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家聚焦群眾關切、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推進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的戰略背景下,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設成為重中之重。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正確認識“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三者的區別與聯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設的原則和邏輯,在學校文化建設、培養模式創新、特色課程構建、課堂教學變革、教師隊伍培養和科學評價支撐六個方面深入探索,為特色普通高中建設實踐提供有價值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特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建設路徑
普通高中是整個學校教育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既承擔著為高一級教育輸送人才的責任和義務,又必須面向和服務每一名高中生,使其獲得體現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終身學習和知行合一等理念的現代化教育。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既是國家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戰略要求,也是遼寧省“十四五”時期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等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的目標。2021年5月,遼寧省教育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遼寧省特色普通高中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2023年8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這些教育決策均要求培育一批優質特色高中,扎實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將強化特色普通高中建設與學生特質發展進行有機融合,以滿足高中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需求。基于此,大力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落實國家和遼寧省教育改革政策,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平臺,是特色普通高中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特色項目、學校特色與特色學校的區別和聯系
特色項目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學校的獨到之處,如體育特色項目、科技教育特色項目等。學校特色是指一所學校從實際發展需求出發,經過長期積淀形成的能夠反映學校自身特點、相對穩定且有一定贊譽度和影響力的思想、理念或實踐行為。其表現形式可以是項目、學科、課程、課堂、教師、學生、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社團等。學校特色體現其“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并且與實用性、務實性緊密結合。特色學校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個性化的學校。“特色”是一個學校的核心價值與附加價值的結合,體現在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校園文化、管理制度、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和環境氛圍等方方面面,影響著師生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是學校文化自然積淀的結果,需要不斷深化、豐富與積累,進而形成全校師生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念以及獨特的精神氣質、行為特點和整體風貌。
學校在推進多樣化發展中,一般遵循“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的過程。特色項目是學校特色發展的支撐,當特色項目形成并取得一定成果后,會帶動特色領域產生重要的變化和影響,進而形成學校特色。可以說,學校特色是由學校的特色項目逐步發展而形成的,它是學校變革的初步階段,而特色學校是成熟階段。具有學校特色的學校不一定是特色學校,但特色學校一定具有學校特色。只有特色精神在學校管理、課堂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學生活動開展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形成一種基于學校校情和學情、面向未來人才培養需要的辦學理念和風格,才能達到特色學校的要求。從特色項目到學校特色,再到特色學校,這是一個逐步拓展、不斷升華、長期發展、廣泛輻射的過程。
二、特色普通高中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行動邏輯
建設特色學校的基本條件是在完成國家“五育并舉”要求的基礎上,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本學校的優勢,聚焦學校發展核心問題,找好突破點,打造領域線,形成成果面。
(一)基本原則
首先,特色學校建設要遵循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是特色學校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要堅持“五育融合”“以人為本”,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其次,特色學校建設要有獨特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久”是特色學校的主要特征和要素。再次,特色學校建設要遵循整體性。特色應成為學校、家長共同追求的目標、理念和行動。除了全員參與,還要全面體現,也就是特色無時無處不在,滲透于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最后,特色學校建設要符合教育規律和學校實際。特色切忌朝令夕改,不能草率運作,需要注重傳承與創新。
(二)行動邏輯
首先,要摸清學校基礎。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對學校的發展歷史、現有優勢、現實困境等進行深入交流,做好調研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可以請專家入校開展頭腦風暴活動,從而明晰方向。其次,要做好辯證分析。特色學校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將基于特色基礎上提煉出的精神轉化成學校文化。學校的文化建設不能憑空生成,而是要基于學校的辦學歷史和社會發展需求,并且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內化,從而形成獨特的辦學氣質。最后,要做到創新發展。特色學校建設是在學校發展上的再提升,特色建設既不能摒棄已有的成功經驗,也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而是要突破條框制約,打造新的育人方式,這是特色學校建設的根本和關鍵。
三、特色普通高中建設的實踐路徑
特色學校建設絕不是一個短期的教育行為,而是一個從自身入手,綜合主觀、客觀多種因素,體現辦學規律的實踐過程。
(一)以“特色文化”為著眼點,形成共同價值追求
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一是要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科學凝練符合新時代要求和學校實際的特色辦學理念,并使之成為廣大師生普遍認同、自覺遵守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二是要建立健全特色發展機制,將特色建設納入學校發展規劃,著力培育積極向上、奮發有為、團結和諧、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使特色文化成為學校發展的核心動力。
(二)以“資源整合”為增長點,創新特色培養模式
學校的特色發展離不開社會多方面的力量。在確定特色領域后,學校可以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實踐教育基地等合作,或者采取集團化辦學、校際發展聯盟等多種途徑,努力為具備不同潛能的高中生提供適合的多樣化特色教育。
(三)以“特色課程”為支撐點,構建課程育人體系
學校一是要在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的基礎上,堅持課程資源開發多樣化、課程選擇多元化和課程實施校本化的特色課程建設策略,優化課程設置,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完整、層次清晰、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特色課程體系;二是要充分利用各類資源,開發滿足學校特色發展需求的必修或選修校本課程,規范選用多種類型的校本特色教學教輔材料;三是要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特色實踐活動。
(四)以“學生發展”為核心點,探索特色教學方式
學校一是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新高考、新課改的要求和學校特色建設需求,創新特色教學方式,探索并推進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改革,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深度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形成課堂教學特色;二是要積極推進分層分類選課走班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撬動課程變革。
(五)以“教師隊伍”為關鍵點,加強特色團隊培養
學校一是要著力建設有明確特色發展思路、卓越領導力和執行力的學校管理團隊;二是要強化適應特色發展的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校本研修、專題培訓、現場觀摩、學習交流等方式,努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特色專長、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師資隊伍;三是要充分依托本地資源,結合特色發展需求聘請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帶領教師積極參與特色建設相關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形成精品成果。
(六)以“科學評價”為突破點,健全特色評價體系
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評價機制,采取綜合性評價、專項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等多種方式,科學評價學校的發展水平。
學校一是要建立健全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為價值取向的教師績效評價體系;二是要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強化對學生的愛國情懷、思想道德、創新思維、身心健康、審美素養、勞動實踐、國際視野等方面的評價,增強評價的真實性、科學性、有效性。
特色普通高中建設是一種育人理念的形成,一套教育模式的構建,一種校園文化的建立,一所學校個性風格的形成,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學校整體特色的立體化呈現和表達。因此,普通高中要將打造多樣化特色化高中作為育人方式轉變的重要載體,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滿足學生需求為前提,量身定制適合學生成人成才的教育模式,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麗,柴純青.普通高中特色建設:謀劃與實施[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徐鳳.上海市普通高中特色發展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3]鄭玉飛,喬佳宇.特色學校群體的“升級”與“回歸”:中小學校發展演變趨勢分析[J].教育科學探索,2024(1).
[4]于俊麗.區域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教育,2023(10).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