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張躍超
摘 要:本研究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英語課程體系改革實踐為基礎,總結OBE理念下的教學方向,即促進專業教學與技能培訓相結合、以學科競賽帶動專業教學、豐富實踐教學資源,從而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與語言能力的綜合培養。
關鍵詞:OBE;職業能力;外語能力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外貿行業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與之相對應的是,高等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專業途徑已經從單一的語言專業擴展到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政治、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藝術設計等多個專業。特別是許多高校堅持OBE理念,在培養目標中都設置了對國際交流意識和多元文化素養的相關要求。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英語課程教學體系創新構建早已啟動,一方面是課程學時學分逐漸加大,另一方面是學業考核要求不斷提高。但是,這些改革與探索都是相對比較獨立的,缺乏整體規劃與協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專業和英語融合目標不明確,專業英語的成果導向沒有落實;二是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匱乏,人員力量不足;三是專業英語的實踐體系不完善。
二、教學改革探索
(一)改革目標
首先是實現“四個轉變”。一是課堂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二是教師角色由“主演”向“導演”轉變;三是教學由“教師主動教”向“學生主動學”轉變;四是教學效果評價由“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向“評價學生學習成效”轉變。其次是整體設計體現成果導向的實施方案。圍繞能力和目標,按照理論實踐、課內課外、校內校外一體化整體設計教學活動,基于有效測評課程群對應能力目標,整體規劃設計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二)改革實施
1.專業教學與技能培訓相結合
在分析人才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行業特征、工作特性、人員狀況、具體需求等因素,推出崗位專業英語教學方法。在專業英語課程中融入貿易實務、跨境電商、國際結算、運輸與保險、服務貿易等多門相關課程的內容,將其與教學案例、練習素材相融合,讓學生在使用英語溝通交流的同時,能針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場景進行訓練,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一,將課程按模塊進行劃分,明確每個模塊的教學目標、學習難點、訓練重點。模塊對應崗位技能和職業需求,學生通過模塊實現工作場景模擬和階段性訓練。例如,在商務英語授課過程中,課題組結合崗位需求和職業技能,將課程分為三大模塊(daily office conversation,products and markets,transaction negotiation)。這三部分一方面對應著常見的業務場景,另一方面也對應著三類不同崗位的主要職業技能需求。在products and markets模塊,設有八個環節,從介紹公司開始,到進一步介紹產品,然后到參加產品展銷會、布置展臺、接待訪客、邀請客戶到工廠實地考察,再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與分析,繼而制訂市場開發計劃,并最終在年底考核市場計劃的完成情況。整個模塊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鏈,學生學習時沉浸其中,對所扮演角色的融入感越來越強,對職業和崗位所需技能的感知也越來越清晰。
其二,推出多項模擬教學環節,在任務中完成訓練目標。將任務與學生能夠感受到的、有一定生活體會的場景相聯系,充分調動英語表達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例如,在Shopping環節中推出Flea Market活動,請學生提前做好準備“給生活做減法”,找出自己實際上不需要的東西并帶到教室里。大家現場用英語交流,進行以物易物。該過程中,所有學生只能講英語,不能說漢語,但可以借助肢體語言幫助表達,課堂氛圍輕松有趣。
其三,為每一門課設置課堂導學案、課堂習題庫、教學活動庫等,優化自學內容,豐富學習資源。教師提前向學生發放導學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和需要識記的句型、語法等。學生可以利用晨讀等時間朗讀、背誦這些內容,從而為課堂練習留出更多時間,更有利于集中模擬訓練。習題庫的設計也體現從簡單到復雜全覆蓋,既有翻譯、填空、選擇、簡答等常見題型,也有音頻、視頻等新型作業形式。
2.以學科競賽帶動專業教學
近兩年,課題組所在專業組織學生參加多項需要使用專業英語的國際級比賽,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英語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例如,在POCIB業務能力大賽、商業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賽道中,展會布置、展會現場業務洽談、產品介紹和推銷等都是必備技能。結合這樣的競賽需求,課題組在授課環節中安排了Canton Fair這一教學活動,提前兩周通知學生準備實物或樣品,制作自己團隊的名片、胸卡、標簽、產品說明書、價目單、商務合同等,現場每個團隊有二十萬元的虛擬預算支出額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了非常高的參與度,課堂效果很好。
3.豐富實踐教學資源
課題組所在學校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資源與專業英語有機融合,構建集群式實踐教學體系,共享實踐資源,在學科競賽、職業技能競賽、實習見習中充分利用專業英語的優勢,在“挑戰杯”“互聯網+”、跨境電商運營、商業精英、畢業實習等綜合實踐項目中促進學生專業素質提升。目前,課題組所在學校已經投入使用全英文跨境電商后臺管理系統、社交媒體推廣實訓平臺等,還與外貿公司、跨境電商平臺、Tiktok賬號代運營機構等建立了實習培訓關系。
通過分析研判,課題組所在學校采取了培養專業教師成為專業英語師資隊伍主力的方式,挑選英語基礎好且有長期國外求學和生活經歷的教師,通過系統的專業化培訓(如進入外資企業掛職鍛煉、參加語言能力培訓等),提高其授課能力。近兩年,課題組所在專業的英語教學團隊成員先后到外貿行業企業進行實踐能力鍛煉,專業英語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三)改革成效
首先,強化了學生學習的目標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崗位適應能力和英語溝通交流能力,使他們在畢業后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學生希望借助語言工具提升職業能力、參與職業活動的意愿明顯增強,特別是一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升,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其次,提高了教學質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專業英語教學體系,建成了以專業英語課教師為主、專業核心課教師為輔、行業專家配套的師資隊伍。此外,還打通了專業界限,構建了集群式商科英語教學體系,在競賽和項目中實現了專業融合。最后,育人質量明顯提升,助力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通過“專業+英語”和“崗位+英語”的教學改革,學生在多項賽事活動中獲得相關榮譽,學生的初次就業數量和質量都有明顯的改善。
三、結語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自開設以來,其專業英語課程已形成從大學英語到專業英語的系列延續,該專業學生能借助語言優勢,迅速適應跨境電商、國際市場營銷、涉外財務管理等新興領域的崗位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英語教學要著眼于崗位技能,結合實踐需求,不斷對實踐教學資源進行補充和完善,建成“職業能力+外語能力”的教學體系;要在競賽和項目中實現兩個能力培養的融合;要融通課上語言練習和課下業務練習,以項目成果引導學習方向,提升專業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容荻風.應用型高校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財務管理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大學教育,2021(7).
[2]路春曉,王永甜,楊亞青.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英語口語教學探究:以燕京理工學院英語專業大一口語課為例[J].現代英語,2022(6).
[3]丁麗娜.OBE教育理念下高校“俄語+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構想[J].對外經貿,2022(7).
[4]王晶晶.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研究:以巢湖學院為例[J].海外英語,2022(12).
[5]居永梅,劉淑珍.跨境電商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北方經貿,2023(4).
[6]李雪.提升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口語能力的途徑分析[J].海外英語,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