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羔利
【摘 要】作業設計作為高中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作業設計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影響。過去的高中數學作業設計中的以大量練習為主,雖然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對現在高中數學作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對高中數學的作業結構以滿足新課改的要求而進行調整,使其能夠在教學中更好的發揮作用,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成績。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嘗試
一、前言
新課改已經實施一段時期,全國各地的數學老師都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高中數學作業進行了多次的結構調整,在進行實際的操作中,逐漸摸索出一套適應現在數學教學改革,更加直觀的高中數學作業設計形式,可以有效的幫助數學教學的組織結構進行發展,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
二、高中數學作業結構的概況和問題
對于高中數學作業的第一印象,普遍都是高強度高密度的題海。一般而言,高中數學作業都是單調枯燥的,往往都是教師根據課堂所講的知識,將題目編排成從基礎到強化的題型訓練,讓作業成為了題海模式的不斷練習。由于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將數學作業的作為課堂知識復習和數學技能強化的手段,這就造成了作業一直都是枯燥單調、內容乏味的大量題目練習模式,讓學生對作業缺乏興趣,失去學習熱情。在很多時候,學生為了完成繁雜的數學作業,出于無奈不得不選擇抄作業的下策,有些甚至干脆放棄了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
題海模式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對數學失去學習熱情,在面對作業的時候顯得格外的被動。這種模式的作業極大的局限了學生潛力和思維能力的發揮,和現代教育的理念相違背。由教師設計布置題目數量和題型類型,學生只需要根據教師設計的作業完成任務,這樣的作業設計形式在如今課改背景下是迫切需要進行結構調整的。
三、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的基礎措施
1.自選作業以及其優點
教師在作業布置上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自由,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對自己的作業進行選擇。或者是教師每天針對性的提出作業要求,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根據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自由的在大量的教學單元課后鞏固練習中挑選作業。
自選作業的優點在于讓學生自行的選擇,對學生個體差異性是種尊重,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繁重的學習負擔,強化了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加強了作業對教學的鞏固效果。
2.自編作業以及其優點
自編作業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后自己編寫測驗,并且作為課后作業進行練習。自編作業可以是學生獨自獨立完成,也可以分成小組進行分工合作,編制的題目題型要符合所學的內容知識。完成題目編制之后,還可以讓學生提交所編制章節的成果、考查點以及知識總結等,并且組織進行學生評講或者是教師對自編試題進行評價。
自編作業優點在于:第一,學生在進行試題編制的時候,需要學生將知識點進行整理篩選,對知識點進行了復習;第二,教師組織學生在編題后進行交流,交流過程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性;第三,學生自己參與了作業的設計,在進行試題編制的時候,對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是極大地滿足。
3.分層矯正作業以及其優點
在布置教學單元的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做一個小型檢測,以檢測結果和學生學習的水平差異作為依據,分不同的層次進行作業的布置。例如,在布置《簡單的指數方程》這個章節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集中整理的方程解法對應的出幾道試題。通過隨堂的測試,對學生本章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再依照學生的掌握分成不同的層次布置不同的矯正作業進行鞏固。
分層矯正作業的好處在于: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充分的了解,所設計的作業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對自己所不熟悉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和掌握,為學生以后數學成績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分層矯正作業、自編作業和自選作業都是教師為了鞏固學生基礎知識而設計的作業,對傳統的作業模式進行了調整,主要是為學生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設計研究性作業
隨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使學生對數學有著更深的了解,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的作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研究性作業就是教師給出一個范圍或者是出一個固定的主題,讓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情況對作業的內容進行自由的選擇。學生按照自己所選的專題項目進行相關內容的搜集和篩選,并進行歸納和整理。在做這項作業的期間,學生需要修正和反饋作業內容,在作業完成后,學生匯報最后的作業成果,和教師以及同學相互交流。
研究性作業形式靈活多變,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每次都是帶著問題去自行探索尋找答案,對問題進行自主的學習研究,既提高了學生學習層次和學習積極性,還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同學進行分享討論,強化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對高中數學作業結構進行調整是與教育發展趨勢相符合的。作業結構的調整是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培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新型的數學作業模式在不斷的實踐中,展現出既能鞏固學生知識點,又能對學生的智力結構進行全面反應的優越性。教師應該不斷的發掘新的作業組織結構,在此方面進行研究發展,通過更多樣化的數學作業設計形式,充分地利用作業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行提高,實現教育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元根.對中學數學課程改革的幾點看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11,06(03):131-132.
[2]張生成.高中數學作業結構調整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5(01):147-148.
[3]吳斌.高中數學中關于作業結構調整的嘗試[J].新課程:教師.2012,23(08):118-119.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