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來,社會對于實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師范類院校在人才培養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培養,還要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傳統的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培養的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英語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文章在概述大學英語“三三”式實踐教學模式概念的基礎上,總結了該教學模式構建需要遵循的原則,并結合教學實踐,對該實踐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大學英語;三三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3.044
Research on the \"Three-Thre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ZENG Honghong
(Yuzh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1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practical talents in society.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on developing their practical skills in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refore, English teachers need to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and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practical skill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oncept of the \"three-thre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that need to be follow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three-three\"; practical teaching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理論基礎,還要增強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理論扎實、實踐能力突出、創新能力強的英語實用型人才。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踐應用技能的培養重視不足,導致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不足,因此,在英語實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導向下,構建線上線下互聯、課內課外融合的“三三”式實踐教學模式,對于培養英語實踐型應用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1" “三三”式教學模式概念
本研究在針對傳統大學英語實踐教學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三三”式教學模式。“三三”式教學模式即三類教學平臺和三個實踐階段。三類教學平臺指的是課程學習平臺、英語技能平臺和職業技能平臺,通過三個平臺,讓學生將零散的課外時間利用起來進行英語技能訓練。三個階段指的是課堂訓練階段、仿真實訓階段和社會實踐階段,這三個階段讓學生在課堂內外、校內外有了更多交際的機會,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
三類平臺:課程學習平臺是師生教學交流的平臺,教師將英語課程的教學重難點內容錄制成教學視頻,上傳到該平臺,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并對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來理解教學內容,并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英語技能平臺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起來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競賽平臺,主要用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等,并對學生的這些能力進行考核。職業技能平臺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未來的職業要求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平臺,利用校企合作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三個階段:課堂演練階段是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結合課程學習和英語技能平臺上的教學資源,根據教學內容融合與學生職業相關的演練場景,讓學生的英語實踐教學內容更加系統連貫。仿真實訓階段以學生為主體,結合線上教學資源,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模擬場景的聽、說、讀、寫、譯訓練,利用仿真模擬訓練,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社會實踐階段是對接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要求,利用校企合作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2" “三三”式實踐教學的構建原則
2.1" 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教育理論已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論,該理論主張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在教育活動中,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的不足,凸顯學生的學習地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只有把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出來,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三三”式實踐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無論是課上課下、線上線下,還是在課堂訓練、仿真實訓,以及社會實踐階段,學生有了更多實踐的機會,英語實踐應用能力也逐漸增強[1]。
2.2" 實踐性原則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實踐練習。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注重語法和詞匯的講解,但即便語法知識講解再細致,不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學生還是不能很好地掌握并應用英語知識。因此,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結合英語課程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對英語知識的認知規律,構建虛擬和真實的語言環境,并利用課內外、校內外的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知、去理解、去實踐英語知識,真正達到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并熟練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2.3" 可操作性原則
任何教學模式的存在都是為了發揮其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從而才能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也就是說,推廣應用的前提是教學模式應當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因此,可操作性原則是“三三”式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原則。“三三”式教學是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認真分析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不足的基礎上推出的實踐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扎根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全程來開展實踐教學,同時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實現多平臺交互、線上線下融合。其課堂實踐主要側重于讓學生進行英語口語交際的訓練,比如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課外實踐主要是利用英語演講、辯論、英語角、頂崗實習,以及利用網上教育平臺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這些實踐模式都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用比較廣泛且便于實施的實踐教學活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2]。
3" 大學英語“三三”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
3.1" 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專業技能及綜合應用能力,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英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做好教學設計[3]。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教師要根據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教學總體目標細化到每個章節,將目標具體化,這不僅便于目標的達成,也便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評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英語課程特點,在全面研讀大學英語教學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過程包括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內容的篩選、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學輔助工具的應用等多個方面,同時要根據學生不同方面能力的培養,開展個性化的設計。比如,對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其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匯、語句,以及行文邏輯等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將個性化的教學設計覆蓋到學生的單詞記憶、語法學習,以及文章結構分析等多個方面,利用完整的訓練環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教學過程是動態的,教學設計也不能一成不變,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教學效果進行調整完善,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2" 整合優化教學資源
大學英語的教學資源主要依靠教材,實際上英語教材中的內容具有一定滯后性,因此,教師開展教學時不能只依靠教材,而要以學生的崗位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為導向,按照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活動任務化的理念優化整合教學內容[4]。在教學視頻制作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適當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融入思政內容,將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以及社會熱點、國家時事等內容巧妙地融入教學視頻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接受思政教育。教師除了制作教學視頻外,還要善于利用豐富的互聯網教學資源,將一些精品在線課程、慕課等教學資源整合到一起,上傳到教學資源平臺,主要教學類型及內容見表1(p135)。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課外時間,進行口語、閱讀等方面的實踐訓練,滿足不同英語基礎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3.3" 教學實踐活動實施
依托英語學習平臺,實施課前導入、課中輸出和課后訓練。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在學習平臺發布教學內容及教學任務,讓學生學習后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任務完成情況,綜合評估學情,整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以便在課中教學時進行系統講授[5]。課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系統講解教學重難點內容,讓學生將課前學習的碎片化知識系統化。英語教師講解重難點知識后,利用課堂演練和仿真實訓操作,為學生進行英語實踐提供機會,提高學生的英語輸出能力。課堂演練利用問題討論、主題表演、情景模擬等實踐項目,要求學生以小組辯論、個人陳述或小組討論、分角色扮演等實踐方式呈現,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團隊協作及人際交往等能力。仿真實訓利用與學生職業相關的職場場景,讓學生完成相應的職業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實現對所學英語知識的內化,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及職業能力。下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系統回顧,讓學生加深印象。課后實踐利用課程學習及英語技能平臺上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綜合考慮不同基礎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設置低、中、高三個層次的實踐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實踐練習,逐步、逐層次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課后的社會拓展依托職業技能平臺展開,讓學生利用真實的實踐項目實現自身英語專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素養及職業道德的培養[6]。
3.4" 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大學英語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不僅要考查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知識的考查主要涉及英語語法、詞匯、語句等基礎知識、中西方文化知識,以及學生利用英語習得的包括經濟、文學、科技等領域在內的跨學科知識等。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文化對比能力,以及其他實用能力等,包括英語閱讀、寫作、翻譯、跨文化交際、用英語進行文化傳播等能力的考查,以及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查等[7]。評價方式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增加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的權重,利用學習平臺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構建考核過程動態化、考核內容具體化的多元評價體系,以便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評價指標和占比見表2。利用動態多元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反映出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優化改進教學設計,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4" 結語
在大學英語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主體性不能很好地發揮,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難以達到預期。“三三”式教學模式的三類平臺和三個實踐階段相互銜接,相互融合,構建了一個立體性、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不足,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基金項目:豫章師范學院校級教改課題“大學英語‘三三式’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YZJG-22-24)。
參考文獻
[1] 夏靜,劉子祥,楊瑤瑤.高職院校思政課“三三式”實踐教學模式構建[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4-7.
[2] 肖小勇,曾凡軍.基于問題情境的“三三式”研究性教學模式研究[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5(4):50-54.
[3] 朱云翠.大學英語生態化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9(33):124-125.
[4] 鐘凌云.“三式三化”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創新[J].職教論壇,2023(10):123-128.
[5] 趙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三三”式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11-15,24.
[6] 李秀秀.“三三交互、六D聯動”導向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6):94-98.
[7] 李少杰,趙晴.獨立學院大學英語“三三”教學模式[J].中國冶金教育,2016(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