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玲
〔關鍵詞〕 歷史教學;分組;差異;互動,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6—0084—01
高效課堂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成果,其價值取向在于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而學習小組建設是其最根本的學習形式。筆者在作為必修課的歷史教學中充分運用分組互動法,在培養學生交流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增加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增強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
一、關注差異,全面進步
學生只有差異,沒有好壞,為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地發揮,分組前教師必須要照顧到個體差異,同時又不能讓學生感到分組給他們帶來壓力。建立學習小組,使每個同學在小組學習中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學生們聽了都非常樂意,從他們的喜悅表情上我看出了信心和希望。
二、精確分組,安排任務
分組原則一般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內異質為每個小組成員充分發揮自我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心理特征、性格特點,按男女比例,6-8人為一組,為使每個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輪流做組長,輪流主持工作。
有效的預習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而預習是否有效,還在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要比學生無目的、無指向的預習有效得多,在學習新課前,教師應先精心設計若干問題,每一個同學在全面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中心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在自主預習中能感到求知的快樂,并且每個組預習的重點內容不同,預習既有同質性,又有異質性,每個同學都有了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三、互動探索,積極求解
經過課前準備,各小組都會帶著自己的成果進入角色,授課前教師應先檢查各組的預習情況,然后就預習內容導入課題,讓小組將自己的資料展示出來,教師則根據他們準備的情況分別給他們相應的討論內容,通過課前預習,每個同學都準備了第一手材料,在組內討論中,他們有言可發,有話可說。組內討論歸結出一個統一的意見后,由小組長代表小組發言展示,而小組長是輪流更換的,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同學們有了成功感和優秀感,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當然,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也不能放任自流,應該巡回在各個小組之間,擔負起指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隨時提供必要的點撥和疏導,指導學生變“聽講”為“傾聽”,變“說話”為“交談”,要善于及時發現問題,并能抓住學生討論的轉折點,將問題引向深入。真正做到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 及時評價
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是教師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一句恰當中肯的評價就是學生信心和動力的來源之一。建立互動型學習小組的目的之一,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鼓勵和肯定無非是教學過程的催化劑,能讓教學活動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個人可以進行嘉獎,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積極投入。分組互動不但在教學新課中發揮了它的積極作用,而且在幫助學生掌握、積累歷史知識方面也顯示了其優越性,在小組內兩人合作記憶歷史知識比單個人苦思冥想記要快速得多。一對一,互換角色,一問一答,既快速又準確,尤其在復習過程中穿插進去,能有效提高成績,讓學生更加產生對歷史課的喜愛之情,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
五、分組互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高效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素質教育,分組互動是高效課堂的支柱,在教學中要落到實處,不能流于形式。在分組過程中,對“學困生”在學習態度、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給予針對性的培訓指導。對待他們的展示,多關注過程,少關注結果。為組員營造安全的心理壞境,讓他們積極參與。同時要注意,歷史學科是一門科學,講究準確、嚴謹,在歷史教學小組互動中,一定要把握這個原則,要確保問題的正確性與方向性。
分組互動法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隨著課程設置、教學模式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加以調整,要在始終發揮小組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讓這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通過小組互動,學生不但學習了歷史知識,而且給他們搭建了發揮個性、展現自我的平臺。他們收集資料、語言表達、交流互動、團結協作的能力全面提升,不但提高了成績,而且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題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GSG583)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