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竹?譚艷
摘要:高職院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然而還存在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狀況。為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要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嚴峻,其原因在于專業設置與企業發展的契合度較低,培養模式與產業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為此,有必要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高職院校開展產學研結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三高四新”戰略;高職教育;產教融合;路徑
引言
產教融合是一個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工程,是企業和學校通過校企合作來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紐帶。當前高職院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然而還存在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狀況,其原因在于專業設置與企業發展的契合度較低,培養模式與產業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為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要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協同參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內容。為此,深入剖析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存在的問題,找到高職院校開展產學研結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協同發展的背景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三高四新”(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戰略的提出,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為湖南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湖南發展錨定的新坐標、明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湖南高職院校將各項工作融入“三高四新”戰略,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增強高職院校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深度發展指明了方向[1]。2023年8月16日,第七屆中國(長沙)國際職業教育大會暨產教融合博覽會在長沙召開,70余位職業教育與培訓領域專家和先鋒共同探討全球范圍內面向未來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佳實踐,為我國職業教育搭建國內多元化的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平臺[2]。
二、“三高四新”戰略、高職教育和產教融合的概述
(一)“三高四新”戰略
“三高四新”戰略即“三個高地、四新使命”,是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二)產教融合
對于“產教融合”這一概念,一直以來都沒有統一的界定標準,國內的學者們也都從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了解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產教融合模式本質上是高職院校與企業在校企合作中實現融合式發展的標準模式[3]。當前,一般認為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學相互融合、相互合作,是職業學校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在院校布局、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與產業結構相適應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和服務社會。
(三)高職教育產教融合
高職教育的產教融合,是指在政府與產業的雙重引導下,由企業與高職院校綜合考慮、衡量內外部的影響因素,在社會內部的協同作用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采取合作促進內外部因素的升級優化、高效整合,努力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三高四新”戰略與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協同發展
在“三高四新”戰略與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協同發展方面,學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高四新”戰略下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三高四新”戰略下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等方面。當前職業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規劃存在不對稱性,個別行業尚缺少相關專業的支持;職業教育面臨人才供給與需求銜接不暢、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主體融合不深和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問題,針對問題和區域發展特色提出有效路徑[4];“三高四新”戰略下廣告設計專業存在專業課程設置欠缺合理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匱乏、缺乏校企合作實踐考核機制、缺乏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教學管理模式4個問題[5],因此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可從系統架構并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方面開展。
三、湖南高職院校服務“三高四新”戰略現狀研究
對“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現狀開展調研,發放1000份電子調查問卷,調研對象為湖南長沙五所高職院校的包括專業課教師、在校學生、企業管理人員、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行業協會的管理人員、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了解當前湖南高職院校在育人模式、辦學特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要求等,找到差距補短板,推動高職教育的不斷探索,從而多方合力,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服務于實現“三高四新”的戰略目標和使命。當前,湖南高職院校服務“三高四新”戰略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學生生源復雜多樣
通過對高職院校在校學生調研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較為復雜,主要包括高考統招生、單招生、退役軍人、社招生等,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專業技能的差異等等給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難度。如對口單招的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明顯要好于高考統招學生,高考統招生的文化基礎知識要比對口單招生、藝體特長生扎實,這就需要在分班時有所區分[6]。以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會計金融學院在新生分班過程中,對口單招學生會組成單獨的班級,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制定單獨的人才培養方案,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專業水平在授課過程中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設計活頁教案,精準施教;公共課教師根據生源思想道德素養、文化知識等方面的不同,開展教學設計,都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中。
(二)回生源地就業和創業較少
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主要集中在長沙、廣州、深圳、武漢、上海等發達地區,回生源地就業創業較少。調研中發現,各高職院校結合本校專業舉辦人才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機會。以湖南高職院校為例,學校針對2023屆應屆畢業生舉行春季校園招聘會,聘會聚焦住宿和餐飲業、旅游業、會計金融業、文體業、商務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六大行業,匯集144家知名企業,共提供591個職位3815個崗位,精準對接學校31個專業。學校充分利用立足長沙的地緣優勢以及“雙高”校的品牌效應,吸引眾多優質用人單位報名參加,其中長沙本地企業達131家,以便促進更多畢業生留在本地就業創業,服務長沙振興發展。為方便畢業生們對口求職,招聘會根據參會企業特點,設置了湘菜、湘商、湘旅、會計金融、文化創意、軟件等六大專區。3182名畢業生投遞簡歷6000余份,在畢業前就已經找到實習和就業單位。部分大二年級學生也來到招聘現場了解情況,為來年應聘求職積累經驗。
(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程度不深
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的發展方向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通過調查發現,部分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還不夠深入,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頂崗實習是分階段開展的,合作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產教融合僅僅限制安排學生實習、見習,而企業主要是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與學校的深度合作并沒有連續性,企業多是只提供設備、實訓實習場地等保障學校正常有效的教學活動,但是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上融合并不緊密,學校培養的人才也不沒有全部被企業招聘進崗位,很多企業更加愿意通過人事招聘,在眾多投簡歷的應聘者中挑選人才。政府層面雖然制定了產教融合的政策,但是后期行政力度不夠,涉及多部門交叉管理的區域最后變成了最不關注的區域,導致產教融合容易流于形式[7]。
四、“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協同發展的路徑研究
(一)“三高四新”背景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三高四新”戰略部署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部分就是對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8]。在“三高四新” 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深入企業調研,對崗位要求和崗位需求,根據企業要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人才培養要求重構課程內容,公共課教學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專業課采用“教學分段、分眾教學、精準施教”教學策略,依據學生的專業、技能等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全期課程分成校內學習和企業實踐兩段,校內課堂教學實施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活動,教學不僅僅限于課堂上完成,還有企業、線上學習[9]。課前在智慧職教或者學習通設置任務,讓學生領取任務,根據跟前任務完成預習、思考問題,帶著問題參加課中學習。課中設置學習任務,通過互動討論、協作學習、頭腦風暴等方式,小組協作完成任務,課后開展練習訓練,將課后練習提交系統老師批閱,通過學做練一體化的閉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三高四新”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
2021年10月,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頒布《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服務“三高四新”戰略的意見》指出,加強教學資源開發,建設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10]。當前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過程中出現了教學資源一體化設計不合理或沒有一體化設計、課程資源重復、缺乏標準等問題[11],開展教學資源建設的理論研究,通過分析崗位職業能力、設計結構化的課程體系,理清并構建職業能力標準,確定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一體化設計,由教師、企業、學習者三方設置教學資源,在每個階段明確三者的任務,創建全方位資源共享模式。
(三)高職教育產教融合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產教融合的最優結果是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相契合[12]。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當地經濟財力,高職院校應與人才鏈、產業鏈、資金鏈對接,使人才培養方案與地區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為企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為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促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通過建立產業學院,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將企業崗位要求、專業培養目標和企業標準寫入,將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作為日常教育教學的重點,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增強職業自豪感。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服務“三高四新”戰略要緊跟現代產業發展趨勢,綜合考量各種影響因素,如區域經濟發展要求、企業人才需求、高職院校課程設置、資源庫建設、產教融合發展和產業學院建設等等,深化產教融合協同發展,在完成培養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同時,發揮企業的教育主體責任,提高湖南的制造業實力,繼續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擦亮湖南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為服務“三高四新”戰略輸送大量有用之才。
本文系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優秀青年項目《“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協同發展路徑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3B111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包學敏.新時代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研究——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分析[J].河北職業教育,2023,7(04):31-35.
[2].EducationPlus2023第七屆中國(長沙)國際職業教育大會暨產教融合博覽會開幕[J].汽車維修技師,2023(09):16-17.
[3]李定珍,侯杰.對接“三高四新”的湖南高職院校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與路徑[J].職教通訊,2023(01):22-28.
[4]孫娟,王紹建.“三高四新”建設進程中職業教育發展機遇、挑戰和推進路徑——以常德市為例[J].內江科技,2022,43(07):8-10.
[5]司一凡.高質量發展視域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協同機制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2.
[6]何惠風.長沙集結民營經濟“后浪”力量奮進“三高四新”征程[N].中華工商時報,2021-12-08(005).
[7]羅玉環.為當好實施“三高四新”戰略領頭雁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示范區貢獻力量[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21(05):25-27.
[8]向琳麗.“三高四新”背景下高校思政課程優化研究[J].大學,2023(03):89-92.
[9]劉騫,沈言錦,黎修良.“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重構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05):74-78.
[10]周玉甲,袁佳健,李活.落實“三高四新”戰略,服務先進制造業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為例[J].就業與保障,2021(24):166-168.
[11]陳文靜,黃佳莉.讓職業教育賦能湖南高質量發展——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就《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服務“三高四新”戰略的意見》答記者問[J].湖南教育(C版),2021(10):15-17.
[12]倪瑩瑩.“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高水平技能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現代農村科技,2022(12):79-81.
(作者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