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朱佳麗(1994—),女,蘇州工業園區星匯學校。
結構化教學強調教學過程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要求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學習需求和能力的基礎上,科學地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等,讓學生得以系統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基于深度學習視角開展結構化教學,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知識間的關聯,促使學生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高階數學思維。
一、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要求
(一)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深度學習視角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經歷由淺入深,由零散到系統的過程。基于此,教師需先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遞進式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備層次性和邏輯性[1]。
(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當前,雖然部分教師能意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但為保障整體教學進度,還是依賴于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基于深度學習視角的結構化教學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技術和手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2]。
(三)注重實施教學評價
深度學習視角下的結構化教學要求教師及時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并將評估結果反饋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從而保證“教一學一評”的一致性。一方面,教師要完善評價體系,較為全面、深入地評價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完善評價反饋機制,確保評價結果能及時、有效地反饋到后續的教學行為或活動中,從而對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到積極作用[3]。
二、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策略
(一)設計結構化教學內容,強調新舊知識的關聯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這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存在理解困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能讓學生基本理解數學知識已是不易,要進一步讓學生深度學習數學知識,則面臨更大的挑戰。基于此,教師要設計結構化教學內容,給學生搭建連接新舊知識的橋梁,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新知[4]。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一)”的教學為例。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乘法的運算規律和本質,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學過的加法作為教學切入點,讓學生通過相同數字的累加發現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聯,再導入乘法,引導學生系統學習乘法的概念和運算方法,最后和學生一起總結乘法口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小明去超市買了3盒口香糖,每盒口香糖中裝著5塊口香糖,試問小明買了多少塊口香糖?”由于學生尚不清楚乘法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用加法引導學生列出算式4 5+5+5=15′ ,從而得到結果。在學生已知該問題答案的基礎上,教師再講解乘法的知識,引導學生嘗試列出本題的乘法算式“ 3×5=15 ”。當學生分別通過加法和乘法解決上述數學問題后,教師進一步提問學生:“觀察 5+5+5=15 與 ?3×5=15′ ,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從加法和乘法形式上的聯系探究到加法與乘法內涵上的聯系,由此搭建起加法與乘法的知識結構,從而深入理解乘法的本質。
(二)引入結構化教學方法,關注教學自標的實現
為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教師需要引入結構化教學方法,并明確不同教學方法的適用范圍和引入時機,從而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方法實現對知識的結構化掌握。
比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不同情況下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運算方法。第一種情況:在算式中,兩、三位數的乘數是整十、整百,如 120×3 、800×2 等。這種算式較為簡單,在計算時,可以先看作一位數乘一位數,再在運算結果上添零即可。第二種情況:在算式中,兩、三位數的乘數不是整十、整百,如 28×4 、 802×5 等。這種算式較為復雜,在計算時需要對兩、三位數的乘數進行拆解。對此,教師可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口算 2×3 ! 8×2 。學生算出 2×3=6 一 8×2=16 后,教師再讓學生思考 20×3 、 800×2 的計算結果。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只要在 2×3 、 8×2 的計算結果中添加相應個數的0即可,由此掌握了第一種情況的乘法。接著,教師讓學生自學豎式計算方法,然后自主用豎式計算方法計算 20×3 、 800×2 。有了前面計算的基礎,學生能夠順利列出這兩個算式的豎式計算過程。基于此,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用豎式計算方法計算 28×4 、 802×5 。通過探索與嘗試,學生順利完成了計算,由此掌握了第二種情況下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最后,教師讓學生自主感知和總結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及其應用注意事項。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嘗試不同的方法深入掌握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
(三)運用結構化教學工具,聚焦重點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教學工具的應用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對此,教師若想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可以結合結構化教學的要求,運用結構化教學工具,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5]。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深入探究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教師可借助電子白板推動結構化教學的開展。具體實踐過程可分為四個環節。環節一為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播放視頻,創設生活化情境。視頻中,一位數學教師買了
96支筆,想將其分給20名學生,數學科代表一支一支地分,耗費很多時間。在學生看完視頻后,教師問學生:“如果你是數學科代表,你會怎么分?”由此,教師就引出了除法,并讓學生意識到除法的重要性。環節二為動態展示除法計算過程。教師在電子白板上一步步列出 96÷20…2 的豎式計算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從而掌握除法豎式計算的步驟。環節三為學生自主實踐。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呈現幾個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算式,如 1210÷30 、 400÷80… 、 38÷30 等,讓學生先自主在草稿紙上列式計算,然后選幾名學生到講臺上在電子白板上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完善解答過程。環節四為學生自主總結。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列出除法豎式計算的步驟、技巧、應注意的細節三項,要求學生據此進行完善。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選取三名學生上臺寫出完善內容,再讓臺下學生進行補充。如此一來,教師借助電子白板有序完成了四個環節的教學,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四)開展結構化教學互動,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
互動是教師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通過互動,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既定的方向深入探究學習,還能給予學生鼓勵,增強學生深度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例。考慮到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負數”不算陌生,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負數,嘗試概括負數的含義。當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教師讓小組代表談談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負數。有的小組代表說道:“我在溫度表上見過負數。”教師順勢追問該學生:“溫度表中的負數表示什么?應該怎么讀?”該學生和本組組員快速進行討論,翻看教材內容,然后共同回答了教師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向全班學生提問:“溫度表中除了有正數和負數,還有一個數,是什么?”學生通過回顧生活經驗,回答道:“是0。”教師追問學生:“你認為0是屬于正數,還是屬于負數,為什么?”學生繼續翻看教材內容,發現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在充分的互動過程中,學生圍繞“負數”這個核心知識點展開思考,一步步揭開了負數的本質,搭建了負數的知識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在結構化教學中,教師設計的互動問題需圍繞核心知識且具有層層遞進的關系,如此才能夠借助互動問題引導學生展開結構化思考,有效提升學生的深度學習效果。
(五)完善結構化教學評價,優化數學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是推進數學教學效果優化的重要步驟。
通過教學評價,教師可以對深度學習視角下的結構化教學進行動態化調整,從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學生能在結構化的課堂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因此,在結構化教學的評價階段,教師要建立具有結構性的評價反饋機制,通過多種方式實施評價,以實現結構化教學效果的優化。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課前評價、課中評價以及課后評價三個階段開展教學評價。首先,在課前評價階段,教師讓學生自行預習教材內容,然后在學習服務管理系統上布置‘ 
? 等簡單作業,讓學生嘗試進行計算。學生提交作業后,教師借助學習服務管理系統上的數據分析功能分析和評價學生的預習效果,并從中發現學生對分數除法的困惑點。其次,在課中評價階段,教師結合學習服務管理系統反饋的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并以提問的方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最后,在課后評價階段,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包括分數除以整十、整百,整十、整百除以分數,分數除以分數三種不同形式的分數除法算式,要求學生列出計算過程。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進行批改,并對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針對統計結果,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并給不同層級的學生提供詳細具體的學習建議。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發放關于分數除法學習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教學活動的真實看法,再據此調整后續的教學方案。
這樣的教學評價涵蓋了教學的各個環節,涉及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體現了結構化的特點,對促教、促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為增強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效果,教師還需要對后續調整的教學方案進行實踐、評價,從而讓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形成閉環。
結語
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實施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和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應立足深度學習視角,從結構化教學內容、結構化教學方法、結構化教學工具、結構化教學互動以及結構化教學評價等層面,不斷探究和思考結構化教學實施的策略,為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滕.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設計與實踐[J].華夏教師,2024(17):69-71.
[2]蘇柳仙.探討走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4(11):159-161.
[3]章曦雯.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23(33):65-67.
[4]吳麗春.深度學習導向下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實踐[J].名師在線,2023(32):53-55.
[5」劉豐.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實踐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3(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