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清
摘 要:如今,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相繼被提出,其中,“情境教學”法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喜愛。就以初中化學教學為例,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激活化學課堂談幾點看法和體會,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初中化學;情境教學;問題式情境;直觀式情境;生活式情境
所謂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的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感氛圍和場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進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式。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創設良好的化學教學情境呢?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此問題進行詳細的說明和闡述,以供其他教學同仁參考和借鑒。
一、利用精彩課堂導入,創設問題式情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確,思維都是從疑問開始的,沒有疑問就不會有探究活動的展開。而且,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好奇、好動、富有新鮮感的心理,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們可以利用教學活動的開始環節——即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因為大部分初中生有著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渙散的性格特點,如果我們在一節課的開始就不能抓住學生眼球、引起學生注意,那么這節課就很難做到讓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了,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會不盡如人意。
比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我并沒有一開始就給學生講解本節內容的化學概念和知識要點,而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意大利一個深山峽谷中,有一個著名的屠狗洞,人們傳說這個洞里有一個屠狗妖,因為每當人們牽著狗走進山洞時,人安然無恙,但是狗卻常常昏倒,甚至死亡。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傳說中的屠狗妖是什么?”學生都好奇得睜大了眼睛,異口同聲得回答:“想!”這樣,通過設置懸念,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學知識的學習活動中。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直觀式情境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有些化學概念和理論知識有著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如果教師只是利用傳統教學工具粉筆+黑板和口頭語言的講解,學生還是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有時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聽得不知所以然。如今,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之風的盛行和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一種集聲音、視頻、圖像、文本、動畫等于一身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始出現在各學科的教學舞臺上——即多媒體技術。對于化學教學而言,它可以將抽象、復雜、靜態的化學知識以具體、生動、動態的方式演示出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化學概念、了解化學變化實質,進而達到優化教學課堂、提升教學效果的教學目的。
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水的組成”時,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學生通過肉眼觀察得知水在電解時會分成氫氣和氧氣,但對于水電解的具體過程則不得而知。于是,我就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水電解的演示實驗利用課件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通過一種直觀生動的方式觀看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觀變化,并且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的教學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三、利用理論聯系實際,創設生活式情境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化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確,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實際處處涉及化學知識,如,農業、林業、醫學等等,因此,身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我們要注重觀察涉及化學知識的生活現象,并善于將這些生活素材引用到化學教學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為學生創設生活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經歷和經驗中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是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從而促使他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中。
比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一氧化碳的性質”時,我們就可以對學生說:“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肯定見過這樣的現象,燒水做飯時一不小心將水灑在了煤爐火焰上,爐火不但不熄滅,反而會燃燒得更旺;冬天用爐火取暖,如果緊閉門窗,會造成空氣不通、煤氣中毒的嚴重后果。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引起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么?”這樣,我們就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為學生創設了貼近生活實際的生活化情境,從而啟發學生形成表象、積極思考,最終提高他們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初中化學教學中并沒有固定的情境教學模式,還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總結,探究出更多新的情境教學模式,從而使我們的初中化學課堂變得亮點紛呈,活力四射。
參考文獻:
[1]張輝蓉,朱德全.走出教學情境創設的誤區[J].西南大學學報,2007(9).
[2]畢華林,亓英麗.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化學教育,2000(6).
(作者單位 廣東省興寧市寧中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