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置換術為當前臨床常見手術類型,為治療終末期骨關節炎的主要措施。手術治療可以促使患者膝關節部位解剖結構迅速得到恢復,但膝關節置換術創傷性較大且手術用時較長,患者術后恢復相對較為緩慢。接受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多數年齡較大,體質較弱,術后恢復更為緩慢。為促進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受損關節功能盡快恢復,保障術后生活質量,及時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極為必要[1-2。早期康復護理為當前臨床對骨科手術患者主要護理模式,可以實現促進患者恢復的目的。連續性的被動運動訓練則主張盡早對患者開展被動活動,幫助患者受損功能恢復。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早期康復護理結合連續性的被動運動訓練在促進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恢復中的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23年2月—2024年3月于邵武市立醫院接受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中選擇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 1:1 隨機排序劃分為2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55\~77歲,平均( 61.36±2.61 )歲;體質量指數 21~ 24kg/m2 ,平均 (22.37±0.34 ) kg/m2 。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 54~78 歲,平均0 61.42±2.58? )歲;體質量指數 21~24kg/m2 ,平均(2 (22.28±0.75) ) kg/m2 。2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在邵武市立醫院行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生命指標穩定無生命危值的患者;無凝血功能性疾病的患者;認知、交流功能正常的患者。
排除標準:合并腫瘤類疾病患者;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疾病患者;術后存在關節感染、血栓等并發癥患者。
1.3 方法
本次研究中,2組患者均由同一組手術醫師開展手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術后護理。早期做好患者切口等護理操作,及時對創面敷料進行更換,確保創面處于清潔、干燥狀態。及時協助患者進行翻身,在患者腰部、大腿等部位放置軟墊,對局部受壓癥狀進行改善。做好早期用藥指導以及患者心理支持、生活護理等常規護理操作。對于復合康復訓練患者,及時協助患者開展各方面康復訓練,包括早期被動活動四肢等。在患者達到下床條件后,則需要協助患者及時進行下床活動,以恢復患者運動功能。
觀察組在術后恢復中接受早期康復護理結合連續性的被動運動訓練。(1)早期康復護理。術后早期護理,手術后對患者傷口進行冰敷,起到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在手術后 2h 針對患者意識恢復情況、吞咽功能等進行評估;先給予患者 10mL 左右營養液,服用后觀察 20min ,在觀察到無異常癥狀后給予患者無渣類飲食;手術后6h則可以由半流體飲食逐步恢復到正常飲食。疼痛管理,術后早期患者會存在由不同程度疼痛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患者恢復;護理人員需準確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并分析患者疼痛耐受性,指導患者正確認知術后疼痛,減少患者心理壓力;可以選擇患者喜歡的音樂或者書籍等,促使患者注意力進行轉移,減輕患者早期疼痛癥狀;針對疼痛較為嚴重患者,則及時開展進行藥物鎮痛或者使用鎮痛泵進行鎮痛。早期按摩與活動,在患者各方面指標穩定后,則可以對患者進行按摩護理,由護理人員或者家屬對患者肩部、腰部或者四肢等部位實施按摩,在促進患者肌肉進行放松的同時,避免患者因長期臥床出現肌肉痙攣癥狀;協助患者進行早期被動活動,對四肢進行彎曲、伸展等, 20min/ 次,2次/d。(2)連續性的被動運動訓練。在手術后 6h ,待患者各方面生命指標已經較為穩定,將肢體放置在連續被動訓練器上,并對患者足部、足跟部進行固定,脛骨近端以約束帶固定,針對患者小腿旋轉進行控制,下肢外展范圍控制在 20°~30° ,需要注意避免在運動過程中肢體和器械產生摩擦。外展范圍每日增加 5° 左右,單次連續進行20次為1組,2組/d。可結合患者恢復情況適當增加訓練量。結合患者運動能力變化情況,鼓勵患者盡早由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活動。
術后2組均持續護理2周。
1.4 觀察指標
(1)關節功能。2組在恢復期間膝關節功能按照Lysholm評分開展評估。該量表從患者跛行(分值范圍0~5分)、支撐(分值范圍0\~5分)、交鎖(分值范圍 0~15 分)、不穩定(分值范圍 0~ 25分)、疼痛(分值范圍0~25分)、腫脹(分值范圍 0~10 分)、爬樓梯(分值范圍 0~10 分)、下蹲(分值范圍0\~5分)等方面評估,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膝關節功能改善越顯著。(2)生活質量。2組患者在手術期生活質量采用WHOQOL-BREF開展評估。該量表主要從生理(評分區間0\~30分)、環境因子(評分區間0\~30分)、社會關系(評分區間0~20分)、心理(評分區間0~30分)4個層面開展評估,需指導患者結合自身實際對量表中相關問題回答,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運動能力。2組患者恢復期間運動能力通過Barthel指數、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評估,均為 0~100 分,得分越高則患者運動功能恢復越好。(4)圍術期指標。對2組患者在手術治療期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引流時間以及尿管拔出時間進行統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關節功能
護理后1周、2周,觀察組Lysholm評分均高 于對照組 (Plt;0.05) ,見表1。


2.2 生活質量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 (Plt; 0.05),見表2。
2.3 運動能力
護理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 (Plt;0.05) ,見表3。
2.4 圍術期指標
觀察組圍術期指標各項時間短于對照組( Plt; 0.05),見表4。


3 討論
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膝關節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促使患者受損的膝關節在短時間內恢復,但該手術創傷較大,需要患者在術后保持一段時間臥床休養。盡早對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開展康復訓練,可以起到促進患者恢復的目的。陳玉屏等4研究證實,及時對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開展康復訓練,可以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速度,縮短患者臥床時間。臨床在對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護理時,需及時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幫助患者關節功能進行恢復。
早期康復護理為當前臨床對骨科手術患者最主要的護理模式,旨在結合患者的手術特點,為患者制訂針對性康復護理計劃,在恢復早期即為患者提供有效護理支持,通過各方面康復護理支持,幫助患者受損功能進行恢復[5。賈俊玲等研究表明,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恢復過程中積極開展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膝關節功能進行恢復。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術后接受早期康復護理,護理2周后觀察組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 (Plt; 0.05)。分析原因,通過開展早期康復護理,從早期細節護理、疼痛護理以及早期按摩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支持,可以促使患者在術后早期得到有效康復護理支持,達到幫助受損功能進行恢復的目的;連續性的被動運動訓練在骨折以及其他骨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保持較高的實施率,主張盡早協助患者開展被動運動訓練,有助于患者受損關節功能進行恢復,起到促進恢復的作用。針對患者在術后恢復期間運動能力評估可知,觀察組Barthel指數、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lt;0.05) ,其原因就在于接受連續性被動運動訓練后,患者損傷功能迅速得到恢復,起到提升運動能力的作用。上述研究結果與張慧影等報道相符。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圍術期指標各項時間短于對照組 (Plt;0.05) 。早期康復護理聯合連續性被動運動訓練,通過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及機體各項機能恢復,可有效提升患者康復期的生活質量并加快患者恢復速度,縮短患者恢復時間,對保障臨床整體護理效果、優化康復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運用早期康復護理結合連續性的被動運動訓練,能夠顯著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露,梁珊珊,宋小倩,等.膝關節置換術后應用連續股神經阻滯聯合靜脈自控鎮痛的療效分析[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24,26(2):211-214.
[2]崔金鳳.圍術期整體護理與規范化疼痛干預在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應用研究[J].黑龍江醫學,2024,48(8):996-998.
[3]馮亞宇,李群英,朱園園,等.基于行為改變的康復管理方案在防控膝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4,35(8):1194-1199.
[4]陳玉屏,葉碧青,張瑞英.探討微信平臺下延續護理對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居家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24,37(2):494-496.
[5]宋曉煥,賀嬌嬌,陳伯亮.基于前饋控制理念的風險預警干預護理對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中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4,9(12):135-138.
[6]劉冰,張建玲,趙月.早期階段性康復護理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TKR術后患者的影響[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4,46(2):85-88.
[7]賈俊玲,李雙,谷曼麗,等.聯合自主收縮主動肌對抗電刺激拮抗肌訓練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4,39(4):400-403.
[8]門婷婷,劉桂平.正念減壓療法聯合功能鍛煉對全膝關節置換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24,41(4):363-368.
[9]張慧影,張春艷,張凡,等.早期康復護理結合連續性的被動運動訓練在老年患者膝關節置換術后的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4,35(3):342-344.
(編輯: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