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大慶市大學生的數字素養現狀并進行了大學生數字素養提升路徑的研究,提出了加強數字素養教育、建立數字素養教育的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關注網絡安全教育、強化網絡道德建設、建立數字素養監測機制等措施,以提升大學生的數字素養和意識形態判斷能力。
關鍵詞:數字素養;調查分析;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8.018
1"研究背景
2022年黨的二十大指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黑龍江在2022年提出《黑龍江省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5年)》。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壯大,數字素養成為現代人才的必備技能和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之一。
雖然學術界已對數字素養這一概念進行了若干探討,但目前尚未達成統一的定義,表明該領域仍需更深入和廣泛的研究。數字素養這一理念最早起源于國際學術界。Yoram"Eshet-Alkalai在1994年率先提出了數字素養的概念框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Paul"Gilster在1997年進一步定義數字素養為通過計算機屏幕理解和利用各類數字資源及信息的能力。進入互聯網高度普及的時代,美國學者Howard"Rheingold在2012年提出,數字素養包含注意力、參與、協作、批判性信息消費(或“垃圾檢測”)以及網絡智慧等5個基本組成要素。隨著數字技能需求的不斷提升,Paul"Gilster在2017年強調,數字素養不僅僅是技術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思維能力。歐盟則通過建立公民數字能力框架(DigComp"2.2),從學習、協作、數字內容創作、數字安全等5個維度來界定數字素養。國內學者馮蕊(2016)和劉春玲等(2021)均認為數字素養指的是在數字化社會中有效地獲取、理解、評估、使用和創造數字信息的能力。最近,周海濤(2023)提出大學生數字素養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覆蓋數字信息素養、數字思維素養、數字技能素養、數字安全素養、數字倫理素養五個關鍵方面。
2"問卷調查
2.1"問卷調查設計
本次調查問卷內容主要依據歐盟公民數字能力框架(DigComp"2.2)進行設計,通過數字信息素養、數字安全素養、數字技能素養、數字倫理素養四個方面,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檢索能力、信息辨別能力、網絡財產安全意識、防詐騙意識、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大學生基本技能、數字學習能力素養、專業數字化素養、版權意識、網絡文明素養、意識形態共12個維度,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對大學生數字素養水平進行評價,并且通過大學生反映出來的困難,揭示現代大學數字素養教育中的潛在問題,并以此設計大學生數字素養提升路徑。本次調查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發放,調查對象主要來自大慶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和東北石油大學的大學生,共回收334份有效問卷。
2.2"問卷調查的檢驗
為了確保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信度檢驗和效度檢驗。
本次采用Cronbach′s"Alpha信度系數來檢查五級量表中的變量的可信度。當變量的Cronbach"α系數大于0.7,則說明變量具有良好的信度。利用SPSS25.0對數字素養四個方面12個維度的量表進行信度檢驗,信度結果如表1可見
從上表可知,本次研究的變量的Cronbach"α系數均分別大于0.7的標準,說明變量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各個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
利用SPSS25.0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對量表進行KMO和Bartlett′s球形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可見
由上表可得到,KMO=0.919,大于0.7,表明問卷數據符合因子分析。因此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2.3"問卷調查的統計
在本次調查問卷中,針對大學生對數字素養這一概念是否有清晰認識的問題,結果顯示18.9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對數字素養概念有完全的認識,50.45%的學生表示有一定程度的認識,25.23%的學生表示對該概念不太認識,而5.41%的學生表示對該概念完全不認識。盡管多數學生無法詳細闡釋數字素養的具體定義,但是他們對數字技術的基礎應用卻有著一定的操作能力。日常生活中,這些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數字工具和數字平臺,例如搜索引擎、知網、知乎等,進行有效的信息獲取和交流。調查問卷中的數字素養4個方面、12個維度統計出來的數字素養評價結果如下圖1所示。
圖1"數字素養基本水平
3"大學生在數字素養方面存在的困難
3.1"信息時代下大學生的數字信息處理與創新困難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數字信息素養已成為大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在數字信息素養方面存在數字信息處理與創新困難。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通常不會主動尋找信息的來源來驗證信息是否真實,反映出目前大學生對信息缺乏批判性思維。其次,學生在學術研究中進行信息檢索的能力有限。在面對知網中大量的論文文獻時,很多大學生很難篩選出對自己研究內容相關性強的文獻,并且缺乏對于論文文獻整合能力。此外,問卷結果表明,學生缺乏對信息的解讀力、創造力,很難對現有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和加工。同時,部分大學生也不能熟練使用專業的數據處理軟件和工具,難以充分利用信息的價值。在問卷的開放式問題中,多數大學生表達了他們對使用一些專業性強的信息時的不確定性。例如,許多學生提到,對于一些國家統計數據和科學研究報告,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解讀、運用這些信息。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示,在使用信息處理工具處理信息時經常遇到想進行某項信息處理工作但是不會操作的情況,例如在使用高級數據分析軟件如SPSS、Eviews等進行復雜的信息整合與分析時遇到操作上的困難并難以解決。
3.2"數字轉型時代下大學生數字技能學習困難
通過分析問卷調查中的數字技能素養部分,我們發現盡管學生在學校提供的計算機課基礎程和辦公自動化課程中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辦公軟件如Word、Excel和PowerPoint,但在學科專業軟件課程中學習更加專業和復雜的軟件時,23.43%的學生都感到十分困難,體現在軟件基本操作以及利用專業軟件處理實際問題上的困難,當涉及對于建模、數據整合與分析等需要學生的創作時,學生需要對專業軟件有著更加熟練的操作,其中31.53%的學生對此表示感到困難重重,這對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較大的影響。此外,通過大學生在問卷中開放式問題的回答可以發現當今大學生學習中存在的潛在問題,就是學生在面對新的、難度較高的數字、專業軟件時普遍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許多學生在回答中提到,他們時常感到被動,只是應付課程考試需要,被動地去學習數字、專業軟件,導致學習效果普遍很差,同時也缺乏老師指導來學習課程之外的數字、專業軟件。還有一部分學生指出,他們不確定如何將這些數字、專業軟件應用于他們的專業研究,導致他們難以跟上所在專業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這些發現表明當前大學教育需要提高學生對數字、專業軟件的熟練度,以及應該嘗試用新的課程教學方式來提高大學生對數字、專業軟件的學習興趣,以促進他們的數字技能的提高。
3.3"網絡時代下大學生的安全保障困難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網絡支付、電子商務和網絡理財等服務給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在網絡財產安全方面面臨嚴重挑戰。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僅有15.3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有效地識別和防御網絡詐騙、釣魚網站和惡意軟件,這暗示了在網絡安全意識方面存在普遍的不足。此外,通過大學生在問卷中的開放式問題的回答可以發現,部分學生無視網絡詐騙的潛在危害,認為網絡詐騙不會發生在他們的身上,正是他們缺乏對網絡安全風險的充分認識,在進行網絡交易或者在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等在線平臺上分享個人視頻或文章時,導致個人隱私信息的泄露,最終可能會遭受詐騙或者勒索。
此外,問卷調查數據顯示21.71%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版權意識上存在缺陷。在當今網絡十分發達的時代,盡管數字網絡環境為學術研究以及實現創作提供了便利,但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多數學生往往忽視了版權的重要性。通過學生們在問卷中的回答可知,學生普遍缺乏對版權法律和相關規定基礎的理解,并常常在未獲得版權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他人的作品。
3.4"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規范困難
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根據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部分大學生在網絡上的行為言論存在不妥之處,缺乏必要的網絡素養與公民責任感。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只有23.42%的學生在網絡交流中始終保持文明和禮貌,這反映出大多數學生在網絡禮儀方面的不足。此外,從開放式問題的回答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對網絡言論的影響和后果缺乏足夠的認識,往往盲目地相信并轉發評論一些不實或有害的信息,造成對他人的傷害。網絡言論不僅會影響個人的名譽、隱私等,還會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大學生需要提高對網絡言論影響的認識,加強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不僅是大學生的歷史使命,也是他們在新時代中的責任。
4"大學生數字素養提升路徑
4.1"信息時代下大學生數字信息處理與創新能力提升
為了全面提升大學生在信息時代的數字信息處理與創新能力,可以從課程設計、實踐活動、網絡資源利用等方面設計大學生數字信息素養提升路徑。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著重引入批判性思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分辨信息的能力。強調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能的培養,包括專業數據處理軟件的使用,以適應現代學術研究和未來職場環境的能力要求。在實踐活動方面,通過設立數據情景案例,讓大學生體驗到真實的數據處理工作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些活動不僅考驗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和應變能力。在網絡資源的利用上,指導學生有效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這將助于大學生在獨立學習和研究中更加輕松有效。
4.2"數字轉型時代下大學生數字技能學習能力提升
面對數字轉型時代大學生數字技能學習的困難,解決方案應從課程內容的創新與整合、實踐與項目驅動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促進與資源支持等方面著手。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創新與整合,將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程與實際應用場景結合。通過實踐與項目驅動的學習方式,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實際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級技能。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高校要做到對課程的持續評估與改進,定期評估其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和技術發展趨勢進行調整,來解決大學生在數字技能學習上的困難。這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需求,為他們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4.3"網絡時代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與版權意識提升
針對網絡時代下大學生面臨的網絡安全保障和版權意識問題,解決方案應從強化網絡安全教育和意識培養、提供專業的版權教育、實施網絡安全和版權法律教育的結合等方面入手。高校應將網絡安全教育納入必修課程,不僅教授網絡安全理論知識,還應包含如何防范網絡入侵的實際操作指導。針對版權意識不足,應開設關于版權法律和倫理的專門課程。課程內容應覆蓋版權基礎知識、版權法律規定以及版權侵犯的后果。同時鼓勵學生在學術研究和創意工作中采用合法授權的資源。隨著網絡環境和技術的不斷變化,應定期評估和調整其網絡安全和版權教育策略,以確保課程設計始終與時俱進。通過綜合的教育策略和多方面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和版權意識,降低網絡犯罪和侵權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4.4"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行為規范與意識形態教育
面對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行為規范的挑戰,解決方案應全方位、多層次地展開。首先,高校應加強網絡素養教育,將其融入日常教學和課程體系中。這包括對網絡禮儀、言論自由與責任的界限以及網絡言論的潛在影響進行系統性教育。教育內容應結合實際案例,使學生深刻理解網絡言論的影響力和后果,從而培養其對網絡言論負責的態度。其次,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和政治素養的提升也十分關鍵。通過定期舉辦講座、研討會和辯論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廣泛信息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教育引導、意識形態培養、行為監督和心理支持等綜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規范,樹立正確的網絡言論觀念,為構建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P"Gilster.Digital"Literacy[M].New"York:Wiley,1997:2548.
[2]Howard"Rheingold.Net"Smart:How"to"Thrive"Online[M].Cambridge:The"MIT"Press,2012.
[3]Paul"Gilster.Digital"Literacy[M].New"York:Wiley,2017.
[4]馮蕊.數字素養:從信息素養的轉變[J].人間,2016,197(2):145145.
[5]劉春玲,馬薇,張國福,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數字素養培育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16):235236.
[6]周海濤,朱元嘉.提升大學生數字素養的創新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3,No.436(05):4955.
[7]丁燃.高校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創新研究[C]//新課程研究雜志社.新課改背景下課程理論與實踐探究論文集(六).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