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宇
摘 要:該文以廣東省某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旅游業發展對旅游服務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口語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崗位要求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論述培養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實質,通過實驗和調查研究,提出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案。
關鍵詞:中職英語;口語能力;能力提升;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201-03
國家提出要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這個“發展”不僅意味著擴大辦學規模,還意味著要提高教育質量。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溫家寶,2005),所以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教育質量的判斷依據歸根結底不是看學生在學校時能考多少分,而是看他們的技能是否能適應行業要求,社會需要。英語口語能力是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必備技能之一,由于員工英語口語能力較強是旅游行業提高素質,國際化服務的必備條件之一,所以,現在的旅游專業學生,即未來的旅游行業員工的英語口語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目前學生該項能力普遍薄弱,不能適應社會需要 ,故如何解決此問題已成為提高中職學校教育質量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文以廣東省某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旅游業發展對旅游服務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口語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崗位要求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論述培養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實質,通過實驗和調查研究,提出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案。
一、研究綜述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采取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在理論方面,本文將會對當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歸納和總結,指出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后對相關理論進行回顧,包括社會實踐理論,群體動力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并從理論角度分析當前中職學生英語口語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實驗研究方面,本文包括大量的訪問調查和問卷調查,受訪人員涉及旅游英語專業學生,旅游導游專業學生,旅游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調查項目主要包括以上專業學生及相關教師,業內人士對于英語口語評價標準和可行方案的要求等。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主要歸結起來有兩個方面:對英語口語內涵進行的研究和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班杜拉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口語教學研究方面, Maslow(1970)再次指出要以學生為中心,Hymes(1972)認為,語言學習者擁有交際能力就是同時擁有語言知識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80年代,Krashen(1982)就曾經指出“外語教師的職責就是為學生創造有效的語言習得環境等。除此之外,英美英語教育學家代表人物Windowson, Arnold也提出相應的英語口語教學理論。美國國家交際協會還專門編制《K-12年級口語交際課程指南,2000》。英國也將口語交際列入國家課程,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交流,還通過交流培養他們的技能。
(二)國內研究現狀
當前國內對于口語能力提高的研究,主要包括英語口語學習的研究和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在中職生英語口語提升研究方面,林文治(2006)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學科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潘正芳(2006)深入探討了 “任務型”教學理論并結合教學實踐,闡明口語任務設計原則及其類型,探索了中職英語口語質量提高的策略。朱曉鳳(2010)關于通過社會實踐提高中職生英語口語的研究中詳細介紹了實證的方法并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提出了使學生在人為設置的和真實情境中進行職業英語口語交際實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稿)中明確提出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當前國內外對口語及其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實證對英語口語教學研究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中等職業旅游專業的研究并不多。雖然對英語口語教學研究國內有不少,但主要都是覆蓋在中小學階段,重點在于應付應試教育中的口語環節,對于中等職業旅游專業太少針對性和學科性。第二,關于中職生在實習和見習中走向工作崗位的應用英語教學的研究也不多,缺少對比性,教材也缺乏代表性。第三,通過畢業后實踐中產生的效果與在校英語教學培訓方法之間的探索的研究少之又少。綜觀前人的研究,多數都是在校內進行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對比,而對結合崗位標準方面的實驗幾乎沒有。而如何把握好實驗的數據和角度和標準,也是筆者遇到的難題和思考點。第四,對于如何提升中職學生口語能力的策略的提出也有不足。現有的研究多數是從英語口語學習的角度出發,探究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改革,比較少的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例如酒店的專業理論,服務流程,導游專業的程序等,都是有所缺失的。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筆者對所任教的二年級旅游英語專業班的64位新生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英語口語課實驗研究。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班內的64位學生結合崗位口語標準采用的教學方式進行英語口語提升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實驗法和問卷法,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學生進行了英語口語水平測試,并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實驗班學生在走上實習崗位后的口語學習情況。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摘 要:該文以廣東省某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旅游業發展對旅游服務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口語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崗位要求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論述培養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實質,通過實驗和調查研究,提出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案。
關鍵詞:中職英語;口語能力;能力提升;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201-03
國家提出要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這個“發展”不僅意味著擴大辦學規模,還意味著要提高教育質量。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溫家寶,2005),所以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教育質量的判斷依據歸根結底不是看學生在學校時能考多少分,而是看他們的技能是否能適應行業要求,社會需要。英語口語能力是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必備技能之一,由于員工英語口語能力較強是旅游行業提高素質,國際化服務的必備條件之一,所以,現在的旅游專業學生,即未來的旅游行業員工的英語口語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目前學生該項能力普遍薄弱,不能適應社會需要 ,故如何解決此問題已成為提高中職學校教育質量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文以廣東省某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旅游業發展對旅游服務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口語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崗位要求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論述培養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實質,通過實驗和調查研究,提出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案。
一、研究綜述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采取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在理論方面,本文將會對當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歸納和總結,指出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后對相關理論進行回顧,包括社會實踐理論,群體動力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并從理論角度分析當前中職學生英語口語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實驗研究方面,本文包括大量的訪問調查和問卷調查,受訪人員涉及旅游英語專業學生,旅游導游專業學生,旅游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調查項目主要包括以上專業學生及相關教師,業內人士對于英語口語評價標準和可行方案的要求等。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主要歸結起來有兩個方面:對英語口語內涵進行的研究和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班杜拉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口語教學研究方面, Maslow(1970)再次指出要以學生為中心,Hymes(1972)認為,語言學習者擁有交際能力就是同時擁有語言知識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80年代,Krashen(1982)就曾經指出“外語教師的職責就是為學生創造有效的語言習得環境等。除此之外,英美英語教育學家代表人物Windowson, Arnold也提出相應的英語口語教學理論。美國國家交際協會還專門編制《K-12年級口語交際課程指南,2000》。英國也將口語交際列入國家課程,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交流,還通過交流培養他們的技能。
(二)國內研究現狀
當前國內對于口語能力提高的研究,主要包括英語口語學習的研究和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在中職生英語口語提升研究方面,林文治(2006)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學科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潘正芳(2006)深入探討了 “任務型”教學理論并結合教學實踐,闡明口語任務設計原則及其類型,探索了中職英語口語質量提高的策略。朱曉鳳(2010)關于通過社會實踐提高中職生英語口語的研究中詳細介紹了實證的方法并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提出了使學生在人為設置的和真實情境中進行職業英語口語交際實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稿)中明確提出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當前國內外對口語及其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實證對英語口語教學研究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中等職業旅游專業的研究并不多。雖然對英語口語教學研究國內有不少,但主要都是覆蓋在中小學階段,重點在于應付應試教育中的口語環節,對于中等職業旅游專業太少針對性和學科性。第二,關于中職生在實習和見習中走向工作崗位的應用英語教學的研究也不多,缺少對比性,教材也缺乏代表性。第三,通過畢業后實踐中產生的效果與在校英語教學培訓方法之間的探索的研究少之又少。綜觀前人的研究,多數都是在校內進行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對比,而對結合崗位標準方面的實驗幾乎沒有。而如何把握好實驗的數據和角度和標準,也是筆者遇到的難題和思考點。第四,對于如何提升中職學生口語能力的策略的提出也有不足。現有的研究多數是從英語口語學習的角度出發,探究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改革,比較少的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例如酒店的專業理論,服務流程,導游專業的程序等,都是有所缺失的。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筆者對所任教的二年級旅游英語專業班的64位新生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英語口語課實驗研究。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班內的64位學生結合崗位口語標準采用的教學方式進行英語口語提升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實驗法和問卷法,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學生進行了英語口語水平測試,并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實驗班學生在走上實習崗位后的口語學習情況。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摘 要:該文以廣東省某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旅游業發展對旅游服務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口語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崗位要求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論述培養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實質,通過實驗和調查研究,提出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案。
關鍵詞:中職英語;口語能力;能力提升;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201-03
國家提出要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這個“發展”不僅意味著擴大辦學規模,還意味著要提高教育質量。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溫家寶,2005),所以對于職業教育而言,教育質量的判斷依據歸根結底不是看學生在學校時能考多少分,而是看他們的技能是否能適應行業要求,社會需要。英語口語能力是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必備技能之一,由于員工英語口語能力較強是旅游行業提高素質,國際化服務的必備條件之一,所以,現在的旅游專業學生,即未來的旅游行業員工的英語口語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目前學生該項能力普遍薄弱,不能適應社會需要 ,故如何解決此問題已成為提高中職學校教育質量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文以廣東省某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旅游業發展對旅游服務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口語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崗位要求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論述培養中職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實質,通過實驗和調查研究,提出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案。
一、研究綜述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采取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在理論方面,本文將會對當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歸納和總結,指出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后對相關理論進行回顧,包括社會實踐理論,群體動力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并從理論角度分析當前中職學生英語口語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實驗研究方面,本文包括大量的訪問調查和問卷調查,受訪人員涉及旅游英語專業學生,旅游導游專業學生,旅游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調查項目主要包括以上專業學生及相關教師,業內人士對于英語口語評價標準和可行方案的要求等。
(一)國外研究現狀
主要歸結起來有兩個方面:對英語口語內涵進行的研究和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班杜拉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口語教學研究方面, Maslow(1970)再次指出要以學生為中心,Hymes(1972)認為,語言學習者擁有交際能力就是同時擁有語言知識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80年代,Krashen(1982)就曾經指出“外語教師的職責就是為學生創造有效的語言習得環境等。除此之外,英美英語教育學家代表人物Windowson, Arnold也提出相應的英語口語教學理論。美國國家交際協會還專門編制《K-12年級口語交際課程指南,2000》。英國也將口語交際列入國家課程,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交流,還通過交流培養他們的技能。
(二)國內研究現狀
當前國內對于口語能力提高的研究,主要包括英語口語學習的研究和英語口語教學的研究。在中職生英語口語提升研究方面,林文治(2006)從職業教育前提下的英語學科定位及培養目標,師生觀念,教學模式等多種角度出發,分析阻礙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發展的原因;潘正芳(2006)深入探討了 “任務型”教學理論并結合教學實踐,闡明口語任務設計原則及其類型,探索了中職英語口語質量提高的策略。朱曉鳳(2010)關于通過社會實踐提高中職生英語口語的研究中詳細介紹了實證的方法并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提出了使學生在人為設置的和真實情境中進行職業英語口語交際實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稿)中明確提出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當前國內外對口語及其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實證對英語口語教學研究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中等職業旅游專業的研究并不多。雖然對英語口語教學研究國內有不少,但主要都是覆蓋在中小學階段,重點在于應付應試教育中的口語環節,對于中等職業旅游專業太少針對性和學科性。第二,關于中職生在實習和見習中走向工作崗位的應用英語教學的研究也不多,缺少對比性,教材也缺乏代表性。第三,通過畢業后實踐中產生的效果與在校英語教學培訓方法之間的探索的研究少之又少。綜觀前人的研究,多數都是在校內進行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對比,而對結合崗位標準方面的實驗幾乎沒有。而如何把握好實驗的數據和角度和標準,也是筆者遇到的難題和思考點。第四,對于如何提升中職學生口語能力的策略的提出也有不足。現有的研究多數是從英語口語學習的角度出發,探究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改革,比較少的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例如酒店的專業理論,服務流程,導游專業的程序等,都是有所缺失的。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筆者對所任教的二年級旅游英語專業班的64位新生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英語口語課實驗研究。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班內的64位學生結合崗位口語標準采用的教學方式進行英語口語提升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實驗法和問卷法,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學生進行了英語口語水平測試,并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實驗班學生在走上實習崗位后的口語學習情況。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