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讓學生真正親近并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工具屬性與人文內涵,中職文言文教學可以嘗試采用大單元教學模式。當前,大單元教學面臨困境,主要源于其目標與步驟設計未能充分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基于學生學習體驗的文言文大單元教學的突破途徑,可以概括為:在激活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讓學生形成動機驅動下的文言文深度解讀學習樣態,從而實現面向中職語文的大單元教學的理想場景。
關鍵詞: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是一個新興事物,不少一線教師根據專家理論進行了積極嘗試。嘗試的過程中既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基于當前中職文言文大單元教學的困境,分析其成因并尋找突破途徑,就成為當前中職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首先必須明確的是,中職語文文言文大單元教學,應圍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來設計與實施[1]。那么相應的困境分析與突破途徑探究也就應當在這樣的宏觀認識之下來進行。
從目前中職文言文大單元教學的實施現狀來看,出現的主要問題有:教師在設計了大單元教學的框架之后,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教師的教學預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距離。比如教師針對某文言文單元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通讀該單元內的課文,然后通過自主比較去發現不同文言文之間的差異與相同之處。從學生的學習實際來看,學生在判斷異同時往往觀點五花八門,而且很多時候詞不達意。面對這種情形,有教師懷疑大單元教學是否有用……面對這些具體困境,筆者以為判斷大單元教學價值并在日常教學當中實踐的關鍵,在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作為判斷的依據。
大單元教學要求學生面對單元整體內容進行學習,無論是從學習內容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學習方式的角度來看,都面臨著較高的要求。將這些要求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就可以發現,出現困境是因為大單元教學的目標與步驟設計,與學生的實際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比如當學生對一篇文言文出現閱讀困難時,讓其對一個單元的多篇文言文進行整體閱讀,那一定是不合適的;沒有了必要的閱讀基礎就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自然無從下手,所形成的認識也就不可能貼近文言文的本質特征。結合這樣的分析再來看某些大單元教學設計,就可以發現之所以走入困境,就是因為過于重視目標的達成而忽視了學生基礎的判斷。
與此同時,一線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也就凸顯出來:面向中職語文文言文教學,在采用大單元教學方式的時候,如何化解學生相對較低的學習能力與大單元教學較高的教學目標之間的矛盾。這一問題的回答,本質上就是大單元教學途徑突破的關鍵所在。
仔細研究中職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的表現,然后結合大單元教學的基本要求,可以發現:后者若想得到前者的支撐,關鍵在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必須具有良好的學習體驗。這一學習體驗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面對文言文生字詞的時候,能夠有主動化解工具性困難的動機——考慮到中職學生文言文學習的基礎,遇到工具性困難的概率會大很多,但學生是否擁有解決問題的動機更加關鍵,這是決定學生文言文學習效果的首要因素;二是學生在面對文言文整體理解的時候,能否采用相應的學習方式來促進自身的個體建構,并實現同學之間的成果共享——大單元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在主動建構的同時,用更加主動的學習行為實現對文言文理解的觀點共享,這是面向文言文乃至于整個語文學習方式提出的要求。將這兩者綜合起來看,就可以發現基于學生學習體驗的文言文大單元教學的突破途徑,可以概括為:在激活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讓學生形成動機驅動下的文言文深度解讀學習樣態,從而實現面向中職語文的大單元教學的理想場景。
在這樣的突破途徑當中,學生會有更好的大單元學習體驗。筆者綜合學生在多個單元的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可以發現有兩點值得探究。
一是文言文學習動機的激發,關鍵在于引導學生突破工具性障礙,即讓學生掌握文言文閱讀工具性障礙的突破方法。其中除了查閱基本的工具書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事實證明,出現在一篇文言文當中的字詞性問題,同樣會在其他文言文當中出現,而很多時候又需要結合上下文來建立理解。因此在某一篇文言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形成突破思路,然后進一步遷移到新的文言文閱讀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在“讀通”與“讀懂”的體驗當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奠定文言文學習的堅實基礎。
二是不同學習方式的體驗,關鍵在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需要去選擇。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且其也會體現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因此面向文言文的大單元教學,要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個體學習,然后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個體認識,并且最終形成趨同的觀點。
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核心素養強調發展學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服務于學生職業發展需要的語文教學,在體現其基礎性的時候,核心素養所強調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都應當屬于“基礎性”的范疇。這也就意味著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應當通過有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2]。同時,語文學科視野下的核心素養則包括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要素。在評價文言文大單元教學成效時,要緊扣這些要素來進行。
實際上,讓學生解決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的工具性問題,就是在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而讓學生將同單元中一篇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的收獲,遷移到另一篇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去,則是在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至于語文教學所強調的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則附著在文言文當中,相應的教學效果也會自然體現。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文言文與大單元教學結合是適切的,分析困境成因并尋找突破途徑,是彰顯后者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韓燕.核心素養下中職語文文言文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以“古典的魅力”為例[J].語文世界(中旬刊),2024(03):6-7.
[2]陳斌.核心素養視角下的中職語文大單元教學思考[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3(05):67-68.
作者簡介:安徽亳州新能源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