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近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近代化的程度也逐步向深層次發展。
關鍵詞:近代化;中國與西方;洋務運動
近代化與現代化,一般被看作一個概念,中國對此的劃分以新中國成立為分界線,前者為近代化,后者為現代化。
近代是相對于“傳統社會”而言的,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就是近代化的過程。它貫穿于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社會主義確立、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之中,也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向現代化工業轉變的必經階段。
西方國家的近代化又稱為資本主義化,歐美各國就是資產階級通過反對封建勢力的斗爭擺脫中世紀封建形態而資本主義化的。完成近代化就是要實現社會的轉型。這個過程相對于傳統的中國封建社會來說是進步的,也是艱難而曲折的。
中國的近代化從19世紀60年代才得以真正開始,并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而是以洋務運動為開始的標志。中國的洋務運動比英國近代化晚了整整一個世紀,我國的近代化不是隨本國已有的經濟發展自發的,而是靠國家外部的力量完成的。
實現近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西方近代化的變革首先是精神層面的變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變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變革。而中國近代化的變革是先學器物,再學制度,最后學思想。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姜鐸說:“洋務派所進行的仿效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和代表了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變古老落后的封建經濟,促進中國近代生產方式的發生和發展方向,不能不在客觀上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洋務運動采用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路創辦的企業最終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但洋務運動客觀上推動了中國人與現代社會的接軌,同時也帶來了新生產方式的革新,刺激和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隨著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近代化的歷程也逐步向深層次發展。
作者簡介:徐鵬,男,出生于1980年10月,本科,就職學校:河南省民權第一高級中學,研究方向: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