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被廣泛認識,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已成為教育界的關注焦點。本文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難點,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策略。本文認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樹立傳統文化與數學相結合的意識,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關注傳統文化,高揚中國傳統數學名家的人格精神,結合生活需求推進傳統文化與數學的結合,并利用多種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具象化。通過這些努力,可以實現小學數學課堂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理解,提高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優秀傳統文化 融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23
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傳統文化承載著智慧和價值觀念,而數學作為一門科學,也有其獨特的邏輯和原理。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育中,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文化自信心。通過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可以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力;而傳統文化中的數學應用實踐,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實際應用能力。因此,將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教育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同時也有助于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一、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首先,它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包含了豐富的智慧和價值觀念。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并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其次,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中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科的教學效果。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生活智慧和思維方式,可以為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通過將傳統文化與數學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意義和應用,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而且,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優秀傳統文化強調道德倫理、人文關懷、藝術美感等方面,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傳統文化注重思維的合理性和創造力的培養,通過數學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此外,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沖擊。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可以讓學生從小就對傳統文化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
二、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難點
1.數學教師缺乏足夠的傳統文化教育
數學教師普遍缺乏足夠的傳統文化教育,這使得他們在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數學課堂中遇到困難。由于教育培訓主要注重數學知識和教學方法,缺乏對傳統文化的系統學習和深入了解,數學教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相對較淺。這使得他們在將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相結合時,可能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去體驗和理解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限制了優秀傳統文化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和傳播。因此,加強數學教師的傳統文化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可以通過專門的培訓課程、學習交流等途徑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增強他們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能力和信心。
2.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的銜接問題
一方面,數學教師可能只注重講解公式和解題方法,而缺乏對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智慧和價值觀念的介紹和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只是知道了數學的表面知識,卻缺乏了對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智慧和價值觀念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傳統文化注重人文關懷、道德倫理等方面的培養,強調培養學生的情感和道德品質。而小學數學教學主要關注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的培養,注重學生的思維邏輯和抽象概念的建立。此外,由于現代社會的多元化和娛樂化傾向,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度較低。這使得在數學課堂上引入傳統文化面臨一定的困難,學生可能對傳統文化的元素缺乏興趣和理解。這也導致了傳統文化在數學課堂中的滲透受到了限制。
3.應試教育觀念阻礙傳統文化的滲透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教育主要以應試為導向,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這使得數學教育更加側重于教授知識點和解題技巧,而忽視了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由于傳統文化教育需要時間和思考的積累,而且不能直接量化和考核,很難與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相適應。因此,教師和學生都可能對傳統文化教育持較為冷漠的態度。教師可能會感到壓力,因為他們需要完成教學計劃和考試要求,無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和傳授傳統文化。而學生也可能因為應試壓力過大,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這樣一來,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和傳播受到了限制,使得學生無法全面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三、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1.教師要樹立起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相結合的意識
一方面,教師應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研究,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數學思想。通過閱讀相關的經典著作、參與培訓和研討會等途徑,強化自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只有自身具備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素養,才能更好地將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另一方面,教師要找準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的銜接點,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將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中。可以選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數學問題和技巧,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體驗傳統文化的智慧。教師可以根據傳統文化的特點和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傳統數學思想和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講解和解讀經典著作中的數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對數學發展的影響和貢獻。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傳統文化與數學的關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例如十進制記數法。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使用十進制數系統,古代中國的十進制數系統與現代的十進制數系統也非常相似,都是基于數字0到9的十位數字,通過不同位數的組合來表示不同的數值。古代中國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就詳細記載了關于十進制數的運算方法和應用。數學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與中國傳統十進制記數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厚重。
2.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關注傳統文化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古代數學問題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數學題目,將其納入教學內容中。通過講解和解答這些題目,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好奇心。比如,在教“雞兔同籠”問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傳統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孫子算經》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數學著作,其中包含了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和解題方法;其中的雞兔同籠問題是一道經典題目,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數學推理能力。這個問題利用了雞和兔子的頭數和腳數之間的關系,通過代數的方法解方程,求解出雞和兔子的數量。這道題目既有趣又實用,展示了中國古代數學的智慧和應用價值,也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3.高揚中國傳統數學名家人格精神
教師可以通過介紹中國傳統數學名家的故事和成就,讓學生了解他們追求數學真理的堅定信念和對數學事業的辛勤努力。例如,可以講述張邱建、劉徽等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他們對數學的熱愛和追求。同時,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研究與探索,引導他們運用中國傳統數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來解決問題。例如,可以讓學生研究中國古代的算籌和算盤,體驗傳統數學的計算方法。最重要的是,通過評價和表彰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展現出的中國傳統數學名家的人格精神,鼓勵他們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并將這種人格精神融入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比如,在學習“圓周率”時,教師應當向學生講解祖沖之的相關經歷與精神,并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體驗祖沖之使用割圓法計算圓周率的過程。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驗祖沖之的數學方法,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他的耐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理解,還能激發他們向祖沖之學習的動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人格修養。
4.結合生活需求推進傳統文化與數學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基于當時的生產生活實踐,正是生活需求推動了傳統文化的持久流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入古代人丈量土地的知識,結合數學中的長度和面積概念進行講解。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實物展示古代的丈量工具,如尺子、丈量竿等,讓學生了解到古代人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來測量土地的長度。然后,可以通過練習題的形式,讓學生運用數學中的長度單位進行計算,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其次,教師還可以講解古代的土地面積計算方法。可以通過展示古代的土地面積計算工具,如地畝、田畝等,讓學生了解到古代人如何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來計算土地的面積。可以通過實例讓學生運用數學中的面積概念進行計算,并與現代的面積計算方法進行對比。
教師還可以引入古代稅收、買賣的知識,結合數學中的貨幣計算和比例概念進行講解。可以通過講述古代人計算稅收和商品交易時的計算方法,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在古代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古代稅收和買賣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數學中的貨幣計算和比例概念進行解答,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此外,教師可以引入天干地支紀年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古代人如何使用天干地支來確定具體的年份。可以通過練習題的形式,讓學生運用數學中的年份計算進行實踐。通過講解古代土地測量、稅收買賣和天干地支紀年等知識,結合數學中的長度、面積、貨幣計算和年份計算,可以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體驗到傳統文化的智慧和價值,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理解。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能力的提升。
5.利用多種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具象化
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與傳統文化主題相關的道具,如中國結、京劇面具、傳統服飾等,在教授數學知識的同時,利用游戲引導學生與傳統文化進行互動。比如,在講解幾何形狀時,可以使用中國結,讓學生觀察、比較不同形狀的結構;在講解數的讀寫時,可以讓學生用京劇面具上的特定圖案組成數字,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基于傳統文化的數學游戲活動。例如,可以設計一個“傳統文化數學探索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解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數學題目,如用算盤算數、排列十二生肖等。通過游戲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傳統文化元素來設計數學競賽或小組合作活動。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傳統文化數學挑戰賽”,讓學生在競賽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數學實例。例如,通過展示中國古代建筑中的數學原理,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對數學發展的貢獻;通過播放有關中國傳統繪畫的視頻,讓學生在欣賞中學習數學中的比例原理。
比如,在《圖形的運動(一)》這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故宮午門的圖片來展現圖形的對稱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仔細觀察午門的圖片,指出其左右對稱的特點。然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其他具有對稱性的圖形,如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等,并引導學生理解對稱軸的概念,并通過練習讓學生判斷圖形是否具有對稱性。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開關窗戶的圖片來顯示平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開關窗戶的圖片,指出窗戶的平行移動。然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其他具有平移的圖形,如掛鐘的指針、車輛的輪子等,引導學生理解平移的概念,讓學生描述圖形的平移規律。通過以上展示與討論,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觀察和實例的引導,深入理解圖形的對稱性和平移特性。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布置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繪制、標記等方式進行圖形的對稱和平移操作,進一步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
綜上所述,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中,既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也有助于增強數學學科的教學效果。這需要數學教師具備足夠的文化素質和教學策略,同時需要克服應試教育觀念等問題。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芮金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的價值、困境與路徑》,《遼寧教育》2023年第19期。
[2] 郝嬋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與傳承》,《學苑教育》2023年第24期。
[3] 孫彬博、曹一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小學數學課程及其實施建議》,《小學數學教師》2023年第Z1期。
[4] 張維忠、李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材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現狀、選取原則與策略》,《小學數學教師》2023年第Z1期。
[5] 唐慧榮、唐恒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價值定位、路徑、策略》,《小學數學教師》2023年第Z1期。
[6] 郎俊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微課程的實踐探索——以六年級“音律管中的數學”為例》,《數學教學通訊》2023年第16期。
[7] 張香《探究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天津教育》2023年第7期。
(劉文剛,1978年生,男,漢族,山東濟南商河人,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