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南?康冰心?李靜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推動鄉村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本研究通過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創新創業第二課堂、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及創新創業大賽,形成鄉村振興類項目的選拔、培育、孵化及競賽為一體的“選育孵賽”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戰略與創新創業教育搭建起一座貫通的橋梁。
關鍵詞:鄉村振興;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培養面向新農業、新農村、新生態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國家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2021年,我國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支持高等學校、職業學校加大農村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鼓勵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1]。顯然,創新創業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相融合已成為發展趨勢,為契合國家發展戰略需要,本研究以雙創教育為抓手,將鄉村振興有機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按照“創新與創業教育基礎課—創新創業第二課堂—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主線,構建與鄉村振興戰略相契合的“選育孵賽”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培養學生扎根祖國大地、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業報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一、鄉村振興戰略融入雙創基礎課程
由于基礎教育涉及創新創業的內容有限,學生步入高校后首先接觸的創新創業教育便是課程。為培養鄉村振興型人才,可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融入創新創業基礎課中,引導學生設計鄉村振興類創新創業項目,并模擬運營。具體融入路徑如下:
(一)課前熱身
課前可以通過預習的方式,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自己身邊或網上宣傳的鄉村振興案例,開展鄉村需求調研活動,了解不同地區鄉村發展現狀。
(二)課程案例
傳統創新創業基礎課中的案例多偏向于一些已經成功的企業案例,為了激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可以適當融入一些貼近學生專業的鄉村振興案例,整理并建立不同專業的鄉村振興案例庫。
(三)課堂活動
創新創業基礎課程要上得生動有趣,需要在課程中融入適當的課堂活動,而每個活動都有一個主題,可在部分課堂活動中將主題設定為與鄉村振興相關,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能關注到鄉村的需求,并思考能為其做什么,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去解決問題并有所創新;例如,在思維發散訓練中,常使用思維導圖作為課堂活動的工具,可以引導學生以自己的家鄉為主題進行發散,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家鄉都非常了解,特別是家鄉特產、人文地理、美食等,發散完成后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其是否能通過學到的專業知識為家鄉做貢獻。
(四)課后作業
創新創業基礎課的課后作業也豐富多彩,在課后作業中融入與家鄉的發展相關內容,將鄉村振興的種子埋在學生心里;例如,布置“我為家鄉代言”的課后作業,讓學生以表演、歌舞或者繪畫等多種多樣的形式,開展為家鄉代言的活動;或是布置一分鐘家鄉宣傳短視頻,讓同學們拍攝一分鐘的短視頻來介紹自己的家鄉;這些作業不僅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創新設計,也讓他們在宣傳自己家鄉的過程中心系家鄉,為后期激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振興鄉村埋下伏筆。
通過鄉村振興戰略與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的融合,在思想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生群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行為上強化大學生創新思維機會識別和創業能力,讓學生有意識地將專業創新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從而開發鄉村振興類創新創業項目[2]。
二、鄉村振興戰略融入雙創第二課堂
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負責人”,除了創新與創業教育基礎課之外,高校還可在第二課堂中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圍繞鄉村振興主題,從創新創業項目培育、創業人物引領及創新創業實踐等3個方面的第二課堂系列活動,促使大學生在鄉村振興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
(一)創新創業項目培育
高校在選拔培育創新創業項目過程中,可以將鄉村振興類項目單獨分為一類。通常鄉村振興類項目具有以下特點:(1)能緊密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產業優勢;(2)注重生態環保,推動鄉村產業綠色發展;(3)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促進鄉村文化振興;(4)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實踐性,能夠為鄉村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和機遇。
在選育鄉村振興類創新創業項目時:(1)教師要引導項目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選擇符合鄉村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需求的項目;(2)注重項目的創新性,優先選擇具有獨特創新點、市場前景廣闊的項目;(3)考慮項目的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確保項目能夠在鄉村長期穩定發展,并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二)創業人物引領
為更好地激發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高校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可以通過邀請一些返鄉就業創業的學長、學姐回校分享創業體會,或者邀請鄉村企業家來做創業講座,從而為在校大學生提供與創業者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是與創業者相關的真實故事、創業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從而更加了解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激發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能動性,逐漸產生創業熱情,還可以為學生們今后的創業之路提供寶貴的經驗。返鄉創業人物講座可以分享創業者的創業理念、經營策略和管理經驗以及返鄉創業對家鄉的產業振興帶來的正面影響,鼓勵學生關注國家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為職業生涯做好規劃。通過此類活動,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三)創新創業實踐
創新創業實踐是將創業想法和知識技能相結合的重要途徑,通過校團委開展的“返家鄉”“三下鄉”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創業想法與知識技能,回到家鄉進行實踐,幫助廣大學生上好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在“返家鄉”活動中,(1)聯系當地企業為返鄉大學生對接崗位需求,采取企業實踐、政務實踐、公益實踐等方式,實現實習企業與返鄉學子的雙向奔赴;(2)組織學生到家鄉當地企業開展參觀調研活動,從工業、農業、旅游業等方面了解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還可以與當地企業進行交流座談,為家鄉的發展建言獻策;(3)通過返家鄉活動,讓參與的學生分享實踐感悟,吸引更多青年人返鄉就業創業。在“三下鄉”活動中,學生團隊將先進的文化、科技和衛生知識帶到鄉村中去,推動農村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團隊需要調研當地的需求和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實踐方案,在需求中探索創新創業項目。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增強對農村地區的了解和關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鄉村振興類雙創項目孵化
對于部分可落地的鄉村振興類雙創項目,學校應從孵化平臺與設施、孵化服務與支持等方面制定項目孵化方案,并做好相應資源對接。
(一)孵化平臺與設施
前期已經完成項目落地驗證的鄉村振興類雙創項目可進入到孵化階段,高校對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的基地有兩種,(1)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作為高校主要的孵化平臺,其整合了豐富創新資源和創業環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孵化平臺。通過大學生創業園,可以獲取項目對接、資源共享、技術支持等服務,同時可以鏈接企業資源、專家資源和培訓資源,開展農業科技創新、鄉村旅游開發、農村電商等多個領域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工作。大學生創業園通過孵化優質鄉村振興類創新創業項目,為鄉村地區引入了新的產業和經濟增長點,為鄉村地區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2)校企合作產業孵化基地,為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學校可以聯合校企合作孵化基地給予大學生創業項目支持,針對鄉村振興類項目,孵化基地面向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開放一定比例的免費孵化空間,并且提供優質、專業的孵化服務。
(二)孵化服務與支持
對于校內鄉村振興類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可以從創業支持、技術支持及資金場地支持等三方面幫助新項目進行落地。創業支持主要給予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培訓,了解創業流程,學會進行市場分析,規避創業風險等。技術支持是針對項目中存在的技術難點,大學生創業園可以提供對應的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整合校內外專家資源,幫助新創項目解決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資金場地支持是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項目落地的核心問題,大學生創業園可以通過項目申報、項目評估與項目選拔,給予優質項目啟動資金,對接相應的企業投融資,并且提供場地給項目團隊作為辦公空間、生產空間及實驗室等區域使用,減少前期創業風險。
四、鄉村振興類項目參加雙創大賽
根據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要求:大學生要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3]。為吸引大學生聚焦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門設置“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促使大學生雙創項目聚焦“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本研究將著重從鄉村振興類項目的參賽特點以及雙創競賽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進行分析。
(一)鄉村振興類項目的參賽特點
雙創大賽對于鄉村振興類項目參賽的要求有以下幾個特點:(1)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參賽項目必須緊密圍繞鄉村振興,關注農村的產業發展、教育發展、醫療健康、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方面,通過創新實踐去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2)突出科技創新,參賽項目更加關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及服務創新,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模式創新及服務創新可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解決鄉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3)注重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參賽項目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關注到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一味追求企業收入的增長,需要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取得平衡。
(二)競賽對鄉村振興項目的推動作用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不僅僅是雙創大賽的口號,而是通過大賽將雙創教育與社會實踐相連接。(1)大賽為鄉村振興類項目提供了良好的展示交流平臺,學校也通過大賽組織學生去開展鄉村振興類活動,在實踐中發現鄉村的痛點,平臺可以為參賽團隊整合資源,吸引更多人關注鄉村振興事業,有效地解決鄉村發展的問題;(2)大賽能不斷促進項目迭代更新,通過大賽的評審與反饋機制,參賽項目能獲取教育專家、企業專家及創業導師的指導,能快速地發現項目自身的缺陷與不足,從而進一步完善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方案;(3)大賽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大賽以創新為核心,要求學生用新技術、新手段去解決農業農村的問題,帶動農業科技研發,實現創新成果轉化,例如,用智能制造技術給傳統的農業賦能,提高生產效率等。
綜上所述,雙創競賽為鄉村振興類項目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機會,高校應進一步加強鄉村振興類項目的培育與支持力度,推動更多優秀的項目落地,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智力支撐。
結語
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從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第二課堂、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創新創業大賽4個方面進行改革,形成的創新創業教育“選育孵賽”新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業熱情,將優質鄉村振興項目孵化落地,促進“課崗賽”融通,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通過新模式的實施與應用,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創新型工匠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讓學生更加關注鄉村的需求,學以致用,投身于鄉村振興事業當中,孵化落地一批優質的鄉村振興類項目,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貢獻智慧和才干。
本文系1.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課題《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選育孵賽”新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2ZJY2698);2.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超效率DEA下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績效研究與實踐——基于崗位勝任力視角》(項目編號:GXGZJG2020B02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孟迪.鄉村振興戰略與高職“雙創”教育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6):57-61.
[2]王博文.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選擇與策略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3(08):146-149.
[3]丁雅誦.以青春和理想譜寫信仰和奮斗之歌[N].人民日報,2022-06-18(5).
(作者單位: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