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獲得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在融入“互聯網+”后,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教師要特別注重在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踐
一、引言
互聯網技術的融入不僅為綜合實踐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開放和多樣的學習方式。本論文將深入探討互聯網技術在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實際應用,探討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創造更富有創造性和實踐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科知識的跨學科整合,培養學生更為全面發展所需的核心素養。
二、互聯網技術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意義
(一)促進跨學科整合
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設計跨學科的實踐項目,將多個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個項目中。例如,在一個關于環保的實踐項目中,學生既可以學習科學知識,了解環境問題,又可以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數據分析,同時還需考慮到社會科學的角度,了解環境政策和社會影響。通過這樣的項目活動,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夠全面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培養跨學科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互聯網技術的實踐通常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和協同工作。通過在線協作平臺,學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團隊協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這個實踐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和社交技能,使其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中的團隊合作環境。例如,在一個模擬企業項目中,學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制定計劃,培養了團隊協作和社交技能。
(二)提升學科知識的實際運用
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融入互聯網技術,可以通過虛擬實景、實時案例等方式,使學科知識更貼近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在歷史課程中,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歷史事件現場,以增加對歷史知識的體驗感,實際運用的方式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學科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了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通過互聯網技術,教學內容可以更加生動有趣,使用生動的視頻、虛擬實驗、在線互動等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具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科興趣。例如,通過在線互動模擬實驗,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并觀察實驗過程,增加了對知識的親身體驗,使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和參與感。
(三)培養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互聯網技術的實踐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在線協作平臺,學生可以參與實際項目、解決真實問題,從而培養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一項社會實踐項目中,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調研社區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然后親自實踐這些方案,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動手和解決問題的技巧。互聯網技術為學校和學生提供了更豐富、更多樣的學習資源。借助在線教育平臺、數字圖書館等工具,學生可以獲取到來自不同地區和領域的學科信息。例如,在探究國際性議題時,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多國的即時信息,這不僅拓寬了他們的學術視野,也使學習內容變得更加廣泛和深入。
三、互聯網技術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原則
(一)問題導向原則
在設計與實施教學項目時,必須保證它們具備高度的實踐性質,并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互聯網技術,設計項目時要強調問題導向,讓學生通過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應該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教學內容設計應跨足多個學科領域,確保項目涵蓋豐富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實踐中能夠綜合運用各個學科的知識。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創建跨學科的虛擬實踐環境,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復雜情景,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能夠融合多學科的知識,從而培養跨學科的思維能力。
(二)個性化學習原則
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及個性化學習軟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能力和進度,為其設計定制化的學習路線和資源。通過對學習數據的深入分析,教師能夠及時微調課程內容,以確保學生在個性化的教學氛圍中實現最佳學習成果。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互聯網技術,采用諸如在線互動、虛擬現實等引人入勝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習過程更為生動有趣。此外,教師可借助在線平臺提供的目標化學科資源,按照學生的興趣和傾向來打造課程內容,從而增強其針對性并提升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三)資源整合和多樣性原則
學校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包括在線課程、數字圖書館、虛擬實驗室等,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信息和知識。同時,提供多媒體教材、在線視頻、互動模擬等多樣的學科資源,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科學習需求,并拓展學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可以利用在線協作平臺促進學生間的社交合作,通過共享學科資源、在線討論、團隊項目等方式,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社交技能,強調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小組項目、遠程協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團隊中共同學習解決問題。
(四)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原則
在應用互聯網技術時,教師需要保障學生的信息安全和隱私,采用安全的在線平臺,確保學生的個人信息不受到泄露。同時,要教育學生合理使用互聯網,培養正確的信息安全意識。鑒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者還應保持持續創新的意識,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入新興技術,以保持教學的現代性和相關性。教育者應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教學策略,使知識的傳授更加契合學生需求和時代發展。
四、互聯網技術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實踐策略
(一)提升教學效果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這些課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還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操作能力。信息技術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工具,有助于打破傳統教學的限制,使教學更具創新性和實用性。借助數字信息化課堂,教師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升教學效果,并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思維。在這一背景下,教師不能僵化地固守傳統的討論、講授、問答等教學形式,而是需要結合信息技術打造數字信息化課堂。例如,在教學《關注生活垃圾》一課時,由于該課題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社會熱點,教師在組織“調查生活中的垃圾分類情況”這一實踐活動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設備播放央視的垃圾分類公益廣告視頻短片。這些內容簡單易懂,畫面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情境提出各種與垃圾分類相關的問題。通過這樣簡短而生動的視頻呈現,教師在課堂開始階段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感受到垃圾分類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推進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深入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對培育小學生綜合素養具有獨特的價值。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需重視學生主導性,將課程內容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課程資源,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當前的教學形式下,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因此,小學教師需有意識地將知識技能的學習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并明確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使情境具體化,以增強學習的實際效果。通過構建鏈條式的任務,教師能夠搭建起問題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橋梁,進而促使學生尋找和提煉問題的實質性要求。例如,在“制作玫瑰花”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所示情境:“母親節即將到來,小亮希望送鮮花給媽媽表達愛意,但媽媽對花粉過敏。他該如何送上一束漂亮的玫瑰花呢?聰明的你們能幫幫小亮嗎?”這樣的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意識,還能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教會他們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制作電子玫瑰花以表達對母親的愛和尊重。此外,小學教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與他們共同提煉有用信息,并對探究任務進行結構化處理。
(三)提高學生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層次性作業中,提高學生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是相當重要的。教師需要確定作業的知識范圍和要求,明確學生需要運用哪些知識來完成任務。在作業指導中列出學生可能需要運用的多學科知識點,以便學生能考慮和運用這些知識。同時,需要引導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運用。例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數學、科學、語言等知識相互結合,形成完整解決方案,比如以“校園環境改善”為主題,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層次性作業。在數學方面,學生可以利用測量儀器獲取有關校園區域的詳細數據,然后使用電子表格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面積計算。這不僅強調了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使用電子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語文方面,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編寫倡議書,并使用文字處理軟件進行編輯和排版,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并培養他們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溝通的技能。在科學方面,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和科學數據庫來獲取關于植物生長和環境關系的信息,進而提出有科學依據的改善建議。這不僅涉及科學知識的應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信息豐富的環境中搜索、篩選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實踐活動層次性作業涉及了數學、語文和科學三個學科知識,這體現了多學科的融合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綜合實踐活動層次性作業設計還要求學生從不同學科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學科間聯系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體系
在綜合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忽視對學生的評價,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豐富和優化評價過程。一直以來,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在評價時主要關注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僅實施終結性評價,而忽視了對他們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情況的關注,這樣的教學評價比較片面,難以客觀反映真實情況。教師在評價時應運用發展性評價,并結合信息技術的手段,既需關注實踐活動的最終結果,也需要關注活動的實施過程。通過在線評價工具、數字化表格等信息技術工具,記錄學生的具體活動表現,如同伴協作情況、面對挑戰的態度等,數字記錄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全面的數據支持,輔助他們更準確地評估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對于發展性評價,應結合實際與德育需求,豐富評價的指標與內容,信息技術能為教師提供數據分析工具,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挖掘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展現的潛在素養和能力。例如,通過學生參與的在線平臺或數字化協作工具,教師可以追蹤學生的協作過程,分析學生在團隊中的貢獻和溝通效果,為評價提供更為客觀和細致的依據。同時,信息技術還可以拓展評價的主體,使學生參與自評和互評。通過在線問卷、數字化反饋等方式,學生可以對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反思和評價,同時也能夠與同伴互相分享觀點。另外,利用在線平臺將家長納入評價的主體,家長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促進學校、家庭、學生三方共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評價的客觀性和綜合性。綜合而言,信息技術的運用能豐富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過程,使評價更全面、更客觀,有助于學生有針對性地彌補不足,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育人效果。
五、結束語
將互聯網技術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跨學科整合能力。這種綜合性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工作者可以進一步探索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并將其融入綜合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具創新性和實踐性的學習體驗。
作者單位:李光 青州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盧慶廣,代玲玲,張玉梅. 大數據基礎軟件支持下提升綜合實踐課程核心素養路徑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23,25(16):188-190,193.
[2]彭開容. 綜合實踐課程合作教學研究[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0):4.
[3]樓鈁琳. 關于小學數學與綜合實踐課程整合的思考[J]. 新課程研究(中旬-雙),2021(1):81-82.
[4]賈澄澄. 綜合實踐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 讀與寫,2018,15(23):41.
[5]劉元. 科學與綜合實踐課程整合的思考與實踐[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