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佩芳
摘 要: 導入新課是教學活動的第一環節,是教學活動的一項藝術,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型結合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與能力水平,創設不同的情境導入新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非智力積極因素,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思維方法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導入 導入方法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恰當地引入新課,展示知識的價值取向,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基石。近幾年,我對小學數學新授課的導課進行大膽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遷移情境導入新課
新的知識都有一個連接點,創設遷移情境導入新課就是在了解學生對有關學過知識的掌握情況下,讓學生把自己的知識、經驗通過連接點遷移到新知識上,重新組建新的認知結構。如教學《環形面積的計算》時,可做一框兩幅抽拉投影片。教學時,先出示兩兩半徑分別為5厘米和2厘米的圓,讓學生先計算出兩個圓的面積,然后啟發學生思考:圓的面積和環形面積有什么聯系?能從兩個圓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最后老師演示抽拉投影片,把兩個圓重疊在一起,形成兩個同心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用大圓面積減去小圓面積,從而實現了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扎實。又如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出示趣題:小明今年9歲,他哥哥小軍從出生到今年,只過了3個生日,小軍今年幾歲?有的學生順口答道:“3歲。”但一想,不對,小明今年都9歲了,怎么哥哥才3歲呢?大家疑云驟起。就在這時,教師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會解答這個問題,到時看誰能正確地回答出來。”以此引出新課。學生在教師的導入性提問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自然地進行知識遷移。從而形成新的思維定勢,有助于學生有條理、有深度地進行歸納、總結與提高。
二、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這是老師常用來設計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設置的懸念應具有“精”、“新”、“奇”的特點,在技巧上則應“引而不發”、“令人深思”。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三角形內角和”時,老師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塊玻璃拼成的),并提問:“你們知道這個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嗎?”學生對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這時老師并沒有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進一步引導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兩個直角三角板,算算每個三角板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讓學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對折,得到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原正方形四個內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師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幫助學生驗證自己的探究結果。這種方法,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把學生引入不協調—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思維之趣、參與之樂、成功之悅。
三、游戲導入法
由于學生喜歡游戲,根據教材內容在新課導入時通過游戲的形式,創設 “樂學”和“參與”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獲得深刻的印象和直接經驗,激發他們探究學習的熱情,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10以內連加”時,先請5個學生到教室前面玩“老鷹叼小雞”的游戲,接著又請2個學生加入游戲中,緊接著再請1個學生加入游戲中。這時,教師問:“同學們,一共有多少人在玩游戲?怎樣列算式? ”很多學生用原來學過的加法知識列算式:5+2=7,7+1=8。然后教師問:“同學們,誰能試著用一個連加算式表示呢?”學生爭著舉手回答,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學生由此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與教師默契配合,積極參與新課學習。
四、故事導入法
根據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新課的開始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一個故事、寓言、童話或自編一個故事,就能使學生興趣大增,注意力集中,快速進入到新課學習中。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在一開始我先為同學們講了“孫大圣分桃”的故事:大圣從王母娘娘處偷來蟠桃分給眾猴。猴兒們好生歡喜,幾日之后,所剩不多時,只見大圣那兒留著一個特大的蟠桃準備獨自享用。不料,他最寵愛的一只小猴還饞著大圣要分享。大圣說:“好吧,咱倆平分各一半。”小猴小嘴一撅:“不好,不好,太少了!”大圣把桃切成大小一樣的4塊:“給,2塊!”“不好,不好,還是太少了!”小猴還是不滿意。“真難纏,還嫌少哇?”于是大圣把桃重新改切成大小一樣的8塊,扔給小猴4塊:“再嫌少本大王就不給了”, 小猴一看:“4塊比1塊多3塊,好極了!嘻嘻,謝大王!”小猴歡天喜地地走了。同學們,你們說,小猴真的比第一次多拿了嗎?這樣的導入,既生動有趣,又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與教學有關的趣聞、故事作為新知識的切入點,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為課堂教學成功鋪下基石。
五、巧用多媒體,直觀演示
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和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在數學教學中,可運用多媒體技術集形、聲、色于一體等特點,直觀形象地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獲得直觀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強化學習效果。如,在教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時,在講新課前,先播放兩段影片:一段是人們在超市買東西的情景;一段是人們排隊買車票的情景。這兩個情景,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學生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播完這兩段影片后,教師問學生:“這兩段影片拍的是什么情景?”“買東西,買車票要用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問:“你們想認識人民幣嗎?那么,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這樣就使學生覺得數學離我們的生活不遠,從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新課的導入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聽音樂,簡單的一個設問,普通的一聲問候,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總之,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能學、想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