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茜 楊悅悅
摘 要:當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能力有較大差異,因而存在個性化教學需求。對此,本文旨在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即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調整寫作教學的策略,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價值;途徑
分層教學法的引入,旨在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能力差異的顯著性和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構成了主要的教學挑戰,這些問題影響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效果,限制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分層教學法,成為提高寫作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的現實價值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這三個方面。
首先,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在傳統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中,教師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難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1]。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寫作能力和學習需求,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級,為不同層級的學生提供更適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例如: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高級的寫作技巧和更豐富的文學材料,而對于寫作基礎較弱的學生,則可以從基礎寫作技巧和簡單的練習開始。
其次,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寫作興趣。實施分層教學,可以為不同層級的學生匹配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方法,而當教學內容和方法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得心應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針對寫作感興趣但技能尚未成熟的學生,教師可設置難度等級一般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在適合自己水平的指導和鼓勵中,逐漸形成寫作興趣,繼而建立起寫作自信。
最后,促進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和能力存在差異,應用分層教學法,允許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分別設計教學計劃,所以可實現個性化教學。可見,應用分層教學法,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全員參與,也可以幫助教師監測和評估每個學生的進步,從而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在寫作上取得進步。
二、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有限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時,教學資源有限的表現包括缺乏適合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練習材料和范文,網絡資源和現代教學工具的不充分利用,以及針對特定水平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材料不足。此外,教師可能缺乏專業培訓和時間,不能進一步準備和調整教學內容以滿足各層學生的需求,導致教學方法和材料單一,難以有效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二)專業發展受限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語文學科知識,掌握有效的教學技巧和方法。可見,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培訓需求,也是提高寫作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2]。然而,現實中許多教師沒有參加專門的寫作教學培訓,對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技術了解不足,所以在寫作教學方面,存在教學方法和技術先進性、創新性不足的問題。
(三)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寫作是一項需要創造力和個人表達能力的活動,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寫作活動并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然而學生對于語文寫作的興趣、能力和背景存在差異,如何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參與度,是當前教師開展寫作教學中面臨的重大挑戰。
三、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的應對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成績與表現評估學生能力并確定不同層級的標準
在分層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能力進行評估,以劃分不同層次的教學群體,從而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水平上學習和進步。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實施以下措施:
首先,評估學生能力。在此期間,應注意評估方法的多樣化,如設置標準化測試、觀察課堂表現、評析學生作品。其中,標準化測試是指通過設計標準化的語文測試,評估學生在語法、詞匯、閱讀理解和寫作等方面的能力。這種測試可以提供量化的數據,幫助教師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基礎水平;觀察課堂表現是指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互動情況,掌握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態度,確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需求;評析學生作品是指對學生的作文、報告或其他書面作品進行評析,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寫作風格、思維方式和表達能力,以有效評估學生的寫作技巧。
其次,確定能力層級的劃分標準。第一,劃分層級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寫作技巧和理解能力。其中,基礎層級可能更注重基本語法和句型構造,中級層級可能會嘗試引入更復雜的寫作技巧,如論證和敘述結構,而高級層級則可能涉及創意寫作和深度文本分析。第二,教師在劃分層級時,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潛力,即除了觀察學生的成績和能力,還應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潛在的發展空間。
最后,注意評估的持續性。具體要求教師在評估學生能力的時候,應隨著課程的進行和學生能力的發展,定期評估學生的水平,以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策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層級中學習,如對于在特定層級中表現出色的學生,應考慮讓他們升入更高的層級,以挑戰更高難度的學習內容。
(二)根據能力層級設計不同教學內容和方法并編制分層教學計劃
在編制分層教學計劃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層級,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方法和學習目標,確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獲得最合適的教育。
其中,設計基礎層級學生的教學計劃時,教學內容應放在基礎語文知識和基本寫作技巧上,如講授正確的句子結構、基本的文章組織、常用詞匯和基礎語法規則。教學方法可以采用更多的指導式教學,如:講解、示范和練習,也可以通過下達直接的指令和例子,為學生展示寫作的基本技巧[3]。學習目標應集中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上,如學生在學習完相關內容后,應寫出結構完整的句子和段落,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等。
設計中級層級學生的教學計劃時,教學內容可以更加復雜,如將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寫作技巧、不同的文體和論證方法上。教學方法可以采用互動式和探究式學習,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模擬寫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學習目標則需要注重分析和應用,即學生需要分析不同文體的特點,并應用高級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論證的說服力。
設計高級層級學生的教學計劃時,教學內容可以涉及創意寫作、文學批評等。教學方法可以采用探究式和自主學習,如通過研究項目、布置深度分析文學作品和創造性寫作任務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學習能力。學習目標應著重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和自我表達能力,以保證學生可以展開高質量的文學分析,創造獨特的作品,并自信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三)根據學生層級的不同展開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的差異化設計
在實施分層教學時,不同層級的學生需要不同類型的教材和活動,支持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教師可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對于基礎層級學生而言,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教學資源和活動設計方面,應注意選擇簡單、直觀,易于理解的教材,并使用大量例子和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和寫作技巧,應側重練習學生的基礎技能,如安排填空、改錯等簡單的句子和段落寫作,引導學生鞏固語法和詞匯知識,還可以設置一些基本的寫作任務,如寫日記、簡單的描述性或敘述性寫作,以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寫作的信心。
其次,對于中級層級學生而言,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教學資源和活動設計方面,應注意選擇多樣化的教材,提供不同類型的文本,如短篇小說、報刊文章等,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同時,結合教學目標,安排小組討論、文本分析、辯論等活動,鼓勵學生分析不同的觀點和風格,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
最后,對于高級層級學生而言,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教學資源和活動設計時,應選擇高級的文學作品、復雜的文本和不同文體的例子,安排文學批評寫作、創意寫作項目、研究論文等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批判性討論和原創性寫作,挑戰學生的閱讀和分析能力,以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創作能力。
(四)促使教師完成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習指導者的角色轉變
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指導者是現代教育的顯著趨勢,這一變化改變了教師的角色定位,重視教師作為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同時也要求教師掌握更多的引導技巧,如提問技巧、討論引導和學習策略的指導等[4]。在實施個性化教學方面,教師需要識別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能力水平及興趣,從而提供更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方式。
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時間管理、信息檢索、評估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增強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方面,教師可通過討論、實驗、項目等方法,激發學生提出問題,進行批判性分析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四、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的具體案例
以統編版教材為例,教材中包括《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石鐘山記》《宇宙的邊疆》和《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等文章,結合這些文章可設計“科學思維,探索自然”寫作主題。
(一)具體案例分析
以《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基礎層學生,重點在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青蒿素的重要性;對于中等層學生,可以深入討論科學方法和研究過程;而高層次學生則可以探討科學倫理和研究的社會影響。此外,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從不同的層次切入,基礎層學生可以描述科學發現的事實;中等層學生可以分析科學研究過程;高層次學生則可以批判性地評價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影響。
以《石鐘山記》為例,雖然這是一篇古文,但其探索自然的主題同樣適合分層教學。基礎層學生應關注文章的文言文表達和基本內容;中等層學生應分析作者如何通過自然景觀表達感情;高層次學生則可以探討人與自然的哲學關系。此外,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從文言文的基礎寫作到深入探討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等不同角度進行寫作。
以《宇宙的邊疆》和《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為例,這兩篇文章提供了探索宇宙和科學家成長過程的寫作視角,應用分層教學時,可以促使學生實現從基礎的科學概念學習到深入的科學哲學[5]。并且,學生可以從簡單的科學知識介紹到復雜的科學哲學論證,并緊密結合自己的能力層次進行寫作。
(二)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與挑戰
一是,學生差異。學生的能力、興趣和背景知識差異使得教師需要精確識別每個學生的能力層次,并提供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例如:一些學生可能擅長敘事,而其他學生則擅長議論文寫作。有的學生對古典詩詞興趣濃厚,而另一些則更喜歡現代文學。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評估、識別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興趣點,然后提供分層的寫作指導和不同風格的文本分析,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取得進步。
二是,資源配置。分層教學要求教師準備不同層次的教學材料,而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面臨資源和時間的限制。例如: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需要提供基礎語法練習、簡單的構思技巧和基本的文章結構解析;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則需要提供高級的修辭技巧講解、復雜的文學理論和多樣化的文體寫作練習。
三是,評估難度。評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應保證公平性,而這要求教師具備靈活的評價策略。例如: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評估應側重于基本語法、句子結構的正確性以及基礎表達能力的提升。而對于中、高層次的學生,評估則應集中在文章的邏輯結構、論證的深度、語言的豐富性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展現上。這要求教師設計不同層級的評估標準,靈活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如:同伴評議、自我評價以及項目式作業等,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評估與分析學生寫作能力提升情況
第一,能力提升。分層教學法通過提供不同難度的學習材料和任務,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其中,基礎層學生通過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和科學知識,逐步建立信心;中等層學生在分析和理解上更進一步,能夠在寫作中表達更復雜的觀點;而高層次學生則能夠在寫作中展現批判性思維和深入的科學理解。
第二,個性化學習。分層教學法強調個性化學習,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寫作的角度和深度。這種自主選擇寫作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發展個性化的思維和表達方式。
第三,思維能力的提升。通過對科學和自然主題進行探索,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學會了如何運用觀察、分析、推理等科學方法,進一步理解自然界和科學現象。
結束語
本文研究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發現該方法不僅可以提升寫作教學效果,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價值。可見,教育教學領域有必要進一步探索分層教學法在多元化教育背景下的應用,以提高教育質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閆勝男.高中寫作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分層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18):129-131.
[2]藺歡.分層遞進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1(25):53-54.
[3]夏雨.高中作文隱性分層教學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23.
[4]趙春苗.分層教學對高中生寫作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20.
[5]周清秀.淺談高中語文作文的分層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1(54):53-54.
本文系江蘇省教研室第十四期立項課題“高中語文新教材文學作品美讀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JY14—L34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