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也日益受到關注。然而,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之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本文以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實踐研究為題,探討了如何通過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以提升其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職業能力;社會責任感
一、引言
旅游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對于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區域發展和增加就業崗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僅僅依靠傳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已經不能滿足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職業要求。
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作為新時代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以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實踐研究為題,探討如何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元素融入教育教學,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二、相關理論基礎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通過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設計和評價方式的確定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相關理論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為課程思政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支撐。
2.?教育學原理:教育學原理研究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和評價等問題,為課程思政的設計和實施提供了指導。
3.?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目標、方法和評價等問題,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了理論支持。
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實踐研究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到各門課程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接受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在課程中設置思政教育的專題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接受到系統的思政教育。內容選擇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教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1)選取案例:在案例分析中,選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案例,如社會公正、誠信守約、愛國主義等。這些案例可以涉及旅游管理領域內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社會公正和誠信守約”為主題,可以使用下面這則案例:有游客發視頻反映報團從湖北隨州出發旅游,到達湘西鳳凰縣后,被強制更改路線擬前往桂林。旅行團表示改去桂林每人可獲350元補貼,游客拒絕并手拉著手攔截旅游大巴,致使旅行團滯留在了鳳凰縣的停車場。(案例來源:新京報)學生需要分析這個案例,思考如何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社會公正和誠信守約。學生可以探討旅行社是否遵守了公平公正的原則,是否平等對待所有游客,并提供相同的服務和待遇,學生還可以評估旅行社是否履行了承諾,并誠信地遵守合同約定。通過這個案例的分析,學生可以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旅游管理領域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實踐中踐行這些價值觀。他們可以通過制定公正的行程安排和服務標準,以及誠信守約的行為,提升旅游行業的整體品質和社會形象,同時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2)實踐案例分享:在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實踐案例的分享,包括成功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旅游管理企業或個人的經驗和故事。通過這些案例的分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實踐的參考和借鑒。例如,浙江華頂國際旅行社在疫情期間將石梁鎮“滯銷”的冬筍變成旅游銷售平臺上的暢銷貨,這次跨界“突圍”實實在在地幫助了農戶止損保收,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公正(案例來源:浙江新聞網)。
通過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要求,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未來的旅游管理實踐中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的專業人才。
2.道德修養與職業道德:通過教授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準則和職業操守,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梢酝ㄟ^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
3.法律法規和職業倫理:通過教授相關法律法規和職業倫理,使學生了解旅游管理行業的法律法規要求和職業道德規范,引導他們遵守法律法規,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梢酝ㄟ^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
4.文化傳承與創新:通過教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新成果,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引導他們在旅游管理工作中注重文化保護和創新。
通過以上的實踐研究,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關注并參與現代文化創新,為旅游管理工作注入文化元素,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團隊合作學習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和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案例教學:通過實際案例的引入,讓學生了解和分析真實的問題和情境,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決策能力。可以選取旅游管理領域的典型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學生可以選擇某個海濱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分析該地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所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該海濱城市可能面臨垃圾處理、水資源管理和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挑戰。學生可以通過分析當地的環境保護政策和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如推行垃圾分類和回收制度、加強水資源的節約利用以及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討論式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全班討論,讓學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觀點,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梢赃x擇一些具有爭議性或有多種解釋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辯論。比如關注導游的文化素養和溝通技巧,以確保游客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舉例來說,如果某個旅游目的地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導游在解說時可能會提到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學生可以分析導游是否能夠客觀準確地介紹這些文化特點,并在解說中強調相互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此外,導游在與游客互動時,可能會遇到游客對某個民族的習俗產生誤解或困惑的情況。學生可以思考導游如何以適當的方式進行解釋和溝通,幫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尊重當地文化。通過對這個案例的分析,學生可以認識到導游在跨文化溝通中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旅游活動中傳播文化、促進文化交流的責任。同時,學生也能夠意識到導游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和溝通技巧,以確保游客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角色扮演和模擬實踐:通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實際的管理場景和情境,讓他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和應對各種挑戰和問題??梢栽O計一些模擬旅游項目管理、客戶服務和危機處理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提升。例如,學生可以扮演旅游企業的客戶服務團隊,接受來自不同背景和需求的模擬客戶的提問和投訴。他們需要通過角色扮演和模擬情景來回答客戶的問題,解決客戶的疑慮,并提供滿意的解決方案。舉例說明,學生可以模擬接聽客戶電話,處理預訂問題、行程變更或投訴。在模擬中,學生將面臨各種不同類型的客戶,如有急需求的游客、不滿意的客戶或語言不通的客戶。他們需要通過良好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提供優質的客戶服務。從而使學生意識到換位思考、同理溝通在旅游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評價方式的確定
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評價方式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除了傳統的考試成績評價外,還可以采用個人報告、小組項目、實踐實習報告等方式,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1.個人報告:學生可以選擇一個與旅游管理相關的社會問題或倫理問題,撰寫一篇個人報告。例如,他們可以選擇旅游業對當地社區和環境的影響,或者探討旅游業在文化保護和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學生需要對所選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他們可以探討問題的各個方面,包括其原因、影響以及可能存在的解決方案或改進措施。在分析和討論過程中,學生應運用批判性思維,評估不同觀點和立場的優缺點,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學生需要提出解決方案或改進措施,以應對所選問題。解決方案或改進措施應具體、可行,并考慮到旅游管理的實際情況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學生可以參考相關的研究和最佳實踐,以支持自己的建議。?在報告中,學生需要表達自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觀點,并提出解決方案或改進措施。評價可以基于學生對問題的深度分析、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2.小組項目:學生可以分成小組,選擇一個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業,針對其面臨的社會責任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例如,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具體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業作為研究對象,例如某個海濱城市、國家公園或旅行社。然后,他們需要確定該目的地或企業面臨的社會責任問題,如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社區發展等。組成員需要收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包括目的地或企業的官方報告、新聞報道、學術研究等。然后,學生對所選目的地或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他們可以探討問題的原因和影響,評估目前的應對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進或解決方案。小組成員需要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和問題分析,撰寫一份綜合性的報告。報告應包括對問題的背景介紹、分析和評估,以及提出的解決方案或改進建議。報告應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清晰地表達小組成員的觀點和結論。小組需要撰寫一份報告,并進行口頭展示。評價可以基于小組報告的內容、邏輯性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3.實踐實習報告:學生在完成實習期間可以撰寫一份實習報告,記錄和反思自己在實踐中的經驗和體會。他們可以分享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道德困境、社會責任問題以及自己的應對方式。評價可以基于報告中對道德決策和職業道德的思考,以及對實習經驗的總結和反思。
這些評價方式可以綜合運用,根據具體情況和課程要求來確定評價的權重和方式,以確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論
通過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和條件。同時,還需要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進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為培養高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梁晶楊,新宇.?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2(27):32-34.
[2]?康雅利.?高?!罢n程思政”建設的原則與路徑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20.
[3]?盧黎歌,吳凱麗.?課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挖掘的三重邏輯[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74-78.
課題:本論文為黑龍江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程思政在經濟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編號:JGZY2022012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范珊珊(1983—?),女,滿族,黑龍江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