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建設教育數字化體系為背景,運用創新教育模式,實現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的數字化轉型,提高商務英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通過信度分析法、布爾變量分析、比較分析法等方式研究數字化轉型實施路徑,通過問卷研究等方式了解進行“課程教學——教師團隊——學生實訓——教材建設”共建共享體系的創立的可行性,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實現專業的數字化轉型,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體系;數字化轉型;生態系統;虛擬教研室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8-0107-04
引言
在建設教育數字化體系的背景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建設維度和人才培養方式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專業建設模式已逐漸不能滿足學生對實踐能力和數字化素養的需求,本文在探討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的基礎上,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一、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數字化的現狀
(一)數字化教育的現狀
目前,國外教育界對數字化轉型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主要研究趨勢則在于數字化如何影響教師的數字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結果。如歐盟委員會在2020年發布了題為《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在該行動計劃中,歐盟委員會指出了疫情對歐洲教育和培訓機構的沖擊,并提出歐盟委員會制定長期戰略,使歐洲的數字教育資源和模式高質量地供外界訪問。2022年4月,愛爾蘭也提出戰略,促進學校開展數字化。該《學校數字化戰略2027》(Digital Strategy for Schools to 2027)的目的是為該國的知識獲取者提供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當今世界數字教育不斷發展的現狀。而關于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不同的讀者提出了不同的可供參考的建議。弗朗西斯科·何塞·米蘭達·韋加(Francisco José Miranda Veiga)2021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雜志上發表了題為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accepting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的文章,文章以葡萄牙波爾圖的一所本地中學為例,列舉了該校利用OFFICE以及Moodle平臺進行技術進課堂的做法推廣。
在中國,教育部于2018年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此后許多高校紛紛開展信息化建設。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我國要推動教育的數字化,倡導全民終身學習,從而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這也是教育數字化第一次出現在黨的報告中,凸顯了教育數字化的重要性,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明確了努力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提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中國教育界學者們早在21世紀初就開始探討教育數字化在專業上的體現。2009年,李華鋒老師在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第六屆年會暨學術交流會上發表了《網絡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研究》的觀點,在報告中,李老師以建構主義作為其研究基礎,探索了網絡數字化環境下如何革新教學模式[1]。藍墨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商桑老師于2022年10月在《中國教育信息化》上發表了題為《數字中國背景下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路徑研究》的文章,闡述了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培育具有高素質的數字化人才,如何通過技術進行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2]。與此同時,職業教育中的專業教學資源庫成為“互聯網+職業教育”的重要助力,幫助提升數字技術在職業教育相關專業教學中得到全面運用。迄今為止,有1400多所高等職業院校、逾900所中等職業院校和超過2800家行業和企業在不同程度參與建設課程資源庫。目前,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已涉及19個專業大類,上線發布7000多標準課程,其注冊用戶也超過1900萬人。我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借助管理運行機制,正在逐步實現共建共享,提升了職業院校師生數字素養的提升。
(二)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數字化的現狀
目前,對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的數字化轉型研究主要聚焦在商務英語教學模式數字化、商務英語教學現狀及創新路徑研究上。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張曉光老師于2019年對數字化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后提出要實時共享教學數據,全面記錄教學過程的建議。他的研究探索了“大數據”時代,將數字化手段運用于商務英語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中的可行性,確定了統計數據,學習錯誤分析、學習者課堂表現數據對比等教學模式數字化的實現手段[3]。武漢學院的嚴啟明老師于2020年發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數字化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研究》。文章強調了教師如何在大數據基礎下提升自身素質,學生如何相應地提升自主學習能力。2022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胡憚教授從數字化資源延展到數據化資源、數字化語言資源和數據化語言資源,從三個方面重點介紹了能夠用于語言研究的語料庫和能夠進行自然語言處理的知識庫[4]。
總的來說,針對教育數字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大多研究者強調的是數字化教學網絡環境和教學資源的重要性,很少涉及專業建設的數字化實現路徑。
二、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研究
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的數字化轉型是否成功在于“課程教學—教學團隊—學生實訓—教材建設”四者是否能創立數字化體系的共建共享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在商務英語專業的建設過程中,要將“育人為本,融合創新”作為原則,結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背景,以專業和課程服務中心、核心課程實訓中心、教學團隊建設中心、信息化教材支持中心為依托,構建以商務英語學習者為中心的生態系統,提高“互聯網+”背景下商務英語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改革多元化需求目標下實用型商務英語人才的供給方式,從而實現數字化轉型。具體來說:
(一)建設專業和課程服務中心
通過建設專業和課程服務中心,將“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庫,商務英語在線開放課程群,商務英語教學效果測評中心”三者實現有機結合(圖1),力圖構建具有沉浸特點的新樣態商務英語課程,探索數據化建設和運用商務英語教學資源的新路徑,從而實現用數字化去建設商務英語專業、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根據筆者發布《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資源庫對教學是否有影響》的問卷結果,表1中,有115位受訪者選擇了“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資源庫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在使用資源庫時,44.44%的人認為庫里資源可以輔助課堂教學, 29.41%的人不使用。在資源庫內容上,大部分(56.86%)被調查者認為資源庫的內容不能涵蓋教學的所有方面。此外,22.22% 教師對資源庫的更新速度不滿意,認為更新速度并不能滿足日常商務英語教學活動的需求。72.55%的受訪者認可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資源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積極的影響。
課程服務中心可以通過更新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圖譜和技能圖譜,更好發揮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資源庫對教學的積極影響,通過就業市場、對應崗位、工作情境、就業素養,確定培養目標,通過變革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更新完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標準。
建設課程資源時,中心可依托已有的教學成果,建設商務英語專業在線開放課程群,創建在線討論論壇,與行業相關人士合作,分享實際經驗,增加實際案例庫,結合工作中的實用性內容,對跨學科內容進行擴容來適應學生在不同領域的需求[5]。同時建設課程思政示范中心和智慧課堂示范中心,使商務英語技術技能人才能夠通過在線開放課程群,實施系統化、個性化學習。
為了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且客觀測評,專業和課程服務中心還可下設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教學效果測評中心,重視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除學校質量控制辦公室和二級學院質量測評辦對課程教學效果進行有效測評外,商務英語教研室也可成立教學測評小組,采用多維度測評課程的教學效果、課程資源的使用成效以及學習者對在線開放課程群的滿意度。
(二)建設課程實訓中心
在調研的基礎上,確定本行業對人才供給的需求,根據分析結果,設計和開發相關的實訓課程,利用行業案例和模擬工作情境,幫助學生將所學應用到商務情境中。課程實訓中心除了提供相關的物理資源(如商務英語綜合實訓室,國際商務談判實訓室)和技術資源(跨境電商操作平臺、POCIB操作平臺、多媒體設備)外,授課團隊還要制定實訓手冊,使學生能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嚴格的科學態度。
(三)成立教學團隊建設中心
在“智能+”時代新型基層教學組織的建設路徑和模式探索中,可以多維度建設教學團隊,建立課程群的集體備課工作室和虛擬教研室,通過引入企業導師,變革教學團隊的培訓方式,加速教學團隊“雙師”素質的進一步推進。
以專業核心課程建設作為抓手,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公開示范課等教研活動,根據課程群中課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構建新的課程體系。為了推進教育創新,拓展教育資源,教學團隊建設中心可成立虛擬教研室。從《關于商務英語專業虛擬教研室建設》的問卷反饋數據圖2來看,60.78%的老師認為有必要建設商務英語虛擬教室,但是78.92%學校目前沒有建立虛擬教研室。總體上看,被調查者有較強意愿參與虛擬教研室,虛擬教研室能開展教育教研活動的開展和促進教育創新的功能也得到認可。虛擬教研室可以利用論壇、在線會議等工具開展相互教學和合作教研活動,通過實施開放性的討論和協作,實現教育資源、課程設計、教材等分享,促進知識共享和互相學習,推動團隊建設實踐的發展,提升本學科在教育領域的發展和改進,為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創造更多機會來創新教育模式和研究手段。
企業人員進校園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團隊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能力,“企業開講座、學校辦論壇、導師進課堂”的方式能讓教師接觸行業產業最新的發展動態。
教學團隊自身也需進一步提升“雙師”素質來全面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實訓和實習活動,將“課證融通”貫穿于團隊師資培養的始終,利用與企業合作,鼓勵教師參加“雙師”培訓,提高自身的“雙師”素質。
(四)設立信息化教材支持中心
專業建設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教材的建設。根據筆者《商務英語專業信息化教材建設》問卷的測度項,多數調查對象所在高校并沒有商務英語相關課程的信息化教材,而在有信息化教材的群體中,超過50%的問卷填寫者認為教材內容并不能滿足商務英語課程的需要。盡管大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教材在教學和提高學生素養上起到積極作用”給予肯定,受訪者所在高校擁有商務英語課程信息化教材的狀況與該校商務英語課程擁有國家級規劃教材現狀呈負相關。筆者對測試度進行K-means聚類分析發現,46.48%的受訪者認為該校沒有信息化教材,信息化教材要更注重形式的新穎性,53.52%的問卷填寫者則認為該校有信息化教材,信息化教材不太滿足商務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信息化教材應該更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前沿性。
信息化教材支持中心要考慮改革核心課程,以專業課為切入點,以課程內容為側重點,創制和豐富能夠滿足課程教學目標的素材和模塊,在這個基礎上,以教學團隊為單位編寫具有形式新穎、能反映行業和崗位前沿的配套教材。可邀請企業導師參與編寫,以工作的真實情境和企業發布的工作任務作為依據,采用PBL式將項目、任務、案例作為介質的教材編寫方式,共同探索新形態教材的編寫內容和維度。教學團隊可以繼續修訂已有的教材,圍繞信息化教材建設的側重點,申報國家級和省級規劃教材,查究方法去進行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的開發,實現滿足教學需要的目標。
結語
探索商務英語專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是使數字化能夠主導實施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使這種理念能夠沉浸到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每個方面。“課程教學——教學團隊——學生實訓——教材建設”的融合,有助于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借助數字化給教學帶來的新機遇,來應對專業建設實現數字化的新挑戰。
參考文獻:
[1]李華峰.網絡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研究[C].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第六屆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廣州: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2009(12):52-56.
[2]商桑.數字中國背景下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路徑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2,28(10):11-17.
[3]張曉光、李曉燕.大數據背景下數字化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7),55-58.
[4]胡憚、伍曉飛.近20年巴赫金符號學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基于CiteSpace的文獻計量研究[J].俄羅斯文藝,2021(3):148-160.
[5]蘭梅,彭莉娟.大數據技術背景下數字化商務英語教學模式探討——評《“互聯網+”時代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2,18(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