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瑩潔
摘 要:數學活動課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文章主要是針對初中階段數學活動課設置的必要性、實施的策略以及活動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數學教學 活動課 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53-01
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實施了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一步強調數學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踐、歸納、探索等活動,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發展思維能力,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數學活動課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1 活動課內涵分析
活動是一個涵義豐富的日常用語。教育學中的“活動”指的是個體的、主體性活動。數學是一門思維科學,數學課中的“活動”強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內部活動有意識地指導外部活動。數學活動課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設定的主題,通過學生的操作行為和實踐參與,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并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思索,實現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
2 初中數學活動課設置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講授——接受式的教育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同一類型的題目反反復復做,反反復復講,不論學生還是教師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特別的關注。新課程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這點很多時候都被忽略了。學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得到提升。
大多教育工作者認為上數學活動課是很有必要。數學活動課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實踐,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活動課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活動,這里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角。關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思考,在數學活動中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識。在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強迫的學習,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學習,他們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效率也就比較高。
有關的調查也顯示:許多的數學教師都能接收活動課教學,并認同其價值。但在其實施過程中,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一些問題,活動課實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階段,如果在這一階段,只是硬性的灌輸給學生一些他們不喜歡的、高深的數學知識,很容易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其以后的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活動課教學是有必要的。
3 數學活動課實施策略分析
3.1 選擇合適的活動主題
數學教學內容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以活動的方式來開展。這需要教師對整個初中數學知識體系有比較好的把握,靠教師去深度挖掘,選擇合適的活動主題。一般情況下主題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綜合考慮:第一,基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實踐經驗。這樣的問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與熱情。教師應盡量用生活中的現象、數據來確定主題。第二,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超出學生的發展水平的主題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合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主題,把數學活動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好的應用知識、鞏固知識。第三,主題具有可操作性、開放性。數學活動課是要通過學生的實際參與與實踐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因為主題必須要具有可操作性。另外,主題的深度與廣度都必須適當,讓學生有能力去猜想、嘗試和調整。
3.2 確定適當的教學模式
數學活動課的方式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目前,教師們采取的活動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動手操作、思維游戲、數學實驗、數學建模等等。另外還可以運用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等等方式。一般可以參考西北師范大學尤文博的教學模式:創設問題、假設推測、積極探索、結論驗證、合作交流、結論評價。另外,在活動課中還有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諸如,在合作學習中,如何進行小組的分配,實現小組之間的均衡;在自主學習時,如何引導積極性不高的同學,確?;顒拥挠行?。最后,無論采用哪種活動形式,教師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一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3.3 建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
現階段,大部分的初中數學教師更加注重的是結果性評價,依靠課堂提問、課堂作業、課后作業及檢測等來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評價,此種評價方式并不能真正的反應學生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不利的影響。數學活動課要求要注重學生活動的過程性評價。具體的評價和考核指標可以參考學生活動準備的積極程度、學生活動參與度、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與同學老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情況等等。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不是特別理想,只要他肯思考,肯學習、肯參與就要給予其充分的肯定。要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參與到評價中來。讓學生自評,加強學生對自我的了解,找出自身的不足;同學的評價可以更加的中肯和全面,有利于促進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4 加強教師對活動課的駕馭能力
數學活動課的活動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會充分的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提出很多的問題,課程也可能會朝著意外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加強教師對于課程的駕馭能力。教師要有效的控制整個活動氣氛、學生活動的有效度、課堂中的突發狀況等。如果課堂教學過于沉悶,學生興趣不高,參與度較差,就需要教師積極地煽動學生參與,讓學生體味到活動的趣味性;如果數學活動課過于活躍,甚至出現混亂,教師須在不打消學生探索的積極性的同時,有效的干預課堂紀律。課堂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教師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保證課程能正常的進行。
4 結論
數學活動課的實施者是教師,學生是體驗者。對于教師來說,在數學活動課教學過程中應選擇合適的活動主題,確定適當的教學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加強對活動課的駕馭能力。當然,這并不是說對于學生就沒有要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必須要充分的參與到活動課教學中來,積極的探索和思考,以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帥建卓.初中數學活動課文獻綜述[J].中學數學雜志,2012(8):25-28.
[2] 董祖浩.中職數學活動課的有效評價實施策略[J].中等職業教育,2012(10):9-10,12.
[3] 毛盛連.淺談如何上好初中數學活動課[J].讀與寫雜志,201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