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
摘 要: 創新即利用現有的條件創造新的東西,它是一切事物前進的動力,是事物運動的產物,最終能發展為新事物的過程。創新是創造與革新的合稱,它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價值等特性。在創新過程中利用當前的事物、利用現有的技術創造價值,擁有創新意識的能力即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一個“新”上,而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表現為對已解決問題尋求新的解法。本文就數學創新教學內容的優化作探討。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創新教學 內容優化
我國目前正在進行教育事業變革,具體體現在減輕學生負擔、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上。教學改革中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方法和科教手段不斷涌現,以消除以前教育中出現的弊端。這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的重任,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改革的成敗。現代課程提倡課程的動態性、開放性和反思性等理念,使學生從理性思維轉化為感性思維,對于我國數學教學課程的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我國在數學課程建設過程中,借鑒和吸收國內外一些先進的教學成果及教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適應“雙主體”“交互式”“分層次”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教育理念進行課程設計,不斷改革數學課程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能大大提高應用型數學人才培養的實效性。
數學不能單純作為一種處理現實問題的工具。正如德國數學教育家格瑞斯曼所說:“數學不僅是為了鍛煉敏銳的理解力,發現真理外,她還有能訓練全面思考能力,科學系統地開發頭腦功能,培養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育中,不能單純地教授數學知識,而應該重視數學素養和創新及實踐能力培養。
數學教學模式較以前有重大突破。我們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以講授為主、多媒體為輔,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已經逐步探索出“復合式”“互動式”“多層次”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實施“復合式”課堂教學模式。數學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解釋者和傳導者,學生也不能只是課程的接受者和知識的吸收者,數學課程教學不應成為一種程式、命令式的教學。縱觀中學數學的重要地位,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其內容已經成型、穩定。教學大綱、教材雖然經過多次變化,但是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而忽視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和情感。我們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逐步探索出“由師生共同作為課程的主體,一起參與教學并提供新的實際問題,由課堂互動進行雙方探討是解決問題,使教與學共同增長”的“復合式”教學模式。師生共同走進課程,學生充分體驗、感受、領悟和思考,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引領者和主體。這一模式能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教學相長,使教與學相得益彰。其次,創建“互動式”教學模式。創建引領式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以往講透、練習、理解、問題解決于課堂之上的教學方式,注重解題思路、講求解題方法,鼓勵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再次,創新“多層次”實訓教學模式。分層次培訓是基于目前在國際上廣受推崇的分層次教學思想和理論,目的是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所造成的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的弊端。
數學課實施貫穿式教學,關鍵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進一步開發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讓他們在模擬現實的情景中思考,學會學習和做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自覺完善認知結構,獲取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把學生引入“認知沖突—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感知—表象—思維—記憶”等綜合在一起,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由于學生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我們的教育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主動發展,而學生的發展要通過主動參與實現。數學教師要重視教學角色的轉換,了解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及起點,設想學生解決問題時會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困難,提供有利于學生展開思維,交流及展示的時間和場所,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改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同時,也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其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精神,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實現老師傳授知識、學生發展能力和師生共同創新三者的有機融合。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因為知識是在運用中得到積累和補充的,使學生各種能力也從中得到提高,必須讓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中提高創新能力。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抓好習題訓練,課前預習題、課堂同步練習題、追蹤復習題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精心設計多題同解、一題多解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和思考,給他們提供演練的空間,是不斷培養其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創新能力包括創新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兩個方面。高等數學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圍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人性化、個性化的課程設計,以問題驅動,運用啟發式、研究式教學,將學生吸引進課堂,積極參與教與學,大膽探索實踐,創新思維,科學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智運.對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2):96-99.
[2]韓建華.我國普通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0(5):126-129.
[3]馬知恩.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1,3:13-17.
[4]方曉峰,李應岐,曾靜.從高等數學教學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高等數學,2010增刊,26(1):57-61.
[5]宋桂榮.普通高等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考試周刊,2011,8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