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娟
【摘要】本文從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和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生物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包括生物知識、生物技能、生物思維、生物情感和生物價值等五個方面。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生物成績和綜合素養,促進教學評價體系逐步完善,有利于讓學生感知與領悟生命、認識與珍惜自然,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然而,目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對生物的重視程度低,缺乏學習興趣,教學方法生硬、單一,忽視課堂的學習。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策略,如注重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應用情境教學法,創新教學方法,轉變生硬化,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培養理性思維等。本文希望能為初中生物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 生物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2-0004-03
生物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規律的自然科學,它涉及到人類的健康、環境、資源、生物技術等方面,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生物教育是培養學生掌握生物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愛護,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和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自然的能力的重要途徑。生物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一、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可以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使之更科學合理,讓學生感知生命、認識自然,并符合時代發展需求。
生物核心素養包含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要素,這些要素既相互補充,又相輔相成。通過全面系統的培養,可以增強學生運用生物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成批判性思維方式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的內在動機,培養愛護生命、熱愛自然、重視環境的情感,確立科學和諧的價值觀。這不僅能推動學生生物學習效果的提升,而且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
在教學評價上,教師要擯棄以檢測記憶知識為主的傳統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注重對學生素養各維度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評價要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
通過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可以適應生物學科快速發展的需求,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認識生命、保護環境、服務社會,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1]。
二、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雖然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生物教育的目標和方向,但是在實際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只注重傳授生物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一方面,教師對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和要求缺乏清晰和全面的認識,沒有將生物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沒有將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到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中,沒有將生物核心素養的評價作為教學的反饋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和評價體系的影響,過分重視生物的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過分追求生物考試的分數,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忽視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而且會導致學生的生物學習質量和效果的下降,甚至會影響學生的生物學習的態度和價值的形成[2]。
(二)學生對生物的重視程度低,缺乏學習興趣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對生物的重視程度低,缺乏學習興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一方面,學生對生物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和全面,認為生物是一門枯燥和無趣的學科,只是一些生物的名稱和特征的記憶,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和作用,與自己的生活和發展沒有什么關系。另一方面,學生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影響,認為生物是一門不重要和不必要的學科,只是一門占用時間和精力的學科,與自己的升學和就業沒有什么關系。因此,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缺乏動力和目的,對生物的學習缺乏熱情和投入,對生物的學習缺乏主動和探究,對生物的學習缺乏樂趣和收獲。這樣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的生物學習的效果和水平的提高[3]。
(三)教學方法生硬、單一,忽視課堂的學習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學方法生硬、單一,忽視課堂的學習,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依賴于教材和教案,過分強調教師的講授和示范,過分注重教學的進度和完成,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忽視了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忽視了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創新和變化,缺乏多樣和靈活,缺乏情境和生活,缺乏趣味和挑戰,而只是機械地重復和復述,只是單調地講解和演示,只是簡單地提問和回答,只是平淡地總結和歸納。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而且會使學生的生物學習變得枯燥和無味,使學生的生物學習失去動力和意義[4]。
三、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注重實踐
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和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體驗式的理解。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田野考察、生物標本制作、動植物養殖等活動,通過觀察和操作,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生物學知識,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討論,互相交流觀察和思考,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方法。這些實踐活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生物學視野,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例如,以人教版八年級生物“細菌”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集空氣、水、食物等樣本,進行細菌培養實驗,觀察不同環境中細菌的種類與數量,討論細菌的作用,理解病原細菌與有益細菌的區別,培養科學實踐和批判思維能力。通過實踐探究,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深對細菌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階段,設計開放性的實踐活動,如觀察記錄活動、模擬實驗、項目研究、課程設計等,讓學生參與其中,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和小組討論。實踐活動要針對性強,與課堂知識緊密結合,既要注意過程,也要總結歸納。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性作用,在學生進行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幫助,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最后,教師要組織學生撰寫實踐報告,進行展示交流,以此進行過程性評價,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學生才能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提高生物核心素養。
(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應用情境教學法
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前提和基礎。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選擇和設計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和經驗相關的、有趣的、有挑戰的、有啟發的生物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生物學習中,體驗生物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熱情。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創設一種與生物學習有關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生物現象,提出生物問題,探索生物規律,解決生物問題,達到生物學習的目的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可以使生物學習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符合認知,更加有意義,更加有趣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效果,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5]。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植株的生長”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校園觀察不同種類的植物,讓學生比較觀察樹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度、葉片大小、枝條多少等形態特征。
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到校園各處走一走,找出生長在陽光充足處的樹木,如校園里的銀杏樹;生長在陰暗處的灌木,如教學樓旁的紫薇;以及生長在草坪上或花壇邊的各類草本植物。然后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工合作觀察每個植物樣本,記錄高度、葉子大小、枝條粗細等數據。學生們丈量樹高,用尺子測量葉片,計算每株植物的大致參數。觀察完成后,老師帶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陽光充足處的銀杏樹生長最高大?陰暗處的紫薇葉子為何比較小?樹木和灌木均高大粗壯,草本植物為何矮小纖細?學生們進行頭腦風暴,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植物生長的影響條件。
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提出設計驗證不同生長條件的實驗,讓學生動手探究,并記錄實驗結果。在這個生動的觀察與實驗情境中,學生通過比較數據、提出問題、動手實踐等方式主動探索植物生長規律,這樣學習到的知識會更加牢固,也會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濃厚興趣。這種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在樂趣中培養生物核心素養。
(三)創新教學方法,轉變生硬化
創新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教師應該根據生物學的特點和規律,選擇和運用一些多樣的、靈活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使生物教學更加生動和有趣,更加科學和合理,更加開放和多元,從而促進學生的生物學習,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讓學生回憶人體呼吸作用的條件和意義。學生們舉手回答,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可以為人體細胞提供能量等。然后,教師提出問題:植物是否也需要呼吸作用?為引發學生思考,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們可能會有不同看法,有的覺得植物也需要呼吸,有的認為植物可以直接通過光合作用獲得能量,不需要呼吸。
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辯論,聽取不同觀點。之后再做簡單實驗演示,如把綠蘿放入玻璃瓶密封后,綠蘿葉子很快失去鮮綠等,告訴學生植物也需要呼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討論思考呼吸的意義。這種先討論再證明的教學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也使學生對植物呼吸的原理更加清楚和深刻。這種討論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思考,使得學生對呼吸作用知識的理解更牢固,能培養生物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四)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培養理性思維
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設計不同的實驗項目,讓學生動手操作儀器設備,設計實驗步驟,收集和處理數據,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維。實驗教學可以訓練學生仔細觀察問題,提出假設,并通過實驗驗證來訓練邏輯思維。同時,合理的實驗設計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該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征,設計不同層次的實驗項目,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得理性思維方式。以人教版八年級生物“真菌”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真菌穴口培養實驗、制備酵母菌培養基實驗等,讓學生觀察記錄真菌的生長情況,分析營養、溫度、空氣等條件對真菌生長的影響,從而理解真菌的營養和生長特點。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獲得科學探究的經驗。
教師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設計開放性強的實驗項目,注意實驗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掌握使用實驗儀器的方法,養成記錄實驗過程的習慣。教師要根據不同實驗內容確定學生的合作方式,可以是個人操作,也可以是小組協作。實驗結束后,教師要指導學生總結實驗報告,進行展示交流。教師還要注重過程性評價,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評價學生的實驗技能、合作精神等綜合能力。通過開展具有挑戰性的生物實驗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理性思維能力。
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與學校實驗室技術人員合作,合理配置實驗室場地、儀器設備,創建安全、方便的實驗條件。教師也可以聯系科研院所,開展部分前沿科技主題的實驗項目,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展野外實驗、生物調查等活動,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科學思維與方法。只有把實驗教學貫穿生物學習全過程,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生物核心素養。
四、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生物教育的目標和方向,也是生物教學的內容、方法選擇和安排的依據。本文從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和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初中生物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趙嵐.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讀寫算,2023(25):140-142.
[2]褚宏久.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3(13):26-28.
[3]陳世艷.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探析[J].智力,2023(5):25-28.
[4]趙立剛.關于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0):246-249.
[5]張子蓮.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方法[J].學周刊,2022(2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