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蓉
摘 要: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內,相對于語文教材而言,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有選擇地讀書學習活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總量為145萬字,許多學生無法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從教學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給予學生必要的讀書指導,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指導
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內,相對于語文教材而言,是課外語文學習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是閱讀訓練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閱讀能力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是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總量為145萬字,高年級課外閱讀量為100萬字,但大多數學生無法完成,部分學生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只是囫圇吞棗。在語文閱讀訓練中,往往對文章理解不到位,回答問題錯誤百出,直接影響了學習語文的興趣。究其原因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缺乏閱讀時間;家長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認為完成作業即可,沒有幫孩子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更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造成閱讀質量良莠不齊。
這就要求教師從教學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給予學生必要的讀書指導,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以活動促進閱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樂于和他人交流讀書的感受,分享讀書的快樂,真正實現有效的課外閱讀。
為此,我嘗試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督促,讓課外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需要。
一、調查分析,掌握情況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以及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態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為此,對全班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問卷。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學生課外閱讀不主動
學生的課外閱讀是被動的,電視、網絡對學生的影響較大。老師布置了,才讀,沒布置或是作業多,就不讀。有些學生是興趣使然,感興趣就讀一讀,不感興趣就丟在一邊,課外閱讀沒有時間保證,不能持之以恒。
2.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大部分學生能按老師的要求進行課外閱讀,但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不善于和同學交流,不主動背誦經典名篇,不善于積累語言,沒有形成好的閱讀習慣。
3.閱讀氛圍不濃厚
在家中,家長不能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首先,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長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在他們的心目中,能自己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業之余,學生便以看電視、玩游戲來打發時間,根本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其次,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還是難以打破圍著教科書轉的模式,很少鼓勵、指導學生去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更談不上花時間去開展一些課外閱讀活動。
二、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1.營造閱讀環境
學生課外閱讀,主要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每次開家長會,我都要向家長介紹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指導家長輔導孩子讀書的方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制訂閱讀計劃,共同閱讀。在班級讀書交流活動中,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親子共讀、共享書香,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支持、配合,朗誦了《海燕》《荷塘月色》《一只小鳥》《沁園春·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此外,還請我班田匯澤同學的媽媽介紹自己督促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情況,使家長們在思想上達到統一,達成共識。
2.建立班級圖書角
班里以前有過圖書角,但擔心學生把書弄丟、弄壞,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調查,了解到有些學生自己家里的書不少,可是讀過的并不是很多。“書非借不能讀也”,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書放在圖書角,交換閱讀。有的學生自己的書不讀,可是對別人的書很感興趣。同時,建立完善的借閱制度,使學生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每人一張借閱卡,登記借閱時間、書名、還書日期,并定期在班里小結、評比,看誰讀的書多。
3.榜樣引路,共同提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向學生介紹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挖掘本班學生與書的感人故事以及取得的成績。在習作訓練中,及時表揚班里喜愛閱讀、習作進步較大的學生,請他們談談課外閱讀的收獲。比如,我班的田匯澤同學課外閱讀量達到1000萬字以上,涉獵范圍非常廣,背誦內容涉及唐詩、宋詞、元曲、國學、詩歌等,背誦量也已達到了5萬字左右。由于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肯定,該生的閱讀、背誦勁頭越來越足,自信心也越來越強,各門功課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他學生看到了田匯澤的進步,也不甘落后,越來越多的學生能主動進行課外閱讀,背誦經典名篇。
4.推薦書目
(1)每天下午上課前,請一名學生朗讀自己喜愛的文章,與大家分享閱讀的感受,并推薦給大家。
(2)每天早上課間,在小黑板上抄一首宋詞,供大家閱讀背誦。
(3)根據教材推薦《誦讀課本》作為教材的配套讀物,要求背誦。
(4)根據課本內容推薦閱讀書目。
(5)將假期中要閱讀的書目打印在《告家長書》中,以方便家長購買、督促閱讀、檢查。
三、指導方法,提高效率
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過程,只有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
1.勾勾畫畫,邊讀邊思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問能喚起注意、啟迪思維。在閱讀的過程中,筆不離手,遇到好詞佳句畫下來,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么,直到弄懂為止。合上書本,想想自己有什么收獲,而不是囫圇吞棗,讀讀就算了。
2.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溫故而知新。”對于學習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方法,課外閱讀也不例外。讀過的作品,重新再讀,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只有引導學生對名著經典反復閱讀、精心閱讀,熟讀成誦,才能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3.博覽群書,博學好問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要像蜜蜂采蜜”,意思是要博采眾長,因此,學生的閱讀面一定要廣,涉獵各個方面。這需要老師不斷地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在日常教學中,我會根據課文中所出現的作家及作品及時推薦給學生;每學期結束時,發給家長一張“告家長書”,里面羅列了許多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請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督促孩子在假期中閱讀;還讓學生在班里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這樣,給了學生極大的閱讀空間,培養了他們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4.勤于動筆,積累不輟
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從模仿開始,逐漸達到自己創作。因此我要求學生進行閱讀時,要做讀書筆記,可以摘抄好詞佳句,弄清好在哪;寫出主要內容及自己的收獲;寫讀后感,以此來豐富自己的語言世界;堅持寫閱讀日記,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需要,讓閱讀有意義,讓生活更精彩。這樣,在習作中才會“下筆如有神”。
四、開展活動,注重實效
1.結合課本,拓展閱讀,檢測效果
在以往班級開展“我讀書我快樂”“我喜愛的作家和作品”“濃濃的鄉情”等讀書交流活動的基礎上,本學期,依據教材內容,《景陽岡》《草船借箭》《猴王出世》《“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等篇目,鼓勵學生閱讀四大名著原文,進一步推進班級內的閱讀工程。為了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特別設計了本次“走近四大名著”讀書交流活動。想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自由的對話平臺,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培養閱讀中與人交流的習慣,促進每一個學生大膽表達,樂于表達,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積極挖掘名著的相關內容,如,作者的生平資料、寫作背景、三國時代曹氏父子的詩篇、諸葛亮的《出師表》、后人描述三國時期的詩詞、玄奘其人……內容非常豐富。在本次活動中,使讀過四大名著的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沒有讀過的學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還展示了自己平時的閱讀積累,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了自信心,所有這些,都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利用人文教育基地,展示閱讀成果
7月7日上午,全體學生及家長、老師在蘭州國學館參與了“與圣賢為友 與經典同行”的誦讀活動。活動中,學生展示了自己平時的閱讀成果,誦讀了一篇篇經典詩文,有《論語》《道德經》《勸學》《出師表》《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蘭亭序》《滕王閣序》《岳陽樓記》《陋室銘》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名篇,宋詞中的精品等,了解了許多文化名人及古代科學家。此次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了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為以后誦讀活動的繼續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學生的積極參與、家長的大力支持、老師的精心準備是活動成功的保證。此次活動,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社會效果。尤其是石碑上鐫刻的文字,帶給了學生思想上的震撼,立君子品,做有德人,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由于學生在閱讀、背誦經典詩文上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展示時,有的背誦得多,而且篇幅較長;有的背誦得少,篇幅短。通過活動,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好的更有信心,不足的想要奮起直追,再次點燃了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
3.積極參加學校經典誦讀活動的演出
表演了《笠翁對韻》《明月幾時有》等經典篇目,受到了一致好評。
五、家校攜手,共促成長
1.家長督促“日日誦”
課外閱讀主要是利用課余時間在家中閱讀,因此,家長的督促必不可少。我結合學生以往閱讀的實際,設計了《課外閱讀記錄表》,將學生每天閱讀的情況細化。表格中有:閱讀日期、《誦讀課本》篇目、古詩文背誦、課外閱讀書目及頁碼、閱讀時間、家長評價、自評等欄目,要求家長以此督促孩子每日閱讀,提高閱讀效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親子共讀“愛心誦”
在督促孩子課外閱讀的同時,改變家長的觀念,閱讀不僅僅是孩子的事,家長應該和孩子共同閱讀,相互交流。這對孩子來說,既是督促,又是鼓勵,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濃濃的親情、父母深沉的愛。
3.家長探討“交流誦”
在班級讀書交流活動中,請家長參與,親子共讀;請家長介紹自己督促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情況;請全體家長參與國學館的誦讀活動,家長之間的互相交流、探討,都有利于家長不斷改進、糾正、督促自己孩子課外閱讀的狀況,配合老師促進孩子的課外閱讀。
通過嘗試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使之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素養也有了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