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霞
摘 要:我們所面臨的課堂教學活動都在一定的、變化的教學心理環境中進行,良好的教學心理環境對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在論述影響高中數學課課堂心理環境的原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營造寬松的學習氣氛;創設情景,激起學習熱情以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有效的改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課堂互動;學生心理;數學教學;心理輔導
所謂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接受知識效率的一種體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互動環境。它是由教師授課的心理環境和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兩者共同形成的。高中數學教學的成敗關鍵因素在于課堂心理環境是否良好,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高中數學課的特點來看,要想提高高中數學方面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操作,我們就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當然有效的掌握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心理與行為,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劑良藥,讓孩子們樂于學習,主動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是整個探究的關鍵所在。
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能夠使學生愿意接受高中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并自覺把“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這樣高中數學教育的長期尷尬境地也就一去不復還了,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良好手段。那么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心理環境”是如此之重要,那么我們就更應該把這樣的因素作為重點去探究,應該如何來營造教學過程中“心理環境”呢?下面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本人這幾年的教學反思和實踐,我想談談我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如何營造良好“心理環境”的幾點看法:
一、影響高中數學課堂心理環境的主要原因
1.在全國高考的指揮形式下,高中生面對著嚴峻的升學壓力,學校更是面對著考核排名等榮譽激烈競爭,但學校往往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到了高考考試科目上。高中數學由于在高考中占據極大的份量,因此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普通老師,或者是家長都在數學這份課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關注之大壓力就有了,在學校的教學計劃中,給數學學科增加了比較多的課時,使得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的時間更長,花的精力也就越多。重大的壓力之下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時,背負了太大的心理和生理壓力,造成了課堂氣氛沉悶壓抑。據調查,學生對某一門學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長,學生則會越容易感到緊張、疲勞,使得學習效率降低。
2.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數學是數字的科學,是由許多枯燥的公式,定義,定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步驟“有計劃的”“步步為營”,課本知識灌輸給學生,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方法,老師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或容忍主流的聲音,有不同的看法,這勢必會引起學生對本課程的反感,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3.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合理。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一般遵循“因課而定,因文而定,因時而變,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這就明確指出,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能千篇一律,使得課堂教學乏味、呆板。
二、營造良好的高中數學課課堂心理環境的策略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離不開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教學課堂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師教的心理環境和學生學的心理環境。根據上面敘述的目前高中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影響高中數學課課堂的原因,筆者認為在當前改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心理環境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設計情景,調解學生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響。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教學內容中有許多枯燥的公式、定義以及解題技巧。那么同學們怎么樣去掌握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很好的運用解題技巧,增強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去學習。這不但要靠教師的教,更要靠學生的“悟”。
2.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氣氛
沒有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就不會有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往往一個問題具有唯一的答案,這樣就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教師將問題的答案限定了,在課堂上把預設好的結果灌輸給學生,沒有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討交流、獨立思考。這樣就能讓學生充分的擺脫課本的束縛和對課本的依賴,調動自己的思維動腦、動手,獨立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并且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支持學生、啟發學生、鼓勵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可以減輕學生的精神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3.建立友善的師生關系
要想教師舒心的教,學生開心的學。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建立融洽 、和諧的師生關系。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無論教學改革如何進行,總離不開教師的講授,在這里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擺正自己的位置。這個道理運用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上其實也是相通的,我們在課堂上傳授給了學生知識,但是沒有傳授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其實就像給了他們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的饑餓。既然教師教授的作用是如此之重,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那么如何在這短短的一節課中,使學生學到最多的知識呢?
這個時候教師教就要發揮主導作用,在上課前,要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本內容,將不懂的地方記錄在筆記本上,這樣帶著疑問上課會更加有效。在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遵循難度梯度這個原則,使得提出的問題照顧到多數學生,調動多數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提出的問題應該有創造性、探索性,對數學教學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不能讓學生覺得遙不可及,在課后,主動詢問課上的知識點學生是否掌握,面對面的交流,學生能否接受老師的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要像朋友一樣坦誠交流,只有這樣的教與學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只有在這樣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學生的心理是復雜又迷茫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很強的敏銳度,我們要了解到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想的教學課堂,怎么才能讓他們有深厚的學習熱情,或者怎么才能更他們更輕松愉快的吸收我們的授課,教學的心理環境尤為重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必須養成一個良好,合諧,友善的溝通環境,才成造成一個美好,高效的學習環境,讓我們一起為教育多創造一份良好的環境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