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君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離不開教學方式的優化。本文著重從問題導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構建游戲推動教學過程等幾方面進行剖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式 問題導入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重點關注。在“雙減”政策和素養教育推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讓小學數學課高效進行,確實是目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關心的問題。下面就針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幾種教學方式,進行分享。
一、注重問題導入,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對于一些小學生來講,還是比較難學的一門課程,那么數學教師就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一些有利于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問題導入的教學方式。教師借用提問的形式開始新課的講授,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進一步進行探究,讓學生由簡入繁學習數學新知。比如,在講授有關“圓”的內容過程中,教師可先提問學生:同學們看看自己周圍哪些物體是圓形的?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圓的特征。接著教師再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如何圍成的,那么現在我們學的“圓”又是如何圍成的呢?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圓是平面圖形、圓是由曲線圍成的。接下來,教師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如果老師將圓從多個方向反復對折后打開,那么所形成的折痕你們觀察下它們總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隨后教師列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圓的知識。通過問題導引,步步深入,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效果。[1]
二、注重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生生活經歷有限,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偏向于通過直觀感受去理解一些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在講授新知的過程中,就要多多嘗試將新授的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當小學生徜徉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他們就能更容易理解數學概念,產生更多的共鳴,進而提升這堂數學課的教學效果。比如進行《人民幣的認識》內容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應用了小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場景展開了教學。構建了“小明去校門附近的文具店去購買了一個本子和一支晶藍可擦筆芯,一支筆芯的價格是1元錢,一個本子的價格是3元錢,最后選完結賬的時候,小明給了文具店老板10元錢,那么請大家想一想,老板要找回小明多少錢才對呢”的問題。通過符合小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的引入,提升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體會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再比如在進行《可能性》的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如明天咱們這里可能要下大雨,周末父母可能帶你們去動物園玩等等,使得學生對于可能性有一個大概的認識,進一步體會到不確定事件的發生可能性大小不同,同時為學生滲透概率等數學思維,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打好基礎。[2]
三、通過構建游戲方式推動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率
數學知識多是比較抽象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講更是如此,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多多采用構建游戲的方式,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學起來變得更輕松,讓略顯沉悶的數學課堂活躍起來。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戲方式再現一些數學經典故事,還可以采用擊鼓傳花的方式,看一看停止擊鼓時紅花落在男生還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等等,進一步在游戲中體會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另外,要強調的是,在構建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游戲內容和所講數學新知識的聯系盡量緊密,盡量采用經典的游戲形式或者最近在小學生中間新近興起的游戲形式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和游戲的趣味性,達到講授數學知識寓教于樂的目標,充分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真正促進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提高。[3]
除了上述教學方式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還可以采用構建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通過合理的分組,讓學生通過組內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合作,達到先組內消化解決的目的,組內解決不了的數學問題,擴大至小組間合作解決,教師負責處理最終大家共同的疑難問題,以此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后達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沒有止步的那一天,可以說一直都在路上,對于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來講,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探索更加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真正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新紅.讓數學融入學生的生活——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4):51-52.
[2]孫晶晶.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J].當代家庭教育,2018(06):136-139.
[3]李娟平.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