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初中英語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初中生在語言認知、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此,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閱讀語篇“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的教學為例,闡述從設置預學任務、制訂分層目標、開展多元活動、實施分層評價和設計分層作業五個方面,進行分層教學策略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篇閱讀;分層教學
作者簡介:劉燕(1971—),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北學校。
初中學生在英語學習能力、認知、興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構建高效率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師應注重實施分層教學,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實現個性化發展。本文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閱讀語篇“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的教學為例,闡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的策略。
一、設置預學任務,對學生進行精準分層
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4 Growing up中的語篇“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屬于“成長”這一話題范疇,是人物傳記類語篇,涉及“人與自我”主題語境。該語篇共分為六段,講述了NBA退役球員Spud Webb的籃球職業生涯:他曾因為身高只有170厘米而被拒絕,但始終為夢想拼搏,永不放棄,滿懷自信,最終在NBA圓夢。該語篇以時間順序講述了Spud Webb在圓夢之路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他所獲得的成就,以清晰的結構展現了Spud Webb的圓夢之路,表達深層次的主題內涵。學生通過學習這一語篇,能夠學習Spud Webb的精神品質,從而勇敢面對挫折,積極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學生之間存在能力的差異,因此,在實施分層教學前,教師應通過設置預學任務單,了解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情況,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在本課中,教師設置了如下的預學任務單(如圖1)。
在圖1所示的預學任務單中,前兩個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于籃球運動背景知識的了解情況,第三個問題則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根據預學任務單的檢測結果,教師對學生進行如下分層:①A類學生,對英語閱讀具有濃厚的興趣,具有較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豐富的語言知識儲備,能做好語篇預學;②B類學生,語言認知水平一般,在上課過程中專注度不足,缺乏探究與創新精神,但是具有思維活躍的特點;③C類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對于學習任務不能展開深層的探究。需要注意的是,設置預學任務單的目的并不是給班級學生貼上固定標簽,而在于幫助教師制訂分層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1]。
二、依循認知規律,制訂分層教學目標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師應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語言認知特點,精心制訂分層教學目標,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里獲得成長與進步。關于“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教師制訂了如下分層目標。
針對C類學生的基礎性教學目標:①能夠看懂語篇內容,借助語境理解try out、refused、stands、lose heart、change ones mind、graduate、succeed in、achievement等詞語和短語;②能在語篇中找出Spud Webb在不同時期所遇到的困難、付出的努力和獲得的成就。
針對B類學生的能力性教學目標:①能夠熟練通讀語篇,靈活表達Spud Webb在不同時期面對的困難、付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成就;②能夠運用課堂所學概括Spud Webb成功的原因,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復述。
針對A類學生的拓展性教學目標:①能自主概括并總結實現夢想、獲得有意義的成長應具備的個性品質;②能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分析和評價Spud Webb為夢想奮斗的行為,歸納作者的觀點,說一說自己在成長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應對困難的
方法。
這三類分層教學目標都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基礎,在于鼓勵學生在后續的閱讀探究中內化語言知識,提升思維品質,實現語言學習“i+1”的發展和提升。例如,同樣是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于C類學生,教師僅要求他們掌握核心詞匯,能準確找到語篇中的關鍵信息;對于B類學生,教師要求他們有邏輯、靈活地表達Spud Webb在不同時期遇到的困難、付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成就;對于A類學生,教師則要求他們結合自身生活經驗概括實現夢想應具備的個性品質,并對自己曾遇到的困難以及付出的努力、獲得的結果進行概括闡述。這樣制訂分層教學目標,有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個性化的發展[2]。
三、設計多元活動,推進學生深層探究
(一)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知語篇主題
在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基于語篇主題創設情境,巧妙利用視聽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舊知,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學主題,使學生初步感知語篇主題。在“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的閱讀中,教師在課堂伊始通過導入一個關于NBA比賽的短視頻,提問學生:“Whats the video about? What are the NBA players like? Whats your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這樣可以引導學
生簡單討論視頻中自己喜歡的籃球明星,激活學生關于籃球運動方面的知識。而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語篇標題和插圖,提出以下問題,促使學生展開合理預測:“Whats the boy doing in the
picture? Who is he? How different is he from those tall and strong men? Is it easy for him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in his mind? So when he was young, what is NBA like in his mind?”。
以視頻導入,引出與本課緊密相關的話題,以問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積極預測,可激發學生進行多樣表達。以上問題中,基于事實的形象預測問題能充分激發C類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促使C類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初步感知故事內容;分析預測類問題能引導B類學生和A類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結合課前的有效預學,給出正確的回答。這樣的情境導入可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去表達,形成一定的閱讀期待,為后續的深層閱讀做好準備。
(二)問題鏈條驅動,幫助學生逐層建構脈絡
學生通過閱讀預測,可以得出“Spud Webb must have met a lot of diff iculties on his way to sucess.”的結論,基于此,教師巧妙借助問題鏈,引導學生關注語篇中的關鍵情節,讓學生快速閱讀第2段到第5段,在逐層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厘清文本脈絡。教師以“What diff iculties did Spud
meet in each tough period?”和“When did he meet this diff iculty?”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Spud Webb在圓夢路上四個不同時期的情況,同時在黑板上呈現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帶領學生認識refused、stands、graduate等詞語。隨后,教師通過追問,引導學生對語篇進行提煉和概括,以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如下:“What was the reason for all these diff iculties here? Did he overcome all these diff iculties at last?”。
上述四個問題,前兩個問題較為直觀,意在引導C類學生和B類學生進行快速略讀,明白Spud Webb在不同時期遇到的困難;后兩個問題需要學生進行信息整合,意在引導B類學生和A類學生進行思考和信息概括,使他們能提煉出語篇的主旨。
(三)展開深層精讀,助力學生實現多元輸出
在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能力差異,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和所形成的思維支架參與分析、闡述等交流活動,促使學生聚焦語篇中的關鍵細節,逐步實現對單元知識的內化和鞏固。基于此,教師開展了深層閱讀活動。首先,教師設計了“配對配”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語篇中提到的四個時期,將相關句子和對應時間進行匹配,直觀、形象地呈現Spud Webb在不同時期經過奮斗和努力所獲得的成就。這樣的簡單連線活動能有效激發C類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深入語篇,展開地毯式的信息搜索。其次,教師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進一步解讀語篇,找出Spud Webb獲得相關成就的原因,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找出關鍵句子,在合作探究中深層解讀語篇。最后,教師追問學生:“Can you use some words to describe Spud Webb?”。這個問題對于A類學生來說比較簡單,B類和C類學生則需要基于思維導圖,在結構化知識的引領下才能給出準確的回答,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分析概括中逐漸認識到實現夢想應具備的個性品質。
(四)逐層進行追問,幫助學生理解語篇情感
在感知理解、內化鞏固語篇的主題意義之后,教師應逐層追問,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語篇蘊藏的價值觀念和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以下問題:“What may his story tell us? Do you meet your diff iculties when you grow up? What do you think? What achievement do you make?”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總結和反思中深入理解語篇情感。在上述問題中,第一個問題能充分激發B類學生和C類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他們簡單表述語篇蘊含的價值觀念—“You can do almost anything if you never give up.”以及“Size and body type do not matter.”。后三個問題比較考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需要積極聯系生活實際,思索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從而領會“never give up”的內涵。
四、開展分層評價,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為了切實提升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的實效,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元的課堂評價,促使學生在評價中獲得反思和成長。例如,對于A類學生,教師可以采取競爭性評價,鼓勵學生在搶答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語言能力,開闊視野,發展思維品質;對于B類學生,教師可以采取積極性評價,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對于C類學生,教師可以采取引導性評價,積極肯定他們在語言學習中每一次積極主動的表現,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分層評價的目的在于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實現素養的提升。
五、設計分層作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課后作業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內化和鞏固所學知識,教師應科學合理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課后作業,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在本課后,教師設計了以下分層作業。
C類學生—語言基礎作業:①能根據語篇中的時間線,用思維導圖呈現Spud Webb在不同時期遇到的困難、付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成就;②能準確、熟練朗讀課文,嘗試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和同桌說一說Spud Webb的人生經歷。
B類學生—能力探究作業:①你在成長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你是如何面對的?你有沒有嘗試去克服它?請用英語寫一寫自己的經歷;②請你找一找和Spud Webb人物傳記相關的英文版名人名言,選擇一個作為你的座右銘。
A類學生—主題拓展作業:①每個人在奮斗之路上都是灑滿汗水的,請閱讀“Role model of the times—Zhang Guimei”,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語篇的關鍵信息,并對張桂梅的性格品質進行分析;②請對比Spud Webb和張桂梅的性格品質,用英文概括他們的共同點。
這樣的分層作業能充分讓C類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鞏固,讓B類學生實現對語篇的深層探究和主題意義的建構,讓A類學生在拓展閱讀中拓寬文化視野,在遷移創新中提升高階思維。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言學習實質上是學生自主建構主題意義并嘗試靈活表達的深度思維過程。實施分層閱讀教學,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單元主題,建構預學任務,掌握學生在單元主題知識儲備方面的情況,從而對學生進行精準分層;深層解讀單元教材,依循學生認知差異,制訂分層教學目標,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語言發展需求;設計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開展深層次的閱讀探究;實施分層評價,以多元化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閱讀后通過設計分層作業,全方位、多維度地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守軍.英語教學中分層遞進教學法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3(33):72-74.
[2]田國艷.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情境化閱讀教學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23(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