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彥
關鍵詞:分層教學 分類指導 整體提高
每一個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存在差異,有差異就會出現學習成績的不齊整,如何縮小同班學生學習成績方面的差異,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同時也應成為轉化學困生的關鍵。學習成績的差異、行為方式的差異、體質的差異、思考問題及記憶能力的差異等等都會導致學生產生不同的層次。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覺察到這些差異,才能因材施教;只有對學生實施分層次教育教學,才會整體提高。那么究竟怎樣縮小差異,全面提高學生成績,應是我們重視的課題,下面就自己的體會做一下淺談。
一、學生差異形成的原因
學生生存環境的不同,就形成了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譬如:先天遺傳素質的因素中胎教與無胎教的差異、健康與體質的差異等等都會導致新生兒的固有的智力、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家庭生活環境不同形成的差異,生存的空間不均等,是由家庭條件與父母的修養來決定的,不均等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培養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1.啟蒙教育層次的不同
城市的孩子從托兒所到幼兒園,有很長時間集體生活的過程,而農村的孩子沒有經托兒所而直接到幼兒園,原來的學前教育才一年,只有近幾年才逐漸延伸到學前三年。
2.家庭成員的影響
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一個家庭有三個子女,兩個考上名牌大學,第三個孩子就潛意識地有一個奮斗的目標,爭取考更好的學校,自身就會產生很強的動力。尤其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我們家庭沒考出過大學生,也不可能出現大學生,再努力也是徒勞,這在孩子的潛意識上就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學習中的困難就不愿意去克服,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很難出色。
3.社會因素的影響
城市孩子出門是寬闊的馬路,流動的人群,高聳的大樓;農村孩子出門則是寬闊的田野,春天的播種,秋天的收獲等等。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愛好。
二、根據學生的差異,從實際出發,實施不同層次的分組
1.對班內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摸底調查,結合考試的成績、平時的表現對每個學生做到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將學生分成幾個層次的學習組。譬如:基礎組、提高組、優秀組、競賽組等。分組情況單獨通知學生,使學生愉悅地按照自己相應的層次投入到學習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測試、考核等,再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整,教師上課以層次低的為基礎,各個層次分類輔導,作業分類批改,這樣能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智力都得到相應的開發。
2.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分層備課,認真研究教材,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基礎組學生的要求應掌握最基礎的內容,打好基礎,然后穩步前進,多鼓勵少批評;對提高組更要百般呵護,提高組和優秀組是提高班級成績的基礎,這部分學生有潛力也最危險,老師把握得好就能大幅度提高教學成績,如果把握不好,整體成績不但不會提高,反而會停留原地甚至下滑。因此,設計問題、練習等方面的難易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課堂教學中,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知識由淺及深循序漸進,優等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學困生基本達到大綱要求,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分層次練習是分層次教學落到實處的重要環節,要由易到難,逐步提高,以達到分層完成、整體提高的目的。
作業布置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設計,各類作業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對號入座:學困生做基礎題,逐步延伸;中等生選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對優等生可以選做一些發散思維的作業,充分讓其拓展思路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來培養其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立足各自的基礎,通過訓練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根據自己分層教學經驗,把握好了分寸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學困生學有所得,增強了學習興趣,優等生增強了自學能力和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從整體上實施素質教育和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養。
三、分層教學的效果
分層教學改革的實驗,改變了原來“一刀切”授課形式,各層次學生都獲得了最大限度的收獲和提高,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學生能主動地根據自己的需求、興趣、潛能等,規劃設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思路。能走則走,能跑則跑,能飛則飛,充分調動各自的積極性,發揮各自的潛在動力。
四、分層教學的反思
雖說分層教學有很多優越性,有利于不同程度學生的提高,但也有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學生程度的不同,教師要恰到好處地掌握,使各層次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激勵,不能出現相互干擾、彼此歧視等情況。另外增加了教師的備課任務,同一教學內容要按不同的層次設計,這樣就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也增加了對教師知識結構的要求。
分層教學不僅要做好對各層分類指導,還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常規培養及訓練,著重訓練自學、討論、發言、自查、檢測、互批、互評、矯正等,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習慣,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全面豐收。
作者單位:河北省清河縣黃金莊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