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壘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已成為過往,現在提倡新型的教學方法。以往“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同樣,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方法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和改變教學方法、價值觀、自身素質。
關鍵詞:新課標;數學教學;教學方法;課堂導入;課堂教授;作業布置
由于數學受自身“抽象,枯燥,與現實生活遠”等自身特點,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是因為數學難放棄學習就是因為受“數學學了也沒用”的錯誤思想的誤導而放棄學習數學。數學真就那么難,那么不值得一學嘛?答案是否定的,以下就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如何改變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課堂導入
好多學生以上數學課不是蒙頭大睡就是一籌莫展,是什么造成學生如此這般呢?這是值得教師進行深思的問題。怎樣才能一上課就將學生深深吸引到課堂上來呢?這是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探究的。要想讓學生對你這堂課注意力集中,課堂的導入無非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導入,也可以用問題的形式導入,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或者是圖片引
入……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眼球這無非為接下來的課堂教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引入只是一堂課的引子而已,只是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有利于自己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萬不可本末倒置,嘩眾取寵。換句話說,課堂導入應該是短小精煉的,一針見血型的
更好!
二、課堂教授
精美的引入固然重要,但是,重中之重的還是課堂的講授過程。在教授過程中教師要想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學生積極學習,對知識主動探究這無疑需要學生設計嚴謹的教學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進行教學,可以通過講授故事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來進行教學,這樣一來,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將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起來,自然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積極主動,也可以進行分組教學。在一堂課的末尾,我喜歡然學生進行自主探討,并積極對新學知識進行擴散思考。在分組中我注意將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放在一組。這樣讓掌握知識好的學生來帶動學習后進的學生,學生教學生才是真正的“零”距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奮進的集體意識。這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在課堂結束時,教師要對每組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小組得高分就變為勝利小組。
三、作業布置
“數學知識抽象、枯燥,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生才能掌握理論知識?!边@種思想是極度危險的,在日益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只有重學生素質教育才能真正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教學理論的掌握只有在學生掌握的基礎上多加練習才能學有所成,而不是一味地認為搞題海戰術就能提高學習效率。這種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而且很多時候會因為這樣強度大的練習而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教授完一堂知識后,教師為了學生能及時鞏固學習的理論知識,應該精心挑選一些有著強烈針對性的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而不是讓學生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輔導資料一堆,但是學習效果往往差強人意。且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實行分層教學。可以將題分為A、B、C三類題,A類題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學生自行探究,甚至涉及到未來幾節課要講授的內容;這類題有很強的發散思維的作用;B類題目是完全緊扣本堂重點的練習題,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并且理解了,就能做出來,沒有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解決的問題;C類題是題目內容僅僅涉及基礎部分的訓練,只是嚴格按照教育大綱來布置的題目練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讓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吃得飽”且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完全由自己來選擇,A、B、C層作業,學生自己根據自己
當堂的掌握情況來完成。而不是由老師規定,學生哪些人做A類題,哪些人做B類題,哪些人只能做C類題,只是說C類題是最起碼要掌握的。學生課后根據自己的接受情況,自己選擇題目完成。這樣一來,教師既做到了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又照顧到了各個層次的學生。因此,就避免了“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飽”的現象發生。
總之,新課程強調素質教育,社會需要綜合素質的人才,所以,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才能不斷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安紅波.數學雜談.大連出版社,2009.
[2]毛俊久.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河南新區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重慶市武隆縣白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