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靜
摘要:多媒體技術為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提供有力支撐,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以及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可采取以下教學策略: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音樂情境,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應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增強學生的互動交流;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能力;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具的融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音樂;音樂教學;應用策略;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8-0109-04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成為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大趨勢。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能為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以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1.適應音樂教學活動的規律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要適應音樂教學活動的規律。傳統音樂教學中,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完全依賴于教師講解,缺少發揮自身創造力的機會,導致教學質量不高。新課標指出,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積極性、自主性為主要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作為基于現代教學理念而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可為師生角色轉換提供有利條件[1]。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模式中,教師應充當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通過組織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體現音樂教學審美教育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學審美教育作出明確規定,并將審美教育作為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核心內容。教師可利用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和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符合現代教學理念,能體現音樂教學審美教育的要求,為音樂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新的契機。
3.貫穿小學音樂教學的全過程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前預習、課中教學及課后復習環節,對教學內容進行融合,以增強教學的關聯性,提高學生音樂理解能力。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從教學準備入手,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此外,教師可從網絡平臺上下載教學資源,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制定符合教學目標、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案,并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任務進行明確。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音樂情境,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音樂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側重于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旨在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和感受,理解音樂文化、感受音樂之美,從而愛上音樂。教師可利用圖像、視頻和課件等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音樂,感知音樂,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音樂環境,在此環境中,學生對作品有更直觀的感受,能沉浸在音樂作品中。這對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圖文并茂,具有集成性和形象性,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教學實效。多媒體教學能跨越時間和空間,通過橫向與縱向比對,形成一個知識結構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常用的多媒體軟件有Flash、Power Point和Author ware,其中Author ware交互性最強。PPT是一款制作演示文稿的多媒體專業軟件,Flash則是一款矢量圖形編輯以及動畫創作軟件。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作品內涵,提高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能力[3]。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簡譜)三年級下冊《五十六朵花》一課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以民歌為主題的舞蹈視頻,讓學生體會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和藝術風格。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欣賞維吾爾族舞蹈,體會舞蹈歡快活潑的節奏和熱烈奔放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選擇當地民謠,對其進行簡化和改寫,并創編相應的舞蹈動作,把音樂和舞蹈聯系起來。這既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又能充實舞蹈內涵,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以民歌為題材,對民族舞蹈進行改編,以提高學生想象力、創造力。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音樂教學情境,開展民間舞蹈教學,不僅能有效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能提高學生藝術鑒賞力,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2.應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4]。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形成更深層次的感受,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為各小組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多媒體播放的內容,將音樂與文字、詩詞結合,將音樂與舞蹈、戲劇結合,創作音樂作品,以激發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創作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創新教學載體,開展多元教學活動,在構建積極、愉悅的教學氛圍中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3.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新課標指出,小學音樂教學要轉變學習方法,增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要教授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互動交流,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比如,可采用制作多媒體課件、創建教學論壇、發電子郵件等互動形式,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思維發散。積極的互動交流,能實現多種思維的碰撞,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探究能力得到鍛煉[5]。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介紹節拍、音符、聲樂演唱等音樂知識,通過“易家互動平臺”等網絡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將復雜的樂理知識通過趣味游戲、搶答等方式加以展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創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先帶領學生回顧之前學習過的樂理知識,然后為學生普及音樂創編技巧,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音樂創作。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奇思妙想,將自身靈感轉化為具體作品,表現優秀藝術創意。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使學生主動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4.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增強學生互動交流
科學、合理的互動交流,是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多媒體技術具有表現形式豐富的優勢,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制作的課件要圍繞學生最近發展區,要結合課程教學特點和學情,要以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為基礎。只有這樣,制作出的課件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才能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6]。
例如,在《阿細跳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先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創編舞蹈動作,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再如,在京劇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課件感染學生,增強學生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可應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京劇唱段,讓學生進行模仿,了解京劇的藝術魅力。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可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中學習音樂,提升學生音樂感知能力[7]。
5.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培養學生歌唱能力
教育學指出:要使學生產生思考,就一定要給學生提供合適的體驗環境,讓學生進入思考狀態。傳統教學模式的固定性、單一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具體表現在學生的思考與回答要遵循教師提供的思路,缺少獨立思考。這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為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拓展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能讓學生在音樂中感知音樂、學習音樂、創作音樂。比如,教師可利用音視頻介紹作品的相關信息,以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音樂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幸福花兒開心上》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使之與民族歌曲相結合,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體會民族音樂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引導學生合理控制呼吸,精準把握音調和節奏,感悟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同時,教師要對“重音記號”進行演示,并對這一樂理知識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認識到重音記號的作用,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歌唱中。為提高學生歌唱技能和藝術表現力,教師應注重單元教學設計,積極開展整體性教學。此外,教師要關注學生課堂表現,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培養學生歌唱能力。
6.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能力。應用多媒體技術對音樂教學流程進行優化,能落實新課標要求,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從本質上看,依托多媒體技術的小學音樂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以更形象、更直觀的方式加以呈現,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多媒體技術具有大量信息,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音樂知識,豐富學生音樂知識儲備。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音樂中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賣報歌》《共產兒童團歌》等歌曲,讓學生了解音樂中的故事,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在教學中,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技術,將《義勇軍進行曲》引入課堂,使學生對該單元音樂主題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對《義勇軍進行曲》進行賞析時,教師可講述創作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歌唱技能。同時,教師還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擴大教學范圍,引進《愛我中華》歌唱視頻,讓學生體會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能開闊學生音樂視野,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7.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多媒體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日益完善,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但從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現狀來看,部分教師沒有從小學音樂教學的特點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導致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脫節,影響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間相對緊張,學生在課堂中的有效學習時間約為15分鐘。因此,教師應將教學精華濃縮在15分鐘內,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內容過多不僅會導致課堂教學超負荷,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審美疲勞,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因此,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對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加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圍繞教學主題,應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引導學生運用生活中的素材,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再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歌曲《打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歌曲,讓學生跟隨歌曲旋律分別畫出不同的節拍。總之,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內容,能提高小學音樂教學實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8.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具的融合,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具的融合,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與教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通過教具配合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幫助教師掌握整體教學節奏及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8]。
例如,在二聲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具的融合,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可播放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歌曲《憶江南》、五年級下冊歌曲《古韻新聲》和《靜夜思》的合唱視頻,讓學生聆聽,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并找出不同之處。學生在聆聽歌曲的二聲部合唱時,發現歌曲在舞臺、燈光、旋律、電聲樂器等方面有所不同,深入體會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具的融合,既能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風格和魅力,又能讓學生近距離地欣賞傳統樂器的音色。整節課下來,學生既對傳統樂器有所了解,又升華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這種教學方式較好地落實了新課改教學理念,做到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注重個性,重視實踐,提高了教學質量。
新課標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傳統授課方式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對落實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音樂情境,營造課堂氛圍,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制作課件,進行演示,優化課堂教學,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具融合,切實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李丹.對小學音樂直播課內容設計的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 2022(08):69-72.
[2]胡正琪.小學音樂社團線上教學模式的可行性探索———以古箏社團為例[J].樂器,2024(03):54-57.
[3]周永梅.指向核心素養的音樂情境教學實踐與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24(06):40-42.
[4]謝張琦,蒯衛華.探析核心素養下小學低年級音樂情境教學[J].藝術教育,2022(12):67-70.
[5]陳麗嫻.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節奏感的培養策略[J].黃河之聲, 2018(23):67.
[6]周燕.“微”風泛彩收獲無限———設計制作小學音樂微課的體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7(02):23-24+29.
[7]吳奕穎.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改革策略[J].天津教育,2023(22):129-131.
[8]王逸.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08):112-113.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Zeng Jing
(Tianma Campus of Liandong Primary School in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reform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s well as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teaching strategies: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create music contexts and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ies;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create a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exploratory abilities;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create courseware and enhance student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for demonstratio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inging ability;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music learning ability;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efficiency; integrat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with teaching aid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ultimediatechnology; primaryschoolmusic; musicteaching;application strategy; musicia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