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蘭
摘 要: 數學教育本質上是數學文化的教育,數學文化走進高中課堂,深入實際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受到文化渲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之美和數學文化在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中的意義。
關鍵詞: 數學文化 高中數學 數學之美
著名數學家柯朗在名著《數學是什么》的序言中寫道:“今天,數學教育的傳統地位陷入嚴重的危機。數學教學有時竟變成一種空洞的解題訓練。”事實上柯朗指出的問題在中國普遍存在,高中數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解題教育,會做題、能考試的就是好學生。中國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在應付考試中度過的,往往有知識沒文化,有技術沒思想。然而數學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種“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會用數學的方式進行理性思維,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即看問題的數學角度、有條理的理性思維、邏輯推理能力與習慣和運籌帷幄的素質。
1.對數學文化的認識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全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無限潛能得以開發。數學是人類抽象思維的產物,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力量。數學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宏觀地觀察數學,往往與數學史相聯系,即從歷史上考察數學的進步,揭示數學的文化層面。微觀的一面,即從具體的數學概念、方法和思想中揭示數學的文化底蘊。數學如同文學、詩歌、和繪畫一樣可以使人得到心靈的表達、安慰和凈化。數學文化是人類創造的優質文化,數學活動以人為核心,追求真理,處處展現美的力量,“物不自美,因人而美”。
2.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是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其中包含知識的由來與發展,數學家的故事等。高中老師應從身邊的數學、數學典故和數學問題出發,把數學知識上升到思想和方法的層面上。數學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高中教師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高中數學主干課程中努力做到:溯源析流,道術合一。把數學文化滲透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廣泛地接受數學文化的熏陶并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讓數學文化點亮高中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樣學生既學到數學知識又體味到數學文化的深邃,感受到數學思想的深刻性和數學的優美。從而把數學之美,智慧之美播種到高中生的心田。
2.1數學知識哪里來——介紹知識的由來與發展
蘇教版必修一中首次出現了數學文化相關的內容——“函數概念的發展”,講述了早期的函數是幾何觀念下的函數,到十八世紀發展到代數觀念下的函數,十九世紀的函數概念是對應關系下的函數,現代的函數概念是集合論下的函數,至此人們更深入地理解了函數的本質,“函數”一詞是由我國清朝數學家由“function”譯來的。函數概念的發展涉及歷史的發展,高中數學老師在講授函數概念的同時介紹相關知識,不僅貼合課程內容,更能增添學習的趣味性,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源于實踐,以及數學對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
2.2追求真理莫畏難——榜樣的力量
在蘇教版教材中出現了很多數學家的故事,如必修三的閱讀“尚克斯算錯了嗎?”,講述了英國數學家尚克斯十年如一日將π值計算到707位小數,英國大學生弗格森對尚克斯計算的π值的608個數字作了統計,發現0到9十個數中7出現的次數明顯偏少,他想:上帝總不會對7懷有歧視吧!尚克斯的計算是否有誤?于是他花了一年的時間算出π的710位小數,結果發現尚克斯計算的π值從第528位開始就出現了錯誤。他再次統計的結果表明7出現的次數并不明顯少于其他數字。高中數學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介紹數學家的經歷和知識產生過程,讓學生走進數學史的長河,追隨數學家的足跡,從數學家的奮斗歷程中學到勤奮、堅強、百折不撓、不畏權威、獻身真理的精神,使他們有信心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并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磨礪意志,茁壯成長。
2.3數學是美麗的——古詩詞中的數學
我國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有首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函數的周期性,看來白居易不僅是詩人還是“數學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數學的意境之美,又如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形象地描述了極限的變化和無限趨近的過程。在學習等比數列的時候,有詩句“遠望巍巍塔七層,紅燈向下成倍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試問塔頂幾盞燈?”詩詞和數學看似非常遙遠,結合起來卻能擦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詩詞往往“以美啟真”,而數學往往又是“以真啟美”,我們用美學的眼光看待數學,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斷體會、認識和欣賞數學之美。
2.4奇思妙想哪里來——揭示數學思想方法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對數學文化的需求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如蘇教版教材必修三的閱讀中有“輾轉相除與更相減損”介紹了《九章算術》中與輾轉相除法非常相似的“更相減損術”求兩個數的雖大公約數的方法。高中數學老師授課過程中介紹經典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課不僅有以往的定理、公式、計算和題海,還有數學的思想、精神和方法。
總之,高中數學老師不能單純地傳授數學知識和方法技巧,把數學講成冷冰冰的真理,還應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融入數學文化和數學美的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數學文化,體味數學之美。數學老師不僅要會解題還要重視自己的人文修養,并展示在課堂上,為數學文化的普及盡綿薄之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