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文教學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當然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因此,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應該適當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將傳統文化教育充分地融入到古詩文的課堂教學中。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對古詩文中所包含的意境和內涵進行深刻的體會,還能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本文從激發學生興趣、朗讀教學、解剖古詩文這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古詩文中的滲透。
關鍵詞:初中古詩文教學" 傳統文化教育" 滲透
在初中的古詩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對古詩文產生興趣,之后再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古詩文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和賞析。當然,還應該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感悟古詩文中所包含的魅力,并且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一、融入傳統文化展開教學,使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產生興趣
過去,部分的教師在進行初中古詩文的課堂教學時,只是將古詩文進行簡單的翻譯和講解,使得學生難以對古詩文知識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說,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依據學生的興趣展開,并且適當地融入一些傳統文化以及情感的內容。
比如,在進行《岳陽樓記》這首古詩文的課堂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展示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介紹,并且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展開分析和探究。只有當學生對這一內容的學習感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所知的有關岳陽樓的相關事件,這樣一來,能夠幫助學生對岳陽樓進行深層次的了解。接下來教師應該再次對文章展開分析和講解,之后再帶領著學生對古詩文中的名句展開分析。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句,學生在依據這句話展開分析和討論時,就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文章中作者的無私的精神以及濟世的情懷。這樣一來,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當然,學生還能夠感受作者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二、在古詩文的朗讀教學中,適當地加入一些傳統文化的內容
初中階段的古詩文中,有很多格律工整、韻律優美的文章,所以,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除了為學生講解古詩文的大概意思,還需要帶領學生對古詩文展開深度的分析和探究。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古詩文展開朗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清楚地體會到作者在進行文章寫作時所包含的情感。
比如,在進行《出師表》這一首古詩文的課堂教學時,首先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與主人公諸葛亮相關的歷史故事,例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空城計”等。之后再為學生詳細地講解諸葛亮的生平,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對這一歷史人物進行深層次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這篇古詩進行朗讀,并且要注意朗讀時的語調應該要抑揚頓挫,這樣才能體會到諸葛亮的赤誠之心;朗讀時的語調還要循循善誘,這樣才能夠體會到諸葛亮在面臨危難之時所能提出的治國之策;朗讀時的語調要逐漸凄涼,這樣一來才能夠體會到諸葛亮對于劉備的感激之情;當然通過堅定的語氣來進行古詩文的朗讀時,還能夠體會到諸葛亮的忠心以及出師的決心。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才能夠深刻地體會到諸葛亮的忠貞不渝以及愛國的情懷,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在對古詩文進行解析時,以傳統文化來作為切入點
古詩文在進行創作時所使用的表達方法和形式與現代的文章存在很大的區別,那是由于人類歷史不斷發展,語言的習慣也在不斷變化。所以說,教師在展開古詩文的課堂教學時,就應該根據古人的思維來進行文章的解讀,并且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其中,幫助學生對古代的環境和習俗進行深刻的了解。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關雎》這首古詩文的課堂教學時,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學生了解文章所要描寫的故事,并且能夠充分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之后教師應該先概括地介紹《詩經》,使學生能夠了解到詩經中一共具有305篇詩歌,并且依據不同的詩文內容,將其分成風、雅、頌,并且詩經中所包含的詩文都是用賦、比、興的手法展開描述的。接下來,教師可以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詩文中所描繪的故事,并且鼓勵學生依據不同的事件規律來展開分類。接下來,可以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一句古詩文作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對文章展開學習和理解,并且,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注釋和理解。這樣,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
教師在進行初中古詩文的課堂教學時,就應該將傳統文化充分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地體會古詩文中內涵和意境,并且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