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欣賞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欣賞是一種較為復雜的思維活動,欣賞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就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欣賞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教學探討
美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它需要學生運用自己的感知、情
感、審美經驗等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這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然而,長期以來,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仍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單調乏味,很難激起學生的欣賞興趣,自然教學效果也不會太理想。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欣賞教學呢?下面就這一問題淺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一、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欣賞的課堂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是有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主動欣賞的興趣,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積極想象和表達,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例如,在教學《民間竹編工藝欣賞》時,課前我事先為學生準備了篾片等材料,在課堂上我又展示了竹編工藝品,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這些精美的工藝品所吸引,興趣也被激發(fā)了出來,緊接著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了竹編工藝的錄像,
講解其制作的過程,此時學生都不由自主地拿起篾片動手編制了
起來,沒多久學生就制作了很多小東西,學生拿著制作的作品喜歡得不得了。接下來我引導學生把圖片上的實物和欣賞的作品進行比較,并進行評價,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欣賞竹編工藝。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不僅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促使學生在欣賞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
二、實施有效對話教學
對話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師生之間聯系的紐帶,在欣賞教學中有效的對話可以讓學生真正“看到”藝術家特殊的表達,促使學生在體驗中發(fā)展藝術感覺。因此,提高課堂對話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善于傾聽,有效設計提問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之音,鼓勵學生多表達,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問可以引發(fā)課堂上教師、學生之間的相互傾聽,這也是美術欣賞學習中相互學習與激發(fā)思維的基礎。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有傾聽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理解,有理解才會有情感介入。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引發(fā)對話,在學生回答中善于傾聽,真正把學生視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由提問達到傾聽學生的觀念,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誕生更加精彩的內容。提問設計可以從挖掘事物原型入手,由內而外步步展開,此外還要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2.讓學生真正地“看到”
小學美術欣賞課是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初步接觸階段,通過欣賞藝術作品能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藝術感覺。然而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經歷與完成由“看”(生活的眼光)到“看到”(包括觀察和思考)的思維轉變。在美術欣賞過程中“發(fā)現”是能夠“看到”,一堂成功的美術欣賞教學是由“看”到“看到”的過程,這里的欣賞不再是漫無目的、隨意的,而是對藝術要素和特征的理性和感性的綜合判斷,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真正地走向審美體驗。此時期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欣賞和對話,培養(yǎng)學生真正地“看到”。
藝術的世界瑰麗繁華,廣闊無垠,我們能接觸到的不過是滄海一粟,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美術欣賞課,帶給學生豐富的心靈體驗,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孫嵐.淺析如何上好小學美術欣賞課[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11).
[2]冉光坪.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3(36).
作者簡介:陳卉,女,學歷:本科,就職學校:南安市水頭鎮(zhèn)大盈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