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瓊
摘要:上好小學美術課,既要進行“美”的教育,還要進行“術”的教育。做好這一點,要從三方面做起:一是研讀教材,做好教學設計;二是激發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三是大膽鼓勵,多元評價。
關鍵詞:小學美術 教學設計 激發興趣 多元評價
小學美術課程是學校進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并為其他學科的順利開展提供重要條件,與之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和共同發展的關系。緣于這一重要性,小學美術課程標準在述及課程性質與價值時明確標識,它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作為美術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來上好每一節美術課呢?
一、研讀教材,做好教學設計
要上好美術課,僅僅熟悉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結合課標對教材的每一個知識與技能點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哪些教學內容可以直觀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涉及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也就是說,美術課程的開展,不能僅停留在技能學習的初步階段,還要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美術學習的價值所在,在培養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這才是美術課程開展的目標所在,正如課程標準所指:“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深入地了解學生也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這種了解,既包括對該學段學生整體的了解,如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習與認知規律,也包括對學生個體的了解,如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脾氣秉性、學習習慣等。前者是因為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有發展的階段性區別,如中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就要比低年級學生持久一些,抽象概括能力也要好于低年級學生,與此相適應,教學目標框定的水平也要相應地提高;后者則主要基于因材施教的考慮,使教師更好地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與要求,以使教學開展更加有的放矢,便于促進學生個體充分發展與提高教學的效果。
美術課的教學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代教育理論下,不同的教育學者對教學設計強調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或強調教學設計的系統化,或強調教學設計的內容,或強調教學設計的效果等。這恰恰指出了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點,一是課時總量與教學內容的統籌安排,二是每一課時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三是關注課堂具體教學內容的展開、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采取、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課堂教學效果是否高效。
二、激發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的美術學習也是這樣,興趣會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促使他們主動探究學習對象而浸潤于其中,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感、積累成就感與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因此,教師的美術教學,不能只是知識的教學與技能的訓練,也要積極運用教學智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被調動、激發出來,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要做到這一點,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如,游戲式或趣味式教學,都是很好的選擇,既會使學生全神貫注于課堂活動的開展,也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教學,產生欲罷不能之感。
例如,教學《魔幻的顏色》(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課)一課時,考慮到“三原色”、“三間色”兩個詞的含義比較抽象,僅依靠教師語言的講解與描述很難讓學生們真正理解。于是,我采取了一種近乎游戲的方法來展開教學。即,先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為后面的教學做準備。然后,引導學生仔細觀看三種彩水認識三原色,產生直接觀感;接下來,講述什么是間色以及間色的調配時,則當堂演示,將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空試管內,晃動之后立刻變成間色;最后由學生親自操作,試做,以強化認識、鞏固記憶和加深理解。雖然我講述的不多,演示的時間也不長,但這種新穎的美術課形式以及接下來的學生操作,使學生對課堂學習與活動的參與興趣很高,直接提升了教學的效果,使學生更加熱愛美術課程。
三、大膽鼓勵,多元評價
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繪畫作業中表現出的問題,教師不必因怕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諱疾忌醫,而應及時、誠懇地以委婉的方式予以指出并幫助學生改進。在這一過程中,必要的批評也是需要的,但教師也應以極其慎重的態度加以確認后再進行。事實上,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眼光看到的孩子那些“亂七八糟”“不知所云”的“涂鴉”式畫作,以孩子的眼光看來是非常正常的,這是他們認識世界與表現世界的一種呈現方式,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以個性表達豐富的內心世界的方式之一。兒童的天真、浪漫、愿望、理想等就隱藏其中。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應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站在兒童的立場上進行,要多鼓勵、多表揚、善于發現隱含其中的亮點與做得特別好的地方,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也會在無形中提高他們進行創作的興趣。
教師的語言點評,固然會對學生的進步有著重大的影響;教師肢體語言的鼓勵與表揚,同樣也是非常需要的,學生會在教師的眼神中發現肯定和鼓勵、會在教師的手勢中發現表揚與贊美,這些對學生美術課程的學習體驗是一種促進和鼓舞。例如,當學生作業良好時,畫上一個飛舞的笑臉,沒有哪個學生不會懂得其中的含義;當學生作業存在問題時,畫上一個輕輕的問號,學生就會懂得自己作業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做遠比語言的評價來得更為直接和有效。
總之,要上好小學美術課,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很多,并不僅限于此。角度與視野不同,采取的方法與措施亦會不同。但無論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而這恰是上好小學美術課的出發點與歸宿。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