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簡介:王宇(1977-),女,梅州市城西職業技術學校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教學。(廣東 梅州/514000)摘要:中職數學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日益明顯,而生本課堂教學更切合中職生的特點,它是為學生而設計的素質教育課堂,生本課堂使每個學生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意識,通過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中職數學課堂生本課改有其必要性,但中職數學生本課改必需結合中職生實際,明確課改著力點,才能收到成效。
關鍵詞:中職生;數學教學;生本課改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078-02一、 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雖然生本課改已經推行幾年,但目前大多數的數學課堂教學仍沒有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大多教師對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心存疑慮。或有去嘗試,但改革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堅定的信念,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新備課、不斷總結,并結合課本內容、課堂實際不斷調整教法,才能真正做到生本。
面對生本課改的重重困難,多數教師選擇了放棄。走回了那個只有教師說了算的課堂教學模式。然而,這種權威性的傳統教學模式卻讓學生失去了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反之,生本課堂是為學生而設計的素質教育課堂,其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實現了一切為了學生好學、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課堂改革,初見成效。課改的路雖艱難,但中職數學課堂生本課改卻很有必要。
(一)中職生的特點及數學知識結構決定了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中職學生具有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可塑性強等自身特點。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職學生的總體綜合素質還是好的,但由于他們自身的學習基礎較差,覺得數學學習枯燥、乏味,怎么也提不起學習興趣。大多數的中職學生都認為數學與現實生活沒有聯系,與他們的就業沒有關系,只要學好專業課就行了,數學課可有可無。由于在思想上不重視數學學科,因此在學習、行為習慣、修養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另外,在中職學校,學習數學的風氣普遍很弱,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對數學有興趣。有興趣的這些學生也僅僅因為初中基礎稍好,覺得在數學學習方面比其他學生有一點優勢,所以有一點學習的動力,但也不是從心底喜歡數學。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取決于對數學學科教師的喜愛程度,另有約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從心底討厭數學。所以,傳統教學不但不能讓中職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可塑性強的優點得到發揮,反而會使其在這種被迫學習中對枯燥的數學產生抵觸情緒。
(二)傳統教學與生本教學的較量決定了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在中職課堂數學的弊端較突顯
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主體多為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啟動者和主宰者,學生則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缺乏情感交流,教師的講授,占據課堂大部分時間,課堂不夠民主,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思想、觀點、語言和行為代替了學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真實的內心感受和主觀體驗,教師提問、學生被動回答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要表現,這樣的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較枯燥呆板,對本來數學基礎差和對數學沒多少興趣的中職學生來說,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教學效果差。
2.生本教學在中職數學課堂的優勢更明顯
生本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引入新知識前,從學生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情境,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并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認知結構得到補充和完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通過對問題情境的解決引入新知識,使學生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有機聯系,牢固掌握所學新知識。教學中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從問題情境出發,通過實踐、探索、猜想等方法,探尋問題的解決途徑,結論由學生自主探索獲得。這樣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就會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理解透徹,對學生思維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新知識,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師給學生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情境、條件,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互動和溝通學會表達數學、交流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把數學知識與技能牢牢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通過合作交流,使每個學生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意識,通過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并充分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更好地滿足中職學生的知識需求,讓數學底子差的中職學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教法·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必要性與著力點二、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實施策略
中職數學生本課改雖有其必要性,但改革如果只是形似而神不似就會讓課改功虧一簣,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中職數學生本課改必須結合中職生實際著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喚醒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一般都是經過各類高中層層選拔后剩下來的學生,這些學生因各種原因,數學基礎差,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然而,數學是中職學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對數學學科缺乏興趣,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嚴重制約了中職學生學習其它專業課程的能力和信心。怎樣才能主動學習、并學好數學呢?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就會視數學學習為一種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因此,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中職數學生本課堂改革的第一個著力點。
(二)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學生本來就是天生的學習者,是學習的主力和主人,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即便是中職學生也不例外。教師是為學生好學而教,為學生樂學而教,而生本課堂改革的著力點應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令學生能放飛思想創新思維,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注重學生的自身認識活動,課前讓學生先去體驗,先去做,課內分組展示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識,并引導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只有課堂的活動交流多了,學生參與性強了,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探索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潛能。生本教學認為,“學習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可以創新,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感悟是生命的本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應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內容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問題教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性學習等。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參與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才能充分體現生本教育理念。
(四)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
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作業評價與考試成績評價,這種評價對數學基礎差的中職學生來說是致命的。它不但打擊了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還給課堂學習帶來消極的影響。所以,生本作為一種素質教學模式,其另一個著力點應更重視學生的課前及課堂教學過程的綜合評價,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與能動性、課堂表現、合作交流能力等能力的評價,這樣才能更全面地評價一個學生,也能使學生更好發現自身素質的優劣,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結語
中職數學只有在教學中貫徹生本教育理念,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切實轉換教師教學模式,順應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等全新的學習方式,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數學學習評價方式,才能使中職數學教學充滿智慧和生機,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著激情和個性。
責任編輯何麗華
endprint
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簡介:王宇(1977-),女,梅州市城西職業技術學校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教學。(廣東 梅州/514000)摘要:中職數學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日益明顯,而生本課堂教學更切合中職生的特點,它是為學生而設計的素質教育課堂,生本課堂使每個學生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意識,通過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中職數學課堂生本課改有其必要性,但中職數學生本課改必需結合中職生實際,明確課改著力點,才能收到成效。
關鍵詞:中職生;數學教學;生本課改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078-02一、 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雖然生本課改已經推行幾年,但目前大多數的數學課堂教學仍沒有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大多教師對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心存疑慮。或有去嘗試,但改革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堅定的信念,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新備課、不斷總結,并結合課本內容、課堂實際不斷調整教法,才能真正做到生本。
面對生本課改的重重困難,多數教師選擇了放棄。走回了那個只有教師說了算的課堂教學模式。然而,這種權威性的傳統教學模式卻讓學生失去了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反之,生本課堂是為學生而設計的素質教育課堂,其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實現了一切為了學生好學、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課堂改革,初見成效。課改的路雖艱難,但中職數學課堂生本課改卻很有必要。
(一)中職生的特點及數學知識結構決定了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中職學生具有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可塑性強等自身特點。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職學生的總體綜合素質還是好的,但由于他們自身的學習基礎較差,覺得數學學習枯燥、乏味,怎么也提不起學習興趣。大多數的中職學生都認為數學與現實生活沒有聯系,與他們的就業沒有關系,只要學好專業課就行了,數學課可有可無。由于在思想上不重視數學學科,因此在學習、行為習慣、修養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另外,在中職學校,學習數學的風氣普遍很弱,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對數學有興趣。有興趣的這些學生也僅僅因為初中基礎稍好,覺得在數學學習方面比其他學生有一點優勢,所以有一點學習的動力,但也不是從心底喜歡數學。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取決于對數學學科教師的喜愛程度,另有約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從心底討厭數學。所以,傳統教學不但不能讓中職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可塑性強的優點得到發揮,反而會使其在這種被迫學習中對枯燥的數學產生抵觸情緒。
(二)傳統教學與生本教學的較量決定了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在中職課堂數學的弊端較突顯
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主體多為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啟動者和主宰者,學生則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缺乏情感交流,教師的講授,占據課堂大部分時間,課堂不夠民主,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思想、觀點、語言和行為代替了學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真實的內心感受和主觀體驗,教師提問、學生被動回答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要表現,這樣的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較枯燥呆板,對本來數學基礎差和對數學沒多少興趣的中職學生來說,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教學效果差。
2.生本教學在中職數學課堂的優勢更明顯
生本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引入新知識前,從學生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情境,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并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認知結構得到補充和完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通過對問題情境的解決引入新知識,使學生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有機聯系,牢固掌握所學新知識。教學中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從問題情境出發,通過實踐、探索、猜想等方法,探尋問題的解決途徑,結論由學生自主探索獲得。這樣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就會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理解透徹,對學生思維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新知識,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師給學生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情境、條件,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互動和溝通學會表達數學、交流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把數學知識與技能牢牢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通過合作交流,使每個學生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意識,通過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并充分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更好地滿足中職學生的知識需求,讓數學底子差的中職學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教法·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必要性與著力點二、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實施策略
中職數學生本課改雖有其必要性,但改革如果只是形似而神不似就會讓課改功虧一簣,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中職數學生本課改必須結合中職生實際著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喚醒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一般都是經過各類高中層層選拔后剩下來的學生,這些學生因各種原因,數學基礎差,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然而,數學是中職學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對數學學科缺乏興趣,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嚴重制約了中職學生學習其它專業課程的能力和信心。怎樣才能主動學習、并學好數學呢?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就會視數學學習為一種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因此,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中職數學生本課堂改革的第一個著力點。
(二)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學生本來就是天生的學習者,是學習的主力和主人,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即便是中職學生也不例外。教師是為學生好學而教,為學生樂學而教,而生本課堂改革的著力點應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令學生能放飛思想創新思維,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注重學生的自身認識活動,課前讓學生先去體驗,先去做,課內分組展示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識,并引導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只有課堂的活動交流多了,學生參與性強了,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探索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潛能。生本教學認為,“學習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可以創新,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感悟是生命的本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應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內容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問題教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性學習等。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參與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才能充分體現生本教育理念。
(四)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
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作業評價與考試成績評價,這種評價對數學基礎差的中職學生來說是致命的。它不但打擊了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還給課堂學習帶來消極的影響。所以,生本作為一種素質教學模式,其另一個著力點應更重視學生的課前及課堂教學過程的綜合評價,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與能動性、課堂表現、合作交流能力等能力的評價,這樣才能更全面地評價一個學生,也能使學生更好發現自身素質的優劣,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結語
中職數學只有在教學中貫徹生本教育理念,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切實轉換教師教學模式,順應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等全新的學習方式,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數學學習評價方式,才能使中職數學教學充滿智慧和生機,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著激情和個性。
責任編輯何麗華
endprint
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簡介:王宇(1977-),女,梅州市城西職業技術學校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教學。(廣東 梅州/514000)摘要:中職數學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日益明顯,而生本課堂教學更切合中職生的特點,它是為學生而設計的素質教育課堂,生本課堂使每個學生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意識,通過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中職數學課堂生本課改有其必要性,但中職數學生本課改必需結合中職生實際,明確課改著力點,才能收到成效。
關鍵詞:中職生;數學教學;生本課改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078-02一、 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雖然生本課改已經推行幾年,但目前大多數的數學課堂教學仍沒有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大多教師對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心存疑慮。或有去嘗試,但改革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堅定的信念,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新備課、不斷總結,并結合課本內容、課堂實際不斷調整教法,才能真正做到生本。
面對生本課改的重重困難,多數教師選擇了放棄。走回了那個只有教師說了算的課堂教學模式。然而,這種權威性的傳統教學模式卻讓學生失去了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反之,生本課堂是為學生而設計的素質教育課堂,其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實現了一切為了學生好學、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課堂改革,初見成效。課改的路雖艱難,但中職數學課堂生本課改卻很有必要。
(一)中職生的特點及數學知識結構決定了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中職學生具有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可塑性強等自身特點。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職學生的總體綜合素質還是好的,但由于他們自身的學習基礎較差,覺得數學學習枯燥、乏味,怎么也提不起學習興趣。大多數的中職學生都認為數學與現實生活沒有聯系,與他們的就業沒有關系,只要學好專業課就行了,數學課可有可無。由于在思想上不重視數學學科,因此在學習、行為習慣、修養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另外,在中職學校,學習數學的風氣普遍很弱,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對數學有興趣。有興趣的這些學生也僅僅因為初中基礎稍好,覺得在數學學習方面比其他學生有一點優勢,所以有一點學習的動力,但也不是從心底喜歡數學。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取決于對數學學科教師的喜愛程度,另有約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從心底討厭數學。所以,傳統教學不但不能讓中職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可塑性強的優點得到發揮,反而會使其在這種被迫學習中對枯燥的數學產生抵觸情緒。
(二)傳統教學與生本教學的較量決定了生本課改的必要性
1.傳統教學在中職課堂數學的弊端較突顯
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主體多為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啟動者和主宰者,學生則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缺乏情感交流,教師的講授,占據課堂大部分時間,課堂不夠民主,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思想、觀點、語言和行為代替了學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真實的內心感受和主觀體驗,教師提問、學生被動回答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要表現,這樣的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較枯燥呆板,對本來數學基礎差和對數學沒多少興趣的中職學生來說,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教學效果差。
2.生本教學在中職數學課堂的優勢更明顯
生本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引入新知識前,從學生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情境,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并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認知結構得到補充和完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通過對問題情境的解決引入新知識,使學生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有機聯系,牢固掌握所學新知識。教學中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從問題情境出發,通過實踐、探索、猜想等方法,探尋問題的解決途徑,結論由學生自主探索獲得。這樣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就會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理解透徹,對學生思維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新知識,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師給學生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情境、條件,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互動和溝通學會表達數學、交流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把數學知識與技能牢牢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通過合作交流,使每個學生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意識,通過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并充分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更好地滿足中職學生的知識需求,讓數學底子差的中職學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教法·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必要性與著力點二、中職數學生本課改的實施策略
中職數學生本課改雖有其必要性,但改革如果只是形似而神不似就會讓課改功虧一簣,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中職數學生本課改必須結合中職生實際著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喚醒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一般都是經過各類高中層層選拔后剩下來的學生,這些學生因各種原因,數學基礎差,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然而,數學是中職學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對數學學科缺乏興趣,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嚴重制約了中職學生學習其它專業課程的能力和信心。怎樣才能主動學習、并學好數學呢?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就會視數學學習為一種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因此,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中職數學生本課堂改革的第一個著力點。
(二)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學生本來就是天生的學習者,是學習的主力和主人,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即便是中職學生也不例外。教師是為學生好學而教,為學生樂學而教,而生本課堂改革的著力點應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令學生能放飛思想創新思維,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注重學生的自身認識活動,課前讓學生先去體驗,先去做,課內分組展示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識,并引導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只有課堂的活動交流多了,學生參與性強了,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探索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潛能。生本教學認為,“學習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可以創新,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感悟是生命的本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應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內容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問題教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研究性學習等。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參與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才能充分體現生本教育理念。
(四)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
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作業評價與考試成績評價,這種評價對數學基礎差的中職學生來說是致命的。它不但打擊了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還給課堂學習帶來消極的影響。所以,生本作為一種素質教學模式,其另一個著力點應更重視學生的課前及課堂教學過程的綜合評價,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與能動性、課堂表現、合作交流能力等能力的評價,這樣才能更全面地評價一個學生,也能使學生更好發現自身素質的優劣,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結語
中職數學只有在教學中貫徹生本教育理念,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切實轉換教師教學模式,順應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等全新的學習方式,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數學學習評價方式,才能使中職數學教學充滿智慧和生機,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著激情和個性。
責任編輯何麗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