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3年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大思政’背景下《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思政實踐教學創新研究”(課題編號:GYJY202317)。
作者簡介:王峰(1981—),男,碩士,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跨境電商、國際貿易;鄔麗麗(1986—),女,碩士,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大學教育不僅要傳遞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思維和全球視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發展,跨境電商成為重要領域,但現有課程偏重技術教學,忽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大思政”背景下,如何將思政與跨境電商課程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創新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的思政實踐,通過引入思政教育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資源以及打造實踐環境等策略,力圖為高校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實踐創新一條可行的路徑。
關鍵詞:跨境電商實務;思政實踐;教學創新;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5-0112-04
跨境電商已成為連接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紐帶,為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合作機遇。然而,在迅猛擴張的跨境電商領域中,新的挑戰也不斷浮現,涵蓋國際貿易政策的多變、文化差異、知識產權保護等復雜問題。[1]大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這不僅要求教育應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社會責任感,并激發他們有創新創業精神。因此,需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實際的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一、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目前,許多跨境電商實務課程在教學設計中過分突出技術和業務能力的培養,這常導致學生在追求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忽視了培養更為重要的綜合素質。這種傾向使得課程內容過于狹隘,過度注重技術操作方法和商務知識,而忽略了學生在跨境電商領域需要擁有的全面素質。在這樣的課程設計中,學生被引導去熟悉操作電商平臺、管理海外倉庫、追蹤貨物物流等技術性任務,卻較少涉及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學生失去了探討跨境電商行業倫理和道德問題的機會,也難以深入思考全球貿易體系的公平性和社會影響。導致雖然學生可能能夠熟練應用某些操作技巧,但面對跨國商務中的倫理沖突和責任認知時可能顯得較為薄弱。
(二)缺乏思政教育元素
當前的跨境電商實務課程往往缺少足夠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國際貿易形勢、政策法規等方面的認知,以及在國際商務領域培養全球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機會。[2]由于跨境電商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學生需要了解不同國家間的經濟政策、法律法規,并適應文化差異等。然而,缺乏思政教育元素的情況下,學生難以深入了解國際貿易形勢,無法準確把握不同國家政策的變化對跨境電商業務的影響,從而可能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問題。此外,學生缺乏全球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缇畴娚虒崉丈婕安煌瑖液偷貐^之間的合作,學生需要適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務交流和合作。然而,缺乏思政教育元素的課程設計往往無法引導學生積極培養全球意識,缺乏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機會。
(三)商業道德關注不足
在當今的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對商業道德的關注不足,從而導致一些學生在實際的跨境電商實踐中可能出現價值觀扭曲、缺乏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問題。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學生的職業發展,還可能對整個行業的形象和可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跨境電商行業競爭激烈,一些學生可能陷入盲目追逐利潤最大化的誤區,對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產生淡漠認知。他們可能傾向于采取違規經營、侵權盜版、虛假宣傳等手段,為短期商業利益犧牲了長遠職業發展和行業形象。此外,缺乏對商業道德的培養還可能導致學生在國際商務環境中出現失誤??缇畴娚躺婕岸鄧献?,而不同國家有不同法律法規和文化背景。缺乏正確商業道德教育,學生可能在國際交往中言行不當,進而損害企業聲譽和信譽。
(四)創新創業能力不足
在當前的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另一個顯著問題是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足。鑒于跨境電商行業競爭的現狀加劇,這一領域要求學生不僅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敏銳的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和卓越的團隊合作能力。然而,目前的課程教學往往缺乏針對這些能力的培養??缇畴娚绦袠I的快速變化和不確定性要求從業者持續創新,尋找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會。然而,缺乏創新創業的培養可能導致學生陷入傳統思維模式,難以應對行業的變革和新挑戰。此外,跨境電商通常涉及跨國合作,學生需要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來與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合作伙伴開展合作。然而,目前課程中對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相對不足,這可能影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
二、跨境電商實務課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跨境電商領域的全球性和多元性要求從業者具備廣闊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過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國際貿易形勢、政策法規等內容,培養全球意識,從而更加敏銳地洞察全球商業機遇與挑戰。[3]此外,跨境電商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融合思政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們在國際商務合作中表現得更加從容。其次,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掌握技術和業務,還需要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商業道德觀念。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探討商業決策的倫理和道德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素養。這有助于減少不當商業行為,維護行業的聲譽,同時也培養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具備長遠眼光和社會影響力。最后,跨境電商實務課程的實踐性質要求學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課程融合,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實地考察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思考倫理和社會問題,從而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三、“大思政”背景下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思政實踐教學創新策略
(一)教學模式創新
1. 基于案例教學的思政實踐
基于案例教學的思政實踐在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的應用具有顯著的意義。通過選擇涉及商業倫理、社會責任和國際法律等領域的案例,學生能夠將抽象的思想政治概念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深刻理解道德與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培養跨境電商從業者的綜合素質。[4]案例分析使學生進入真實商業環境,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思考倫理、道德和社會影響。這不僅提供了理論知識的應用場景,也促使學生在實際決策時權衡多種因素。案例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情境、利益沖突和解決方案,培養批判性思維,使其能夠從不同角度審視商業決策的倫理和社會影響?;诎咐虒W的思政實踐不僅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臺,還豐富了跨境電商實務課程內容。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更深刻理解商業活動中的倫理挑戰、道德抉擇,培養更具社會責任感的商業人才。
2. 問題導向的思政教學
問題導向的思政教學是一種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方法,在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具有重要價值。教師可引入與商業倫理、社會責任等問題相關的挑戰性問題,這種模式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他們對道德和社會問題的深刻認識,為其成為全面跨境電商從業者奠定堅實基礎。問題導向的思政教學強調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課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更是問題的積極解決者。通過引入一系列復雜、多維度的問題,促使學生思考商業決策的合理性、社會影響以及倫理考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在商業決策中思考社會利益和影響。學生需要在解答問題時考慮倫理原則、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從而培養更有社會責任感的商業從業者。問題導向的思政教學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查找和整合相關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評估證據以及做出明智決策的能力。
3. 團隊合作式教學
在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團隊合作式教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培養社會責任感。在以合作與創新為核心的商業領域,通過團隊合作式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跨境電商實務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培養。團隊合作式教學通過將學生組織成小組,共同解決復雜的商業問題,促使他們在實際操作中相互協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溝通、合作、協調,從而培養出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團隊合作式教學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合作項目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項目對社會、環境和社會公益的影響。通過要求學生在項目中考慮道德、倫理和社會責任,可以使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商業決策的社會影響。這有助于培養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跨境電商從業者,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在團隊合作式教學中,學生還能夠從彼此的經驗和觀點中來拓寬視野。不同背景的學生匯集在一起,可以帶來多元的思維和創新的想法。這種多樣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夠在跨境電商領域中尋找新的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
(二)教學資源優化
1. 選擇符合思政要求的教材
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的關鍵在于選擇符合思政要求的教材。教材的選擇不僅需滿足技術和業務培養的需求,還必須與道德、倫理和社會責任等思政教育目標相一致。[5]這種精心篩選的教材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在實際跨境電商實踐中更好地應對倫理和社會挑戰。教材的選取應緊密關聯跨境電商行業的實際情況,涵蓋技術、商業運作以及倫理等多個方面。同時,教材內容應引導學生從倫理和道德的角度審視商業活動。在選擇教材時,教師還可從多個來源獲取信息,如經典教材、學術論文、行業報告等,豐富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不同維度的思考材料。定期更新教材,保持與行業發展和思政教育要求的同步也至關重要。最終,選擇符合思政要求的教材需要在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以平衡技術培養與思政教育的要求,為學生提供更深度和廣度的知識體驗,幫助他們在跨境電商實務中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商業倫理和社會問題。
2. 多媒體技術與實踐體驗
多媒體技術與實踐體驗在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的應用,是將思政教育與實際操作相融合的重要手段。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設計豐富的實踐體驗活動,教師能夠更好地傳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應用這些概念。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能夠將抽象的思想政治概念具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通過圖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將思政要素與實際案例相結合,使抽象的道德原則在實際商業情境中變得更具體、可操作。實踐體驗活動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思政教育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與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如模擬商業決策、參觀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等。通過實際操作,學生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運用到實際情境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商業決策與道德、社會責任之間的聯系。多媒體技術與實踐體驗的結合,不僅可以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還能夠加深學生的思政認知。通過直觀的多媒體展示和實際的實踐體驗,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商業決策的倫理和社會影響。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技術和業務知識,還能夠培養出更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養的跨境電商從業者。
3. 在線資源的利用
在線資源的充分利用在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具有顯著的優勢,它不僅可以豐富課程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的思政認知和參與度。通過充分挖掘在線資源,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材料和互動平臺,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商業決策與思政要求之間的關聯。在線討論平臺是一個有益的工具,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后深入思考和交流。教師可以設置討論話題,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經驗和疑問。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商業決策的倫理和社會影響,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商業人才。此外,在線平臺也可以幫助學生互相學習,拓展自己的思維和知識領域。網絡課程和在線學習資源可以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深入學習。教師可以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在線學習資源中,能夠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思政教育內容。另外,在線資源還可以提供更豐富的背景信息和實時數據,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國際貿易形勢、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在線資源進行研究和分析,使他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商業決策的復雜性。
(三)基于實踐的思政教育
在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基于實踐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教育方法通過創業項目開發、實地參訪、社會調研和案例分析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政認知。創業項目開發鼓勵學生在跨境電商領域開展創業項目,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并應用思政教育的理念。實地參訪企業讓學生親身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社會挑戰,使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商業決策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社會調研與報告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反思能力,讓他們從實際問題中深刻體會道德和倫理的重要性。案例分析與倫理辯論引發學生對商業決策的深刻思考,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商業活動與社會倫理之間的關系。
(四)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為了更全面地考查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發展,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至關重要。這樣的評價體系涵蓋了知識理解和應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以及倫理辯論與案例分析等多個方面。通過作業、小組討論、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評估學生對道德、倫理、社會責任等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通過實際項目報告、創業方案等,評估學生將思政教育元素應用于實際操作的能力。通過多元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全面衡量學生的發展,也能夠激發他們在課程中積極參與思政實踐的興趣。這種評價方式還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進步情況,以便進行課程的調整和優化,確保思政教育在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永奇,王炳煥,王燕玲. 跨境電子商務實務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J]. 對外經貿,2022(12):122-125.
[2] 劉潔,賴永暉,龔芳.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2):114-116.
[3] 翟宇環. 《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 中外交流,2019,26(48):16-17.
[4] 孫從眾. 高職專業課程思政“三化一提升”探討——以“跨境電商實務”課程為例[J].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2):82-85.
[5] 劉曉平,唐微,梁燕紅. 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J]. 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08):153-154.
(薦稿人:劉立民,遼陽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