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森林資源管護作為一項漫長、繁雜的系統工程,與林木質量、林業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密切相關。為提高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水平,根據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實際,分析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提升森林資源管護意識、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管護隊伍建設、完善森林資源管護制度、加強技術裝備投入與應用等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 森林資源;生態系統;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68
森林資源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凈化空氣、消除噪聲、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等多重作用[1]。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祁連山保護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2]。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加速對區域森林資源的索取與利用。然而,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的提出,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對自然資源的態度。祁連山保護區的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逐漸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個人的高度重視,紛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共同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助力祁連山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取得顯著成效[3]。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祁連山保護區也遇到了一系列問題。筆者重點探討了祁連山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以期為當地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1 概況
1.1 祁連山保護區自然環境概況
祁連山保護區地處甘肅省西南部,祁連山北坡,跨越金昌市、武威市、張掖市3市的天祝縣、古浪縣、涼州區、永昌縣、山丹縣、甘州區、民樂縣、肅南縣8縣(區),總面積198.72萬hm2,分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三大區域,其面積分別為50.41萬hm2、38.74萬hm2、109.57萬hm2[4]。祁連山保護區山勢西高東低,大多數地區海拔超過3 000 m。土壤類型眾多,包括山地草原栗鈣土、亞高山灌叢草甸土、山地森林灰褐土等。祁連山保護區屬于大陸性高寒半濕潤山地氣候區,具有夏季溫涼濕潤、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等特點。據統計,祁連山保護區年平均氣溫在0.2~3.6 ℃,年平均降水量在200~500 mm,無霜期為140 d左右[5]。
1.2 森林資源概況
祁連山保護區森林資源豐富,現有16.86萬hm2有林地、1.41萬hm2疏林地、57.49萬hm2灌木林地、0.43萬hm2未成林造林地、0.28萬hm2無立木林地及3.99萬hm2宜林地,森林覆蓋率達28.8%,主要分布有青海云杉、祁連圓柏、青甘楊、樺樹等樹種[6]。
2 森林資源管護的重要性
2.1 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作為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其水土保持能力較強。一旦森林資源遭受破壞,必將導致大量土壤裸露在外,土壤遭受流水沖刷的可能性與危險性顯著增加。因此,科學做好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維持林區森林覆蓋率,既可有效阻擋水流沖擊,以達到預防與減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又可借助植物根系固定土壤,避免引發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7]。
2.2 保護生物多樣性
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之一,可為各種生物提供賴以生存的良好環境。科學做好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既可為林下動植物及微生物繁衍生存提供良好環境,維護森林及生物多樣性,又可最大限度減少由于森林消退而出現的物種危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3 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森林資源不僅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近年來,隨著康養基地、森林公園的蓬勃發展,強化森林資源管護,有效保護森林景觀與生態環境,可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觀賞與療養,并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也相當顯著[8]。
3 存在的問題
3.1 管護意識薄弱
森林資源管護意識與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成效密切相關。自然保護區大都地處偏遠山區,受經濟發展滯后及教育資源有限等因素影響,大部分農牧民知識水平與受教育程度較低,無法充分意識到森林資源管護的重要性,導致破壞森林資源現象頻發[9]。此外,祁連山保護區現有管護人員數量較少,人員年齡偏大,工作精力有限,難以承擔偏僻林區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再加上宣傳教育不到位,大部分農牧民對森林資源管護法律法規一知半解等,致使林區隨意用火行為時有發生,不僅直接威脅了森林資源安全性,還嚴重阻礙當地林業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3.2 基礎條件差
1)祁連山保護區山林茂密,人煙稀少。再加上林區山路崎嶇且“斷頭路”多,使森林資源管護、防火防災等工作開展面臨極大困難[10]。2)部分管護站地處偏遠,不僅自然環境惡劣,其住宿與辦公場所更是年久失修。場所內設施簡陋,用電用水困難,還面臨著諸多安全隱患,直接影響了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3.3 人力資源短缺
1)祁連山保護區遠離城鎮,生活與工作條件艱苦。再加上林區山路崎嶇,毒蟲等野生動物侵擾及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導致林區管護人員數量不足。祁連山保護區現有森林資源管護隊伍“老齡化”,對新技術、新設備的接受能力差,直接影響了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效率與質量[11]。2)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人員的待遇不夠豐厚,再加上工作繁重,難以吸引有經驗、有技術的專業人才參與其中。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祁連山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人力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峻,嚴重制約了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正常開展。
3.4 管護制度不健全
森林資源管護制度不健全也是祁連山保護區開展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時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祁連山保護區在森林資源管理上存在著管理不力、責任不清、創新精神缺失等問題。各單位責任模糊,導致林區林地違法占用等問題頻發,不僅嚴重浪費了森林資源,還阻礙了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此外,祁連山保護區部分管護人員自覺性不強,未能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規范開展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導致森林資源管護成效不佳。
3.5 先進技術手段應用不足
隨著信息化、智能化的飛速發展,“互聯網+護林員”的森林資源管護模式廣泛應用于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然而,受資金不足等因素限制,祁連山保護區對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程度依然略低,主要表現在以下3方面。1)監測手段單一。現如今,祁連山保護區依然沿用以往傳統的防火道路建設、人工巡視等管護手段,多樣化技術手段應用極為欠缺。2)先進技術應用程度不高,突出表現在遙感技術的應用薄弱,無法全面、準確監測與管理森林資源。盡管祁連山保護區引進了遙感技術等先進技術,但是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無法實現對獲取的森林資源管護信息的統一采集、分析與管理,導致后續數據分析及利用效果不佳。3)新技術應用不夠充分。祁連山保護區引進了部分先進技術,但由于管護人員新技術應用能力有限,致使技術應用效果大打折扣。
4 對策
4.1 提升森林資源管護意識
1)祁連山保護區當地政府、社會組織與媒體等應通過設計宣傳展板、發布公益視頻、開展文藝演出、發放小手冊等多種方式強化森林資源保護、防災減災及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宣傳推廣,既可普及森林資源管護相關知識,又可提升大眾對森林資源管護的認知。2)祁連山保護區應積極組織植被恢復、義務植樹等多種環保活動,并引導與鼓勵周邊居民參與,以提升大眾參與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3)當地政府還可構建示范基地,通過開展森林資源管護實踐及環境友好型的經濟活動,向大眾普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使其森林資源管護意識實現顯著提升。
4.2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1)祁連山保護區相關部門應重視林區保護站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盡可能為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2)積極建設瞭望臺、防火通道、巡護道路等基礎設施,以便于高效開展森林資源管護工作。3)配備足夠的管護機具、管護裝備、監控設施、通信設施等,以保障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人員的安全[12]。
4.3 強化管護隊伍建設
1)結合祁連山保護區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等現實情況,積極招募并選拔一批身體素質好、具備吃苦耐勞精神的青年專業人才,以充實管護工作隊伍。2)適當提升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為其創造良好的生活與工作環境。3)定期組織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人員參加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并組織知識與技能考核,以確保其全面掌握培訓中涉及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此外,重視技術創新與應用實踐,使在職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得以顯著提升。4)嚴格做好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祁連山保護區還應制定科學、完善的晉升機制,為工作態度端正且認真負責、恪盡職守的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人員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13]。
4.4 完善森林資源管護制度
1)祁連山保護區相關部門可簽署管護責任書,其內容及具體要求必須告知工作人員。2)嚴格執行值班、會議、學習、請假與休假等基礎管護制度,同時建立月、季度與年考核獎懲制度,既有利于監督與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又可助力森林資源管護質量實現顯著提升。3)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重要作用,公開執法部門的工作流程、違法行為處罰依據等,既可第一時間發現與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又可確保執法的公開化,以確保森林資源管護工作質量。
4.5 加強先進技術與裝備的應用
1)祁連山保護區應積極引進社會資本與市場化機制,爭取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實踐管護工作中。2)祁連山保護區應綜合應用人工巡護、飛行器巡視等技術手段,豐富森林資源管護方式。3)大力引進無人機自動巡視、虛擬現實技術、基于遙感技術的圖像識別等先進技術設備,助力森林資源管護效率與質量實現顯著提高。4)構建數字化巡護系統,為祁連山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部門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持。5)強化與企業、科研單位的合作與交流,共享新技術與成果,并將其應用于森林資源管護領域,以提高森林資源管護效率與質量。
5 結語
森林資源是人類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重要資源之一,森林資源管護是一項長期、復雜且艱巨的任務。為科學保護與利用森林資源,必須正視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強有力的應對措施,以助力森林資源管護工作高效開展,推動當地林業產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瑞燕.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護現狀及措施分析[J].山西林業科技,2023,52(S1):58-59.
[2] 韋志忠,覃英梅.西林縣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存在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3,14(9):133-135.
[3] 申淑慧.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林業科技,2023,52(S1):75.
[4] 林翠山.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現狀及措施[J].廣東蠶業,2023,57(10):23-25.
[5] 邸華.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分布特征[J].林業科技通訊,2023(3):23-27.
[6] 郝武年.祁連山基層保護站森林保護措施[J].農家參謀,2022(8):126-128.
[7] 覃英梅,韋志忠.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建議[J].鄉村科技,2023,14(11):105-107.
[8] 楊娜娜.淺談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護[J].山西林業,2023(2):30-31.
[9] 李慶飛.基層林場森林資源管護工作經驗談[J].現代農村科技,2023(11):3-4.
[10] 張小亮.淺談東山實驗林場森林資源管護對策[J].山西林業,2023(4):38-39.
[11] 夏澤.成縣森林資源管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化農業,2023(8):50-52.
[12] 王昔澤.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7):23-25.
[13] 劉清源.森林管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相關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15):164-166.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張俊云(1977—),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林草管護。E-mail:29036535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