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民
摘 要:教師素質的構建問題,傳統觀點認為,由思想品德修養、專業文化素質、業務能力等方面構成。在知識經濟、信息資源迅猛發展的21世紀,教育也迎來了新的挑戰。
關鍵詞:教育理念;知識結構;科研能力
一、具有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理念
自古以來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主要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對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在21世紀的今天,仍有一些教師對落實素質教育只停留在口頭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觀念陳舊。作為現代教師必須要有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理念。
1.真正落實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因材施教的具體落實,允許“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是既要重視優等生和中等生的發展,更要重視差生的發展。只有差生得到發展,教育才算面向全體學生。
2.注重社會實踐
教師的教學要盡量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和現實事例出發,去“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數學是現實的、具體的、有價值的。從而“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具有廣博的知識結構
大多數數學教師現在的知識結構,明顯專業專一、知識陳舊,這一現狀對實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很不利。為此,現代教師要不斷為自己“充電”。
1.學習現代教育理論
教育理論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現在大多數數學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較低。所以,數學教師要進一步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如:教學論、課程論、學習理論、教育評價等等,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為實施素質教育保駕護航。
2.學習邊緣學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淵博的知識結構,較強的邊緣學科。如:除了學習物理、化學以外,還要學習生物學、環境學、人口學、人文科學等學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實施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1.轉變觀念,強化教研意識
教學研究一般都離不開教學一線的教師,許多著名的教育家也出身于教師。由此看來,教學研究與教師息息相關。同時說明,只有我們努力去搞教學研究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我們有必要也有能力去搞教學研究。
2.勇于實踐,提高教研能力
提高教師教研素養的手段是通過教育實踐,在實踐中盡快學會和掌握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師要主動參與各類課的實驗和研究,及時發現教育教學中的新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通過多次的實踐,提高我們的教研能力。
(作者單位 湖北省竹山縣潘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