象為石油。《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本節的要求為:以某種戰略性礦產資源為例,分析其分布特點及開發利用現狀。石油作為當今世界重要的能源礦產,其供給安全與國家安全關系十分密切。教材以世界主要國家的石油儲備為背景,層層闡述石油的價值、石油資源的分布、石油的生產與消費、保障國家石油安全。教材展現了大量新穎的圖像資料,內容充實、文字詳略得當、邏輯結構清晰明了。
(二)學情分析
教師所在的學校屬于縣城普通中學。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基礎薄弱,理解能力相對較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綜合思維品質亟待提高。為更好地落實課標要求,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協作研究、合力探索,提煉出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為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組織答案的能力、讀圖和分析能力,教師在本節課程的教學設計中收集了許多情境材料,采用問題鏈的形式進行了問題式教學。其中,問題鏈的設計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基礎相匹配,實現師生、生生的互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難點、提升教學成效[2]。
(三)教學目標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目標:讓學生運用地圖、圖表,綜合分析世界及我國石油資源的分布特點。
人地協調觀目標:讓學生結合現實中石油資源開發利用的實例,說明石油資源開發利用的條件和現狀。
地理實踐力目標:讓學生深入了解石油資源與國家安全的密切關系,能提出保障國家石油資源安全的具體對策。
(四)教學過程
1.活動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有關石油期貨指數、油價下跌的圖片,播放關于我國石油儲備基地建設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油價波動與日常生活有何關聯?(2)什
么是戰略石油儲備?(3)我國為何要建設石油儲備基地?
設計意圖:引入課題,巧妙設計教學情境,提出問題并設置答題線索,激發學生求知欲,讓學生真實感知石油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思考我國建設石油儲備基地的原因及目的。
2.活動二—搶答問題,展示所得
教師介紹游戲“智勇大闖關”(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的規則,鼓勵學生參與問題搶答,適時反饋學生答題情況并釋疑。學生掌握游戲規則后,參與闖關游戲,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研討,統一研討意見后進行搶答,展示自我風采。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及時掌握學生預習的情況。采用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應變能力。
3.活動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教師展示情境材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指導學生呈現答案,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科學的評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圖文材料充分交流討論。每個小組指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組參與評價。活動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設計意圖:以情境材料為載體,將問題鏈進行呈現,讓學生在小組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的過程中達到課標的要求,獲得新知識、形成新素養。
4.活動四—角色扮演,形成素養
教師播放關于沙特阿拉伯石油的視頻,向學生提出“假如你是沙特阿拉伯的領導人,請談談本國石油資源可能面臨哪些困境,并簡要談談如何應對這些困境”這一問題,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活動中扮演沙特阿拉伯的領導人并進行發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石油資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明白一個國家的石油安全關系到該國的穩定發展,從而幫助學生養成節約資源、健康生活的習慣,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程知識繁多,課堂容量大。學生在課前結合教材、借助導學案進行深入的預習,方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在進行問題式教學設計時,教師重建教材知識體系,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并補充適量的情境材料。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并從檢查、探究、展示、點評、質疑、總結等六個方面對各小組進行量化考核,通過量化考核適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教師采用觀看視頻、參與課堂游戲、案例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感知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實用性。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也充分考慮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力的發展做了綜合設計,如游戲活動及案例探究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及綜合思維。為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進行了課堂檢測(包括三道選擇題和一道綜合題)。通過課堂檢測,學生可以認識自己的不足,知道試題考查相關知識的方式;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課后提供更精準的輔導。
三、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式教學的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問題鏈的發現者、探究者和解答者。教師應著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有效學習[3]。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式教學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地理核心素養。將地理知識與真實情境相結合,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有利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積累生活經驗,將自身經驗引入課堂,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學情,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在目標引領下創設真實的探究情境,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設計有一定層次性的問題鏈開展問題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同時進行科學的教學評價,落實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4]。本文以“石油與國家安全”為例驗證了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式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后續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對該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和實踐,真正發揮該教學方式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吉茹,陳仿珍,劉貴清.“雙減”背景下地理問題式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以“探尋長江的補給水源”為例[J].地理教育,2022(5):25-29.
[2] 張惠玲.“問題式教學”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地球的歷史”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2(9):48-51.
[3] 余小輝.新時代 新教學 新課堂[J].地理教育,2018(10):47-48.
[4] 王錳,孫丹丹.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2(7):50-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