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磊
摘 要:主要從課前準備(包括思想準備、知識準備)、課堂教學、課后作業的布置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讓學生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獲得幸福。
關鍵詞:幸福;課前準備;數學課堂;課堂氣氛
如果我們要問:“人類主要關心的是什么?”我們應該會聽到統一的答案“幸福”。約翰斯圖亞特密爾寫道:“幸福意指快樂,就是沒有痛苦”。那么我們的學生在學校,在課堂是否得到了幸福呢?
多少年來我們的教育者都孜孜不倦地討論著“教育目的”到
底是什么?Nel Noddings回答了這個問題:“幸福應不僅是教育目的,更應是教育手段!”那我們的數學課堂如何讓學生獲得“幸
福”呢?
一、課前準備——幸福伊始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不在狀態。其根本原因是:這些學生準備不足,被迫去學習新的數學知識點,老師是在強迫學生學習準備不充分的知識,我想這堂課的過程肯定不會是幸福的!學生的準備應分為以下兩種:
1.思想準備
高中的數學是邁入大學的一道門檻,高中的學生都必須精通所學的內容。高中數學充當的角色就是一個守門員。很多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會在父母的督促和鼓勵下,在課前及課后請家教補習,做很多練習。以便能跟上新的課程。學生就會在課前給自己心理暗示:這是我必須要學會的東西。大量這樣的暗示,最后“成功的學生”都是懷著對數學的恐懼和詛咒來完成學校的教育。
在筆者所教的班級中,××同學課前曾這樣對我說:“老師您告訴我,學習數學到底有什么用呢?若干年后說不定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函數?但是我也會生活得很好啊!”
Paul Tillich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以害怕無意義為特征的時代。”這是一種對精神的渴望。每天吃早餐時,你想過它的營養成分搭配嗎?在上課時,你想過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見黑板嗎?上學路上坐公共汽車遇到堵車,你想到盡快消除堵車的方案嗎?這些都與數學知識有關嗎?數學是讓你的生活和精神都得到極大滿足的課程,你會在數學課堂上得到幸福。
2.知識準備
提前對要上的課有所了解。課前給學生時間預習,知道這節課將會用到什么以前的知識又會學得什么樣的知識點。讓學生知道“用后而知不足”,學生想從這堂課中真正的學到什么東西。
二、課堂教學——幸福的爆發
1.笑對學生,激情上課
我們的感覺從來不會欺騙我們。當學生坐在課堂里,教師笑對他們激情飛揚的講解與苦臉并毫無激情的講解而言,我們會非常樂意地接受前者,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在這樣的數學課上感覺到快樂、幸福。
在我的教學中,前輩們總是會告誡我要對學生很嚴厲,不要對學生露笑臉,這樣學生就會怕你。我想這樣的課堂可能只會讓學生更加緊張害怕,又何談開放學生的大腦?
2.情境教學,調動氣氛
心理學指出:情境記憶是最難忘記的。數學課堂情境會為學生打開學習數學的明亮窗口,通過這扇窗口,學生會發現數學王國的奧秘,也會對數學產生興趣。
很多學生上了初高中就對數學失去了興趣,其實數學課上的歡樂不應從小學(小學的課堂都是講故事的情境引入為主)就結束,其實高中的課堂也應是充滿樂趣的。高中數學有很多的情境活動,如果作為教師的我們不了解這些活動的基礎,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就會降低,幸福感隨之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學生的幸福更多地取決于我們教師的認知水平。
情境教學給出一種實際情景和需求,以解決現實困難為標志。
筆者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主要有以下幾種:(1)語言描述,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2)利用錄像、電腦動畫等媒體創造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3)利用照片、圖片、實物或模型。
3.將課堂“還”給學生——活動單導學
建構主義認為:學數學其實是一個“做數學”(doing mathematic)的過程。因此,在數學的教學中,有趣的數學活動就成為了數學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我們總是習慣于在強大慣性的作用下把已然當做必然。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中老師給予適時恰當的點評,但不能把教師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表達他們的想法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成為有需求的人(對數學有需求),有需求的人愿意而且能夠促使這種需求得到滿足。
三、課后作業的布置——幸福延續
作業的布置也是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數學課的延續。在筆者的教學中,一堂課前面的步驟都做得很好時,但老師一布置作業就會露餡,學生對這堂課的興趣就會減弱。
傳統的數學教師布置作業,是以高考為參照標準,通過布置習題來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點。通常作業的形式非常單一:作業不鼓勵合作,不重視過程,對作業的評價也是被動評價。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高中數學內容的分類: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和創造性數學活動經驗。那么數學作業也應是創造性的、開放性的。如:自選作業(開放題型),研究性作業。
愛因斯坦說:“教育應該使它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來承擔。”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一件事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時,我們會傾向于認真地對之加以探究。作為教師的我們努力將數學幸福還給學生,最好的數學課堂是幸福開始的地方。
參考文獻:
[1]Paul Tillich,The Courage to Be (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52.
[2]曹才翰,蔡金法.數學教育學概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