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王薇
摘?要:金融風險管理事關國家金融安全,在金融人才的培養中加強學生風險意識、提升金融風險管理素養至關重要。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是金融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將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文章以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中的操作風險管理知識點為例,從六個環節進行教學設計和安排,探究了BOPPPS模型的在該課程中的應用與實施過程,為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提供借鑒。
關鍵詞:BOPPPS模型;操作風險管理;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識碼:D
一、概述
金融安全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保障。金融業需要擁有一大批具有較強金融風險意識和掌握風險管理知識,精通金融風險控制和操作的高層次、高素質即高端的金融風險管理人才。金融風險管理是金融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學生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要能掌握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理解金融風險的產生原因、主要類型,掌握主要風險測度指標和管理模型,了解國內和國際金融風險監管理念和實踐最新發展,形成對金融風險管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提高對實際金融風險的辨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切實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成為亟須關注的問題。BOPPPS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方法,金融風險管理課程引入BOPPPS教學模型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教學互動將會是一種積極的探索與嘗試。
二、BOPPPS模型概述
BOPPPS教學模型是1978年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道格拉斯·柯爾提出。其理論依據是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其中認知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而建構主義理論也認為學習者能獲取的知識與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密切相關。因此,BOPPPS模型注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BOPPPS模型包含六個教學階段,該模型的名稱取自這六個階段名稱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分別是導言(Bridgein)、學習目標(Objective/Outcom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1]。BOPPPS模型強調在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活動時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傾聽者”,要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注重教學互動與教學相長,BOPPPS模型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金融風險管理教學設計
巴塞爾協議作為國際金融監管的重要文件,為全球金融風險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因此,按照巴塞爾協議金融風險監管框架,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所涉及的金融風險主要有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其中操作風險是銀行保險機構經營管理中面臨主要風險之一。早在2005年,原銀監會就發布了關于加大防范操作風險工作力度的通知,要求銀行機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實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風險;2007年還制定了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以提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能力。2023年12月2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外發布《銀行保險機構操作風險管理辦法》,明確了統一的適用于銀行保險機構的操作風險監管的基本要求[2]。因此,操作風險是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操作風險的定義及成因,如何讓學生根據操作風險測度的方法來衡量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的大小,如何把國外先進的操作風險管理經驗應用于中國金融實踐,需要教師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來組織課程教學[3]。鑒于BOPPPS模型在進行課程的教法和學法時注重教學互動與反思,是一種簡單實用的教學框架,因此,基于BOPPPS模型,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中的“操作風險管理”中“操作風險的定義、操作風險的度量、操作風險的管理”知識點進行45分鐘的教學設計與安排。
(一)導學(Bridgein)環節引入
導學環節的作用主要是讓學生迅速了解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可以通過新聞報道、有趣圖片、經典案例等方式開展,以便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學環節安排3分鐘的時間,要讓學生迅速、直觀地領會到操作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進而讓學生一方面意識到操作風險的危害,另一方面意識到隨著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創新的加快,操作風險已成為金融機構面臨的主要金融風險,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操作風險管理”的識別、度量與管理。
(二)學習目標(Objective?or?Outcome)設定
學習目標的設置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從教師的角度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教學要點,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就是通過學習要達到的效果,比如理解或者是掌握或者運用某個知識點,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是檢驗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標準,故科學合理的目標設置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針對“操作風險管理”中的知識點的教學設計,對學習目標的闡明規劃用時1分鐘,采用教師講授的教學方式,列舉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明確需要達到的學習效果[4],包括:(1)了解操作風險的概念;(2)重點掌握操作風險的度量,能運用操作風險的量化模型即基本指標法和標準化法來度量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水平;(3)了解防范操作風險的對策以及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實踐。同時要把課程思政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因此,在講授過程中應積極嘗試融入思政元素,堅持“知識點+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5],從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出發,引導學生思考金融案例與國家安全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從運用基本指標法和標準化法對操作風險進行度量的講授中讓學生意識到專業知識的學習、工作經驗的積累以及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的重要性,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職業道德等課程思政目標。
(三)前測(Preassessment)環節設計
金融風險管理課程不是一個孤立的知識體系,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金融學基礎知識和自學能力,為保證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前測環節,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學生對預備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以此為基礎來調整課堂內容與課堂節奏[8]。鑒于金融風險管理課程已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利用學習通、釘釘、雨課堂等線上學習平臺進行預備知識的學習與檢測,而線下課堂教學中,在前測環節可以安排3分鐘講解線上預備知識,學習和測試中的難點和易錯知識點,采用講授和師生互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前測環節主要是針對“操作風險管理”知識點中的操作風險的概念學習,具體來說,可以在線上預習環節安排學生學習英國銀行家協會(BBA)和巴塞爾委員會在巴塞爾協議Ⅱ中對操作風險的概念的界定,引導學生思考兩種不同的界定的差異,并根據巴塞爾協議Ⅱ中的對操作風險的分類查找相關的案例。而在線下前測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說明兩種不同操作風險界定的區別,讓學生明確英國銀行家協會給出的定義是按操作風險產生的來源進行界定,而巴塞爾委員會給出的定義則是從操作風險損失事件出發來界定的,后者更加符合銀行自身風險管理和監管當局的監管要求,因此,巴塞爾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定義被業界普通接受。
(四)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環節設計
參與式學習是最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的部分[6]。針對“操作風險管理”知識點的教學設計,參與式學習環節安排30分鐘,主要用于“操作風險管理”知識點中的“操作風險度量”的學習,教學方式主要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講授、師生互動等。具體來說,這個環節可以分為:(1)學習新知。教師安排6分鐘的時間講授操作風險度量的兩種方法:基本指標法和標準化法,主要介紹這兩種方法的含義、所需要的金融指標的說明以及計算公式解讀。(2)動手演算。首先,在開課前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發布任務,通知學生查閱中國四大銀行(中、農、建、工)的年報,查找這些銀行最近三年的總收入的數據以及巴塞爾協議Ⅲ列示出的操作風險資本計量的新標準法中“利息、租賃和分紅”“服務”“金融”這三大類涉及的26個子項目業務指標的數據[7]。其次,在課堂教學時要求學生利用基本指標法和標準化法計算這些銀行操作風險水平,并展示計算結果。學生課堂上的動手演算過程可以安排10分鐘。(3)小組討論。首先,組織學生根據公式計算的結果探討基本指標法和標準化法的優缺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側重點地加以引導,讓學生切實地理解基本指標法優勢在于方法簡單、可操作性強,但是簡單易行的代價就是據此計算出的資本要求較高,無法實現監管與激勵相容。而標準化法的優點在于可以反映不同業務類別風險差異,但是其局限性在于對風險不敏感,不能反映銀行自身的操作風險損失。其次,討論西方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經驗及對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啟示。通過小組討論與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強烈的風險意識、細分的管理流程、協作的內部關系與良好的職業操守是進行操作風險管理的重要因素。小組討論環節可以安排13分鐘的時間。
(五)課后測驗(Postassessment)環節
課后測驗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驗收與檢驗,是判斷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與改進的基礎。針對操作風險管理知識的課后測驗,可以設計課堂提問,可以根據操作風險事例讓學生判斷操作風險事件類型,課堂提問注意不能只是基本的概念的重現,而是注重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以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也可以通過小測試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測試要與課前測試有所區分,課前知識檢測主要側重知識的基本了解,課后測試應該注重對學生能力的檢測,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課后測驗環節可以安排5分鐘的時間。
(六)總結(Summary)部分
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歸納,讓學生把零碎的知識點變成系統的知識,同時可以引出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因此,總結部分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總結的目的在于通過本節課的知識點的梳理,使學生形成知識脈絡和框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而BOPPPS模型則更加強調學生在知識的整理歸納中的主體作用[8],這個環節可以采取學生總結、教師引導補充的教學形式。具體來說,可以先讓學生搭建知識框架,然后對知識點逐個進行填充。對于本節的操作風險管理知識,可以先搭建操作風險定義、操作風險量化方法、操作風險管理經驗總結三條知識脈絡。對于操作風險的定義則填充英國銀行家協會的定義和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并加入巴塞爾委員會根據操作風險的事件類型界定的操作風險的7種類型。對于操作風險的量化方法則填充基本指標法和標準化法兩種方法,并對這兩種方法的界定、計算公式、優缺點及適用性進行歸納。對于操作風險的管理則從制度、文化、人三個角度對西方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經驗進行概括。此外,還需要讓同學們思考操作風險度量有沒有更加科學的方法,引出下一節課要講解操作風險度量的高級計量法。這部分教學可以安排3分鐘的時間開展。
結語
BOPPPS教學模型自產生以來,已經成為在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金融風險管理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將BOPPPS模型引入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教學,將課程內容的學習與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環節,并設定每一個環節的任務,把以教師為主的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中心,對于金融學專業專業課程的教學是一種積極有益的探索。BOPPPS模型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達成課程目標,從課前預習到課中學習與討論再到課后測試,都強調學生的參與度,采用該模型進行教學活動,可以實現讓學生主動學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白士剛,張宇亮,馮放.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大學物理實驗BOPPPS教學模式[J].大學教育,2020(06):8890.
[2]劉琪.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銀行保險金融機構操作風險管理辦法[N].證券日報,20231230(A2).
[3]陸靜.金融風險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
[4]王永興.基于BOPPPS模型的“智能交通系統”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J].科教導刊,2023(28):123125.
[5]段姝,劉霞.“公司金融”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思考及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3(48):155158.
[6]江愛靈.“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管理會計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20):233235.
[7]徐可達,吳瑩.操作風險資本計量方法變遷分析及對管理實踐的思考[J].國際金融,2019(04):2631.
[8]劉暢,楊鎖昌,陳建輝,等.BOPPPS模型在“制導技術”課程教學設計中的應用——以“雷達基本原理”為例[J].科技風,2023(32):142144.
基金項目:2021年度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重點項目)“城市大學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以金融專碩特色建設為例”(2021A077);2023年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金融開放新格局下共建‘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研究”(項目編號:23BR0214);2018年湖北省教育廳省級教研課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背景下湖北地方高校經管類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測度研究”(項目編號:2018307)
作者簡介:王瓊(1978—?),女,土家族,湖北鶴峰人,博士,江漢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金融風險管理;王薇(1989—?),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江漢大學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財政學和金融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