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重大理論成果?!懊珴蓶|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專題教學,依據課標,立足學情,深耕教材,構建“123+X”教學模式;按“為何形成——能否形成——如何堅持”的理論邏輯深刻領會和發掘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教學過程以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成長期待為價值引導的切入點,以解決和突破教學重難點、厘清學生思想困惑為重要前提,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改革專題教學內容等,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教學設計;創新教案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6.023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4)06-0157-06
一、教學說明
1.專題分析
本專題對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第一章內容。從教材體系看,屬于毛澤東思想板塊“思想”“革命”“建設”三部分內容中的“思想”統領,在課程中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從內容邏輯看,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的總體概括,明確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科學內涵、主要內容、活的靈魂以及對待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態度,闡明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源于豐富的時代內涵、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獨特的歷史地位。
2.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為綜合性院校大二本科生。通過問卷、交流等方式對學生大中小一體化銜接、專題知識儲備、學習偏好、認知水平等學情進行探底。結果顯示,71.79%學生在中學學習過此專題相關內容,但對知識僅停留在“了解”“記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仍需要繼續進行深度學習;班級整體呈現出“思維活躍強、參與互動強、質疑解構能力強”和“理論基礎弱、現場表達能力弱、辨別能力弱”的“三強三弱”特點,存在“知行難合一、認同難深入”的兩難境地,有著“多元學習動機、創新教學方式、提升自身認知水平和教師教學素養”四方面需求。
3.教學方法
主題活動式教學法、問題鏈教學法、沉浸式體悟閱讀法、案例教學法等。
4.教學目標
通過本專題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和過程,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的基本內涵與當代價值,能夠運用正確的方法原則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進行科學評價,自覺抵制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5.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毛澤東思想主要內容的核心觀點和精神實質;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基本內涵及當代價值。
(2)教學難點
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駁斥毛澤東思想“過時論”等歷史虛無主義觀點。
6.教學策略
專題教學依據課標,立足學情,深耕教材,將教材重點與理論難點、社會熱點和學生關注點相統一,科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堅持 “平等交往”“多元互動”的理念,綜合構建“123+X”教學模式,即圍繞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依托線上與線下兩個教學平臺,全程貫穿網絡、理論和實踐三大課堂,統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增強專題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和滿足發展多樣性需求。
課堂教學以“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主題活動為載體,以對毛澤東思想時代價值的闡述為內容主線,按照“為何形成——能否形成——如何堅持”的邏輯結構,設計問題鏈。通過問題導入、內容剖析、總結升華等環節,解決和突破專題中的重難點,使學生深刻領會和發掘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增強理論自信、歷史自信。
教學課時:4學時。
二、教學內容
1.導入環節
從國內外關于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熱點問題切入,引導學生思考毛澤東研究熱產生的原因?調查學生最關注專題中的哪些問題?存在什么樣的困惑?
第6期李新艷:“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教學設計
2.教學環節
主題活動:我心目中的毛澤東
采用雙線混融教學方式。按“課前任務布置——同學自由結組——網絡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課堂展示反饋——拓展延伸”等環節推進主題活動。
翻轉課堂:根據學生成果(如詩詞朗誦、微視頻、情景劇等形式)展示的視角、關注點等進行深入解讀,引導學生增強對毛澤東的感性認識,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激發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
知識點: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1]講授過程中,從黨的三個關于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的確立、堅持和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闡釋入手,緊扣關鍵詞,分層次講清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主題討論: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個人的全部思想嗎?如何看待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師總結:第一,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之間是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是其產生和發展的實踐基礎。第二,毛澤東思想是經過實踐證明正確的科學理論,毛澤東晚年“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被實踐證明是完全錯誤的,與毛澤東思想有本質區別屬于不同概念范疇。第三,結合電視劇《覺醒年代》,闡明毛澤東思想凝聚著黨和人民的集體智慧。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毛澤東晚年錯誤,而去懷疑、否定和抵制作為科學思想體系的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本節主要回答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發展過程,教學重點是講清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社會歷史條件和思想文化淵源。
知識點: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條件
【合作探究】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和導論專題,學生基本具備了此部分內容的背景知識,請學生思考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必然性?
關鍵點:采用同桌交流、歸納總結等環節,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感,培養學生理論總結能力,引導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在戰爭與革命的時代背景下,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理論基礎上,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沃土之中,基于近代中國社會和革命運動發展的客觀需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
堅持課堂教學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重點采用“兩個結合”方法論解析毛澤東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和文化根基。通過黨史故事:“三本書讓毛澤東建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融入,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思想武器。另外,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開創了“雙向互動”的典范,是黨首個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創新理論。引導學生認識到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認識理解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的思想文化根基,從而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原文總結】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之間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sup>[2]
知識點: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過程
【讀經悟典】毛澤東在各個時期的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引導學生在閱讀經典中梳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軌跡與發展脈絡,體悟文章的理論邏輯和作者境界,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格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理論修養和思想境界。
【教學批注】本活動貫穿整個學期,課前確定閱讀篇目、課下學生自主閱讀、課堂展示、課后提交個人讀書報告等,此活動作為過程性考核的一部分。
【關鍵點】結合學生課堂展示效果進行總結和視頻播放,講清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過程、代表性著作及闡明的基本思想,為論述毛澤東思想獨創性理論成果提供背景材料。
【拓展討論】播放電視劇《長征》片段:遵義會議。請學生思考兩個問題:遵義會議之前中國革命事業為什么幾經挫折和失敗?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確立,具有怎樣的重大意義和現實啟示?
采用合作探究討論、啟發式等教學方式,重點解析中國革命在遵義會議后走出困境不斷走向勝利的制勝密碼,依循設疑——釋疑——解疑的認知過程,使學生從歷史邏輯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問題一:遵義會議之前,尚處幼年的中國共產黨無論是革命理論還是領導集體尚不成熟。就指導思想而言,對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規律的認識不深,還不善于獨立自主地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就領導集體而言,未形成一個堅強成熟的黨中央集體和領導核心,革命事業屢遭挫折甚至面臨失敗的危險。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點,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從此,中國革命事業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為毛澤東思想發展成熟和發揮重大作用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問題二: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毛澤東核心地位和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具有重大意義和深刻啟示。第一,確立黨的領導核心和領袖權威,確立黨的指導思想,始終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本原則。第二,毛澤東核心地位和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是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偉業的成功秘訣。第三,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理論指導是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根本性問題,是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標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3]可以說,“兩個確立”是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是黨注重確立和維護領導核心的優良歷史傳統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必須倍加珍惜、堅定維護、長期堅持。
(2)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
本部分為教學重點,主要闡釋了毛澤東思想的獨創性理論成果以及活的靈魂的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
知識點: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此部分對毛澤東思想的獨創性理論成果進行了高度概括,為后面三章內容的進一步闡釋提供了理論挈要。在教學設計時,一是為避免講授時內容重復,只需分別提煉出獨創性成果的核心觀點和理論價值,提綱挈領介紹使學生對基本內容形成宏觀架構即可,為后面專題內容做鋪墊和理論奠基;二是回應“否定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毛澤東思想缺乏‘獨創性’”的疑問。采用案例式、黨史故事、拓展閱讀等方式,講清毛澤東思想不是一般性運用和發展,也不是在個別方面,而是在許多領域對馬克思列寧主義作出了獨創性貢獻,從而澄清模糊認識。
【思考交流】結合前面內容及所閱讀的毛澤東經典文章,遞進式引發學生思考并總結毛澤東思想創造性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方法思路】在實際教學中,可分眾化選擇黨史融入、串聯古今等教學方法予以生動講解。比如融入三灣改編、第一軍規的誕生等黨史故事或讓軍迷同學談一談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來講授革命軍隊建設和理論;采用案例比較法:“延安作風”與“西安作風”,或銜接新時代“黨紀學習教育”,講授黨的建設理論,引導學生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是對毛澤東思想的一以貫之和開拓創新。
總之,毛澤東思想是圍繞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題所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從歷史與理論的貫通中展示了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獨創性貢獻,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知識點: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和時代價值
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方法,有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基本方面。此部分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生困惑點,講授時按“什么是”“怎么看”“怎么做”的邏輯結構展開,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鮮活案例和身邊素材,講清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
其一,關于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和根本點,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通過設置三個遞進銜接的總問題進行講授。
知識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如何形成的
【視頻展播】《毛澤東用自己的革命經歷告訴全黨什么是“實事求是”》,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追根溯源。結合習近平關于岳麓書院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論述,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中闡釋實事求是是毛澤東用中國話語、中國表達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作出的創造性概括,既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更是“兩個結合”的典范。
知識點: 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要求
【通過圖文故事】延河岸邊的“豆選法”,使學生清楚只有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才能達成正確的認識,形成有效的方法,實現改造世界的目的。重溫《實踐論》《改造我們的學習》等經典文章,引導學生堅持和踐行馬克思主義學風,既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吃透理論;又重視實踐對理論的基礎作用,搞清實際,號召學生理論小課堂鏈接社會大課堂,增強實事求是的本領。通過分析“深圳從‘老寶安’到‘經濟特區’再到‘城市范例’變遷的非凡歷程”的案例,強化學生對實事求是始終是我們黨贏得成功的制勝法寶的認同。
【原文總結】我們黨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實事求是起家和興旺發展起來”,“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我們共產黨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們過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實事求是。今天,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還是要靠實事求是”。[4]
知識點:如何堅持實事求是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就如何做到實事求是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從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出發,達到知與行的統一,提高學生運用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講授過程中,通過重溫毛澤東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循著習近平在河北考察足跡看鄉村振興(如阜平縣駱駝灣從昔日窮困村莊成為全國文明村的非凡歷程);播放學生實踐作品等生動實踐案例,提升學生從實際出發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結合熱點討論:你對“中國發達國家論”有何看法?幫助學生端正態度,樹立全局觀,深刻認識到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必須要牢牢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這個最大實際,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其二,關于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工作中的具體運用。通過多媒體展示和遞進式問題鏈驅動,啟發學生認識和掌握群眾路線思想的內涵和精神實質。
知識點:如何理解群眾路線
融入“淮海戰役中的支前模范”紅色故事和習近平在2022年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時的講話,講清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所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是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體現了黨的一切工作的內在動力和目標方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了以實踐為基礎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知識點:群眾路線的核心要求是什么
【視頻導入】《十年——習近平兩會溫暖瞬間》,記錄了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每年兩會“下團組”的足跡。視頻生動詮釋了“正確的道路從哪里來?從群眾中來”,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加深對人民是黨執政興國最大底氣,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永不可放棄的重要法寶的理解,幫助學生汲取踐行群眾路線的智慧力量,掌握走好群眾路線的原則要求,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來檢驗黨的一切工作的成效;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像“種子”一樣,在人民當中“生根開花”。
其三,關于獨立自主
知識點:什么是獨立自主
【交流討論】請同學們結合已有知識舉例說明對“獨立自主”的理解,教師緊扣教材內容為學生解讀堅持獨立自主的內涵。
知識點:怎么看堅持獨立自主的重大意義
通過引導學生回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介紹科技自立自強取得的系列成就等素材,啟迪學生從文化、理論、歷史和現實四重維度領會堅持獨立自主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強化學生對堅持自信自強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價值認同。
【教師講授】從理論意義看,獨立自主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本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重要原則。中國的事情,歸根到底要從中國內部尋找根本力量,中國的道路要靠中國人民自己來開拓。從歷史意義看,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歷史不斷論證了只有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自信自立,黨和人民的事業才能有底氣、有力量、有保障。從時代意義看,堅持獨立自主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更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山榻B一些國家生搬硬套西方模式陷入發展困境的案例,說明人類歷史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和國家是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他國模式、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自身強大和振興的。
今天,我們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意義空前,艱巨性也空前?,F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們要堅持自信自立,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從而激發新時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小結】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方面之間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并貫穿毛澤東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始終。“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黨的實踐活動中的正確運用和具體展開。我們過去一切成就是靠堅持三個方面基本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今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依然要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3)如何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本節為專題教學難點,主要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如何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兩個問題。通過組織討論,對學生觀點進行理論提升和價值引領,講清楚毛澤東思想源于獨特歷史地位的時代價值,正面回應毛澤東思想“過時論”等錯誤思想,使學生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和危害,旗幟鮮明地反對錯誤傾向。
知識點:如何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結合近些年國內外掀起的各種“毛澤東熱”、學習毛澤東思想熱、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所取得的系列成就、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等,系統講授“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啟發學生明確毛澤東思想的永恒價值。
第一,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5]毛澤東思想以獨特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第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結合導論專題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啟發學生思考。一是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正確總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如毛澤東建黨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等。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繼承與發展中實現了對毛澤東思想的守正創新。如“人民江山論”“人民至上論”“人民主體論”等重要思想觀點,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創造性應用和發展。
第三,毛澤東思想獨具的內在品質和魅力,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開拓的非凡魄力、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杰出高超的領導才能、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懷、坦蕩寬廣的胸懷境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6],仍然具有普遍意義和重要的指導作用,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
知識點: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互動討論】通過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案例,討論正確認識、科學對待自己的歷史和領袖人物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案例分析】通過分析蘇聯從否定領袖到國家解體之間存在著的某種必然的因果關系,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能否正確認識、科學對待自己的歷史和領袖人物,是關系到怎樣看待黨和國家過去幾十年奮斗和前進的歷史,關系到黨的團結、國家的安定,關系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結合現實給學生剖析近年來一些敵對勢力丑化、抹黑,甚至詆毀革命英烈的案例,援引習近平所指出的“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7]的相關論述,引導學生堅持歷史與現實統一的態度,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和危害,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和侵蝕。
知識點: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方法是什么
對于毛澤東的歷史功過,黨的文獻早就有科學完整、實事求是的明確定論,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和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都提出了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態度。針對如何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的問題,通過學習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引導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的立場,將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放在百年黨史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去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理論辯證思維能力。
【總結升華】引導學生認識到“對毛澤東同志最好的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8]。我們要奮力汲取毛澤東思想的智慧力量、增強踐行毛澤東思想的本領,用身體力行的青春力量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貢獻。
三、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構建“123+X”教學模式,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交流”轉變,實現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統一、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統一。
從統計數據看,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契合00后大學生的特點,且可控可觀,切實解決了傳統教學工具單一性問題,同時也有效改善了大班授課人數多而導致的兼顧不全、個體差異需求問題,有助于依據學情制定不同教學方案、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和選取案例,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從學習效果反饋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多數學生能夠清晰理解和掌握專題內容,通過統籌運用主題活動、誦讀經典、互動討論等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參與度、滿意度高,獲得感增強,理論辯證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增進了對黨的理論成果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通過教學實踐和與學生的交流,教學仍需進一步向改革要活力。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學情調研,以滿足學生成長期待和發展需求為切入點,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優化;繼續推進兩線融合教學,形成良性互動格局;充分重視教學方法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自覺性;提升教師善用鮮活性語言藝術、比喻說理的能力,使理論由字面還原生活地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優化評估考核機制,提升教學質量;等等。
參考文獻
[1][5][6][8]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3-12-27(2).
[2][3]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1).
[4] 習近平.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7] 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J].求是,2019(7):4-12.
[責任編輯:邢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